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是西汉柳丘侯戎赐第19代世孙,荆南(江陵)人,娶侯氏为妻,是中唐大历时期有一定知名度的诗人,才学人品受到岑参、王季友等人推重。他于中唐贞元年间,任辰州、虔州两州刺史。下面按其年代顺序,考证戎昱之生平。
戎昱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年)生于陕西长安,祖籍湖北江陵。尽管也有史书记载戎昱为陕西岐州人,如宋代《古今姓氏书辩证》曰:“虔州刺史戎昱,岐州人,有诗名,初举进士。”南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戎昱集》五卷,唐虔州刺史扶风戎昱撰。”但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戎昱”条下乃称“昱,荆南人”,即今湖北江陵人。所以说戎昱祖籍为湖北江陵,但出生地应该在唐都长安,即西安附近。
戎昱少年时代亲身经历了血雨腥风的安史之乱,造就了他独立、务实、文气纵横、情感真诚的性格。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年),戎昱参加进士考试没有通过,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年)再试,以文召登进士第。这期间至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年),因发生安史之乱,戎昱除准备参加进士考试外,还曾因避难而移家陇西数年。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年)六月至上元元年(公元年)正月,戎昱曾在颜真卿任浙江西道节度使府任事,很受颜真卿赏识。上元元年(公元年)初,颜真卿升为尚书入京履职,戎昱跟随前往。贞元元年(公元年),颜真卿为李希烈所害,戎昱闻讯后,作《闻颜尚书陷贼中》诗哀悼颜真卿,从诗中可以看到戎昱与颜真卿感情不一般。
上元二年(公元年)四月,戎昱在长安与驸马张潜相遇成为好友。宝应元年(公元年),张皇后被杀,张潜被贬郴州,五年后,也就是大历二年(公元年),戎昱在江陵与张潜再次相见,戎昱深感人事变迁、今非昔比,于是写下《赠别张驸马》“上元年中长安陌,见君朝下欲归宅”的诗作,赠与张潜。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年)至宝应二年(公元年)间,戎昱在回长安路中作《苦哉行五首》。戎昱在《苦哉行五首》中注曰:“宝应中,过滑州、洛阳后,同王季友作。”宝应元年,唐*收复河南,戎昱从滑州、洛阳西行,经过华阴、渭南等地,遇到同为诗人的王季友,两人以《苦哉行》为题,描写唐朝借助回纥兵力平定内乱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和带给人民苦难的情景。到达长安后,戎昱写下了《长安秋夕》、《下第留辞顾侍郎》等诗。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年),戎昱在长安拜见岑参,当时岑参任虞部郎中,并写下《赠岑郎中》诗,在诗末写下了“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更寻谁”的慨叹。当年冬,戎昱至甘肃泾州一带云游,写下《塞下曲》、《从*行》、《泾州观元戎出师》等边塞诗篇。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年)夏至大历二年(公元年)夏,戎昱经剑门入蜀,在蜀中生活一年,这一年也是戎昱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这期间,戎昱写下了《入剑门》、《罗江客舍》、《成都元十八侍御》、《成都送严十五郞之长安》、《成都送严十五郞之江东》、《成都暮雨秋》和《云安阻雨》等七首诗。
唐大历二年(公元年)秋至大历四年(公元年)秋,戎昱在返回长安途中,受荆南节度使卫伯玉邀请,加入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戎昱为“卫伯玉镇荆南从事”。《唐诗纪事》也载“昱初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
唐大历四年(公元年)七月,戎昱离开荆南到湖南潭州刺史崔瓘幕下任事,受到其重用,并写下《上湖南崔中丞》、《宿湘江》、《湖南春日二首》等诗。大历五年(公元年),崔瓘被杀后,湖南兵乱,当年冬天,戎昱离开湖南,留有诗《湖南雪中留别》。
