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秋尝七月半盂兰盆中元节鬼节
TUhjnbcbe - 2022/11/10 20:13:00
白癜风中药 http://m.39.net/pf/a_4784993.html

时下大多认为中元节七月半是*节,这一天*门大开,阳间最好祭祀祖先,佛道还做各种超度法会;这个*节呢既是来自道门的地官日,道门说这一日地官审查众生罪福,孤*野*乘机而出,又是来自佛门的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意思是解倒悬之苦,超度祖先,救济没人祭祀的孤*野*

这种理解、认识,不能说它不对,但是不全,也不是华夏文化的本来含义

其实这个日子的来源,是古代华夏文化四时正祭中的秋尝,这是在秋收时节收获之后,人民奉上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谷物等先祭祀祖先,以感怀祖恩,慎终追远,这个属于宗庙祭祀,是非常严肃的

华夏先民有个很鲜明的特性,立足现实,法天敬祖,天地之道是用来学习、效法、改进的,而于天地之外就独敬重、拜服祖宗,天地有养人之恩,祖宗有萌我之恩,要深深感恩敬服;至于其他的对象,无论*神啦帝王啦,在华夏人的文化心理里并不是宗教式的臣服、依赖之情节,本质上是有用无用而已,对我有用就是好,没用就不信

当然如果有恩于人的,那华夏人也会象对待天地祖宗式的感恩他们,比如老子之著述、孔子之教化,还有我们的父母辈崇拜主席,是因其结束了旧中国的混乱,再造了乾坤,又如混社会的人敬畏关公,因其是义气之象征,他们拜的是这个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我人能生在天地之间,当然是父母生我而来,那么父母又有其父母,这一代代的薪火相传血脉传承,是人立足于天地之间的根本大本,万万忘不得的,所以古人设宗庙而祭祀祖先,《释名》说:“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上古先秦的时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庶人没有官身,不能自己设庙,事实上另外那时是官学,庶人不懂这些东西,也设不了

那么宗庙的祭祀呢,是按照天地规律,规定四时之祭,《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春秋繁露?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

除了祭祀祖先外,还有历代先王、先圣、先师等,对于什么样的人能进入国家祭祀,《礼记》说:“夫圣王之制礼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勤死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一言概之,凡是对国家人民有重大贡献的,就可以被国家人民祭祀感恩

“尝者,以七月而尝黍稷”,国家、官方有宗庙之祭,民间平民百姓没有庙,但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祭祖,还有四邻八舍之间相聚品尝各自的瓜果之类的活动;从汉起,民间开始建立宗族祠堂,宗庙的四时祭精神就也普遍走入了广大民间

但是秋尝的具体日子是根据历法而变更的,所以这个阶段来说,日子并没有固定在七月半

后来佛门开始传入中国,入乡随俗,其中一个举动就是把盂兰盆会与中国的传统秋尝祭祖习俗相结合,变成了一种符合中国孝道文化的佛门节日,就是盂兰盆节;这个的形成是有一部佛经《盂兰盆经》,讲佛陀弟子目连想救沉沦饿*道的母亲,佛陀告诉目连,业力甚大,凭一人之力无法救拔,需要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做盂兰盆法会,用百果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依靠他们的力量才能得救,目连这样去做,然后救出了自己的母亲,后来他向佛陀建议,一切僧俗弟子欲行孝道者,都可以在七月十五供奉盂兰盆,救赎现世以至七世父母

佛门的这部经和做法非常符合中国的孝道精神,就和原来的秋尝传统结合起来,变成了孝道节、超度祖先的日子,就连北朝颜之推作为儒家学者,他的名著《颜氏家训》就有载,“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非,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告诫子孙可以用盂兰盆来报答父母恩情,寄托孝思

但与此同时,东汉末期出现的道门在这个阶段也在逐渐兴起,道门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一开始就扎根于广大民间之中而不断发展完善,比起佛门更接地气更易被民间百姓所接受

道门在发展中,提出的一个说法就是三元,上元、中元、下元,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这三元又和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对应起来,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把神明信仰体系和民间文化习俗巧妙的结合起来,比如中元地官赦罪和自古传下的秋尝祭祖传统

道门《修行记》:“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饿*囚徒亦得解脱”,已经故去的祖先会在中元日回到人间看望子孙们,其他孤*野*也会出来捣乱,中元节被称为“*节”即由此而来;道门三元三官地官赦罪之说,也与中元节祭祖孝亲的文化精神合流了

这个阶段,佛道两家都定在七月十五,都讲孝道、超度,都和秋尝传统融合了,民间老百姓就也跟着转圈,盂兰盆节与中元节同时叫着;这样一直叫到唐代,即使唐皇室以道门为国教,但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仍然并行不悖不分上下;唐代宗大历元年“七月望日,于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幡花鼓舞,迎呼道路,岁以为常”

到了宋朝,宋皇室继续尊崇道门,中元节逐渐取代盂兰盆节,成为七月十五日的节日名称,“六宫最重中元节,院院烧香读道经”,至此,七月十五中元节就确定下来了

关于中元祭祀的一些注意,这里也略说一下

1烧*纸,烧元宝,烧纸钱,烧衣服甚至车子等,这个因地而定,你所在的地方风俗,用什么、怎么烧,就照着来就行,贵在心意,元宝自己叠更好,也是这个意思,心诚;有家庙的自然有自己的规矩程序,现在大部分人家应该没有家庙的,这样就祭祀完后,去十字路口画个圈(自己边留点入口)再烧就好

2扫墓,晚上肯定没法去,尽量下午、*昏,能带饮食就带去,放在墓地前,这个供饮食果子之类是没问题的,烧纸烧钱的话,有些情况下可能收不到多少,比如匆匆扔到烧炉里没有充分的烧尽,这个呢就尽量耐心,让它烧透,多烧些纸钱,心意要诚

3在外地或外国,可以供饮食,自己做也好,买来也好,烧纸看环境条件,不必强求,供完就送走,心里想着您们请顺利归回吧

4饮食、烧纸、元宝、香等,尽量选质量好的,如果你只说我心诚,但是买的低劣东西,那这个心意也就不问而知了,还不如不祭

5尽量是男子来做来主持,女拳人士也不必气愤,这个是阴阳有别,男身阳气重,女人做这个,被阴气侵袭的概率比男人要高

东山高

吉祥顺利。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尝七月半盂兰盆中元节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