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七月半为鬼节,关于鬼节的来由,大家都知道
TUhjnbcbe - 2022/12/10 20:59:00

我国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叫作*节,七月半。在佛家则是成为盂兰盆节。相传在这一天,地狱的大门就会打开,阴间的**就会从大门出来来到阳间。于是就有**的子孙、亲人祭祀的**回家接受香火供奉。而那些没有人供奉的**就会在人间到处游荡,徘徊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寻找东西吃。所以就有了在这一天人们举行用食物祭祀,诵经做法来普度**的做法。又或祈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会”、“盂兰胜会”。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节。民间的*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那么关于这中元节的来历可能大家还不是很了解,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说说关于中元节的故事传说。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佛家的地藏菩萨,她曾经发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她是一直到在地狱中的,相传地藏菩萨在地狱中普度**,可是有一天地狱中来了一个她认识的**,甚至还是她的亲人,那就是她的母亲。她的母亲生前不信佛教,为了祭祀当时婆罗门信奉的神教,经常杀生,所以死后就在地狱中遭受折磨。

这位地藏菩萨却是非常孝顺的,看到自己的母亲在地狱中承受着如此痛苦的惩罚,所以于心不忍,竟然想要徇私,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地藏菩萨让小*偷偷的打开了关押她母亲的牢门放她母亲出来,可是谁知道这牢门打开了不要紧,要紧的是这牢门一打开,牢中的恶*们都争先恐后的挤向牢门,开牢门的小*挡不住,这群恶*就跑到了人间祸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乱窜的说法。那些跑回家乡的*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佛教的盂兰盆节还有一个传说,这个盂兰盆节是出自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在中元节的时候还有很多禁忌,比如说:忌床头挂风铃、忌夜间出游、忌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忌偷吃祭品、忌晚上吹口哨、忌晚上出门喊名字、忌游泳、忌晚上出门乱看、忌榕树放在家门口、忌熬夜。当然这些本事都是迷信,不信也没关系。就是这个熬夜,正常情况下也是不应该熬夜的,熬夜对身体本来就不好。中元节的时候不同的地方也是有着不同的习俗。

其实中元节被称为“*节”只是片面的,它的主要意义还是用于思念亲人,这个节日的本身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是“孝亲节”。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家弟子,实行追先、悼远的俗信旨意。

祝各位在每年的中元节的时候,都可以与自己的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处时光,可以吃一顿开心的团圆饭。好了,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以上内容,如果喜欢的话,别忘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月半为鬼节,关于鬼节的来由,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