唐大历八年(公元年)至大历十年(公元年),戎昱第一次进入桂州,在客栈偶遇桂州刺史李昌巙,一番交谈后,李昌巙发现戎昱是难得的才貌双全之人,当即就决定请戎昱入自己的幕僚为官。戎昱在李昌巙幕府中,主要处理日常公文、信牍之类的事务,很得李昌巙的依赖,又兼性格豪爽,故两人相交十分融洽,并写下《上桂州李大夫》诗。
后经李昌巙引荐,戎昱认识了京兆尹李銮。没有想到,李銮很赏识戎昱,见戎昱年轻潇洒,器宇不凡,很有文采,就希望他做自己的幕僚,并许诺把女儿嫁给他,但附加了一个条件。原来李銮嫌戎昱的姓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戎族同字,心里不是很喜欢,他希望戎昱改一下姓氏,还建议改成大唐的国姓李氏,如果戎昱答应,就马上为两人完婚。戎昱没有急于回答,说要考虑一下。第二天一早,戎昱留下一首《至京兆尹李銮》诗,人不辞而别。诗曰:“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戎昱写下这首诗,既是对李銮的感谢,又申明不愿因婚事而易姓的想法。其中,“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更成为流传一时的名句,为戎昱加分不少。
唐大历十年(公元)至大历十一年(公元年),戎昱因与刺史李昌巙发生间隙而离开桂州,流寓湖南,偶遇黔中经略招讨使兼御史中丞代行御史大夫之职的薛舒的灵柩,经贵州、湖南运往长安,戎昱有感而发,作《哭黔中薛在夫》诗哀悼薛舒。
唐大历十一年(公元)至建中二年(公元年),戎昱结束流遇湖南生活,第二次入李昌巙幕府。这期间作有《从*行》、《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桂州岁暮》、《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桂城早秋》、《桂州口号》和《送张秀才之长沙》等诗篇。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年)二月,李昌巙离任赴荆南,戎昱也于此时由桂州北上至荆南境内的澧州,与澧州刺史李泌有交往,并作《澧州新城颂》一诗。戎昱在北上途中,还见到了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任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的李晟,作有《上李常侍》诗。唐建中三年(公元年)至建中四年(公元年),戎昱居长安,任职侍御史。
唐建中四年(公元年)至贞元元年(公元年),戎昱任辰州刺史,作有《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辰州建中四年多怀》及《辰州闻大驾还宫》等诗。
唐贞元三年(公元年)至贞元六年(公元年),戎昱离开辰州游历江南,曾在袁州逗留,与刺史张滂结识交游。戎昱曾作诗《赠宜阳张使君》“暂作宜阳客,深知太守闲。*移千里俗,人戴两重天。”可见戎昱对张滂勤*爱民的贤能之才赞赏备至。后又作《戏赠张使君》诗,赠予张滂。
唐贞元七年(公元年)戎昱入东都留守杜亚幕府,在东都留守、东都汝州防御使兼御史大夫杜亚手下任职。贞元七年(公元年)四月,戎昱的好友阎宷弃官表请入道时,戎昱作《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告别友人。贞元八年(公元年),戎昱在长安开元观陪杜亚过中元节时,作诗《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唐贞元十二年(公元年),戎昱出任江西虔州刺史。唐贞元十四年(公元年),戎昱出任永州刺史。唐贞元十七年(公元年),戎昱在湖州花溪(今浙江吴兴东南运河旁)严涧住处,二人饮酒弹琴作诗,写有《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
唐元和元年(公元年),戎昱得知前司封员外郎韦况任谏议大夫,即作《赠韦况徵君》诗一首。戎昱诗云:“身欲逃名名自随,凤街丹诏降茅茨。苦节难违天子命,贞心唯有老松知。回看药灶封题密,强入蒲轮引步迟。今日巢由旧冠带,圣朝风化胜尧时。”
唐元和年间,即公元年后,戎昱流寓桂州而终。《桂州腊夜》成为他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代表作。戎昱后裔遍布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天津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