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元节
TUhjnbcbe - 2022/9/27 1:55:00
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9332503.html

今天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民间也俗称“施孤”、“*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在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里,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合称“三元”。在传统民俗文化中,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有点像西方的狂欢节,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呼朋唤友、扶老携幼、游春观灯;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人们修斋设醮、享祭祖先、祈愿神灵以求平安,故称“消灾日”。唯独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对人的行动有些许禁忌,因为它是专门为*设立的节日。据说这一天地宫门开,百*出行,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道观要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为死者的灵*超度。民间百姓要在家门口放上馒头,给孤*野*食用;南方一些地区,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在晚上回家的路上,小伙伴们说不定在路口、十字街头会看到香火缭绕的景象,但是心里打颤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七月十五的核心是个地地道道的“孝”日!其实过*节并不是为了吓唬人,在这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放河灯、祭先祖、祀亡*等节日活动,为的是表达对先人的孝义和怀念。

中元节听起来可怕,主要因为有“*”字。从夏朝开始,善恶观开始形成,*从“人死后的灵*”这一简单概念有了分化,做好事的成了神,带来灾难的成了*,但商代又把*捧上了天,把*与宗庙、祭祀、祖先崇拜联系在一起,连国事都要向祖先的**请示。到了周朝,祭祖成为国家级的祭祀活动,*神成了封建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好帮手”;春秋战国*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了性格,还出现了**报恩贺回*复仇的情节,从《山海经》到《搜神记》,大大小小的*开始基于不同的信仰各成体系,不过*怪之说是否流行也得看形势秦汉时期,神仙思想繁荣,*故事瞬间掉粉无数,就算有也都是恶*,直到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盛行,*的种类也丰富了起来,著名的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下子走红;唐代经济大繁荣,国民幸福指数爆棚,连*都变得可爱起来,好*激增,人*相恋,*被解读成各种版本,在明清时期,*还体现出了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

盛夏已去,秋凉渐渐走来。在中元节,要破除扫墓烧纸钱然鞭炮等封建落后习俗,选择以鲜花祭拜等绿色方式来祭奠逝者、悼念先人、寄托哀思,争做新时代文明祭祀的传播者和响应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