“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今天是十月初一:立冬后的第一天,也是我们的传统*节之一——寒衣节。顾名思义,因担忧冥间亲人在寒冬腊月里受冻,阳间在立冬后第一天举办祭祀活动,在其中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一个*节,也随处可见浓浓的人情味,反映了国人的慎终追远和孝道文化。我国其他三个传统*节亦是如此。中国人似乎对*神别有兴致,难怪论怪谈玄、道神说妖的《搜神志怪:魏晋人的幽明世界》一书自7月份出版后便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青睐。今天,聚珍君和您聊聊我国的四大*节,感受一下华夏民族独特的*神文化。
配图为日本画家鸟山石燕的《画图百*夜行》,其中的*妖灵怪别有风趣,和我们传统观念里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值得一品。
第一*节: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多个传统节日。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日子,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的日子,也相传是一个纪念*帝的节日,古称上巳节。同时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另外,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的*节。
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死人的*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像走亲戚一样。
于是,在三月初三的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翌日,阳间一片哭声。人们为那些*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节”。
“三月三,盘古山”,所以农历三月初三也是盘古山朝圣的日子。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盘古庙会,都有数十万之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人根之祖———盘古,并藉此机会为亲朋祈福。
第二*节: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我们给已逝亲人烧几张纸看似土俗,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伦理内涵。这是对离去亲人的一种感激和怀念,是同先人的一种沟通,是人类种族和精神的一种延续。即使亲人活着的时候,有不孝顺或照顾不周的情况,在上坟烧纸的时候,念叨几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种平衡。
我们对于先人的离去,有土葬、火葬、海葬、还有供奉在寺庙里面等形式。而无论是哪一种埋葬形式,都是代表先人骸骨安息的地方。人分三*七魄,人死或往地狱,或往轮回,但还有诸多*魄留于墓地之中。因此,这也是民间老一辈的人,喜欢把清明节称为“*节”的原因。
清明节作为一大*节,也体现了古人的生死观。从中国人的哲学情怀来看,对祖先的祭祀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我们的价值取向是重“生”。然而,“死”虽是个体之实体性生命的终点,但自然宇宙的背后仍然是四季更替、万物竞生、人类繁衍、绵延不息的“生生之德”。对于“死”大可以豁达地看待,因为个体的小小的“我”终将汇入到自然宇宙的“大生命”之中。乐天知命,就够了。
清明节有一些传统的习俗,例如:
插柳:插柳戴柳与古人祛*辟邪观念有关,柳在古人心中有辟邪祛*的功能,佩戴能防*侵害。
踏青:踏青约从唐代开始,清明扫墓的同时,开始伴以踏青游乐,故清明节也称踏青节。
荡秋千:清明节也称“秋千节”,传说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很喜欢放风筝,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第三*节:中元节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厉*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农历七月为*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们会在七月十五的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神。
七月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
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先人的*节。
第四*节:寒衣节
十月初一是中国又一大*节,我们称为“寒衣节”。它和清明差不多,也是个祭奠逝者的日子。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有了一些变化,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
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原载于杂志《新传奇》年第26期
更多精彩
《搜神志怪:魏晋人的幽明世界》
著者:纪陶然
出版时间:年7月
定价:32.00元
内容简介:
解读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通俗读物。作者选取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如《搜神记》《搜神后记》《拾遗记》《述异记》《幽明录》等,仔细研读、研究和考证,用轻松的笔调揭示深邃的道理,知识性和可读性较好。本书按照志怪小说的内容归类,分为七辑:人仙之恋、异度奇情、神话溯源、*话连篇、论怪谈玄、妖魅传奇、佛道斗法,计44篇。
聚珍“幽明”专题点击可读
﹀
﹀
﹀
上书坊
论怪谈玄、道神说妖之《搜神志怪:魏晋人的幽明世界》
捉*法门
中元节听“*话连篇”
如*饮食,感觉如何?
中华书局|聚珍文化
传统思想现代化 古典内容时尚化 古代趣味雅致化▼点击"阅读原文",马上购读《搜神志怪:魏晋人的幽明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