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佛教节日,但其实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它就存在。中元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最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古人认为在月圆的望日比较适合祭祀亡灵,于是将每年的七月十五定为中元节。
龙山中元节祭祀习俗ZHONGYUANJIEJISI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都陆续出台“文明祭祀”的倡议书,在城市中元节已经成为符号的今天,中元节也跟普通日子一样,过了就过了,但在偏远的农村,依旧存在中元节祭祀的习俗。各地有不同的祭祀方式,而在龙山农村,中元节祭祀的方式是——烧月半子。随意一点的祭祀是在家门口放个火盆、炉子,或者是在空旷的泥沙地上,插几炷香,点几根蜡烛,然后烧几堆纸钱,烧完就算祭拜完了。弄得规矩一点的,将纸钱包成一封一封的,按规矩写大字,然后再堆成一堆烧掉。
现在街头有纸钱封封儿卖,上面该写的字都写好了,只需要将祖先的名字写上去即可,十分方便,所以不懂怎么写都没关系,不会犯忌讳。而在曾经,纸钱封都是家人自己包、自己写的,这里头有什么讲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包纸钱封
第一步:包纸钱封时要注意放纸钱的顺序,需要将纸钱的凹孔朝下放,凸孔朝上放(龙山有这样的说法:纸钱凹面往上放时燃烧,先祖才收得到钱,因此在包封时将凹面朝下,等烧时就不会出错了)。
第二步:将纸张对折,对折时一半长、一半短,长的那边纸折进里面,短的那边覆盖到外面。
第三步:在纸钱中间分一条缝隙出来,然后将外面的纸折进纸钱缝中间,先将有中缝那一边折进去(这样不容易散掉),然后将另一面包好。
第四步:写字。写字有固定模式,纸钱包留有中缝的那一边需写一个“封”字,平整的那一边,需写上:孝子XX具包,XX老大人收,月半化财。
孝子:你是什么身份,便写什么名称,比如是亡人先祖的儿子便写‘孝子’,是亡人先祖的孙子便写‘孝孙’。
XX具包:谁送的这纸钱封,就写谁的姓名,比如这纸钱包是张三送的,就写成“张三具包”。
XX老大人收:谁接收纸钱封,就写谁的名字,比如是张三的爸爸张二接收,就写成“张二老大人收”。
月半化财:固定句式。
除此之外,还需备一碗白米饭,一坨肉,一杯茶,一杯酒。在烧月半子时将茶水、酒水倒洒在地,以敬亡人。
也有在烧月半子的时候,在一边烧一点零散的纸钱,用老人家的话来说就是“打发小*”,让他们不要跟家里的先祖抢。
还有规矩说,月半子并不在中元节当天烧,一般的说法是“新亡人不过十三”,也就是说给刚去世的人烧月半子要在十三日(农历七月十三日)之前,所以在龙山,大部分人都是选择在七月十一日、十二日烧。
文明祭祀WENMINGJISI有病去看医生,想发财就努力创业,想考大学就努力学习……迷信思想在科学观的洗涤下逐渐崩盘,比起曾经求祖先保佑的目的,现代人祭祀更多只是为了向先祖诉说自己的怀念之情。为什么要提倡文明祭祀?曾有人说“坟墓不是死去的人需要,而是活着的人才需要”,逝者已逝,无论你烧什么东西他们实际上是拿不到的。
古有云“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只要心意到了,形式简单点,逝者又怎么会怪你呢?
所以我们提倡文明祭祀,用鲜花代替纸钱,用电子蜡烛代替明火,以植树寄托哀思,不仅节约资源,还能保护环境,给活着的人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何乐而不为?
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已经已经改变,农村正在慢慢改变……
龙山找工作|找房子|二手买卖|点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