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日,诗人们大多会诗兴大发,提笔记下节日盛况,或是抒发个人情思。下面一起学习一下这些中元诗词。
清人王凯泰在诗盍《中元节有感》中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诗歌载:
道场普渡妥幽*,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中元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由民间祭祖节与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中元节,诗中记载了福建中元节时,佛道等道场对无主孤*完成了普渡的法事,这是原有的盂兰盆节的节日古意存续的原因,所以山上举行盛大的法事普渡无主孤*,可是山下却已经没有了什么节日古意的留存,居民们在门头上贴着红纸,在家中吃着丰盛的宴席庆祝中元节。
同是清人的庞垲在诗歌《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这首诗中,写出了在中元节时京都的居民在夜晚月上中天时,儿童拿着荷灯游乐,犹如万树银花撒变这个整个城市,节日氛围浓厚。一幅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节日景象。
思念是中元节的永恒主题,明人李之世在诗歌《中元节过长寿庵感怀》写道:
捣衣惊此月,乡梦起秋砧。
况值盂兰节,谁无寸草心。
金钱资佛曾,香钵趁禅林。
复想家堂荐,遥遥泪满襟。
中元节是祭祖感恩的节日,诗人在此诗中,写出恰逢中元节,路过长寿庵,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双亲,表达自己却未在家中侍奉双亲的惆怅之情。一想到家中的父母,忍不住的泪水就打湿了衣襟。
还有在中元节写爱情故事的诗人,其中表现的依旧是思念,这首诗就是唐人李商隐的《中元作》,诗载: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在这首诗中,诗人展现了一段纯洁而凄婉的爱情故事,浪漫的七夕节刚刚过去,诗人在辗转间,见得少年时的梦中情人。诗人感叹这个人虽然还在,却已经是犹如人仙殊途,物是人非,只剩下朝思暮想,*牵梦绕,最后只能向神鸟寄梦了。
中元节,作为祭祖大节之一,道场法事更是节日中僧侣道院的重中之重,在《东京梦华录·中元节》中就有关于北宋京都汴梁中元节法事的记载:
“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阵亡殁,设孤*之道场。”
意为在中元节这天,皇宫里也派人到道者院祭扫,还会让祠部给道院发放十张道牒。道院这一天将会举行盛大的法会,焚烧钱山,以祭奠曾经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也会为无人祭祀的孤*野*做一场普渡法事。
唐人卢拱在诗歌《中元日观法事》也记载了唐朝时中元节时,道院法事的盛大,原文载: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第一二句写中元节所属的节气与时间,第至四句则写法事的内容,第五句写自己羡慕那些修仙学道的人,为那些麻木生活的人感到悲哀,最后一句则写出了自己对求仙问道的向往。
诗人在此诗中,即写了中元节的来源,也写出了中元法事的盛大,还写出了对生民的同情和自己对道家求仙问道的向往。从此诗中,不难发现,在唐朝中元节作为祭祖大节的节日活动的盛大,也能看出唐朝时道教地位的尊崇。
中元节又名七月半、尝新祭祖节,是中华民族的祭祖大节之一,在今天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下,有很多节日活动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从诗词文学作品中,我们尚能发现这些节日活动的蛛丝马迹。
有关中元节的诗词还有哪些,你知道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文/朱子瑞;图/网络(致谢,侵删)
往期内容:
中元节等于“*节”?关于中元节的文化内涵你知道多少?
中元节的习俗与忌讳,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