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悟
开悟之前,我只是活着。开悟之后,我看着我活着。——崇道语录▲点击音频,聆听最美旋律每当我们祭奠先祖时,看着先人的灵位、矗立的墓碑,我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
中国人祭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古时候,我们的祖先们生活十分简陋,经历大自然的淘汰,战争的苦难,所以他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弱肉强食、生死存亡间为了活下去,祖先们不得聚在一起共同生活,共生共死,福祸相依。
这便是“祖”最初的真谛:告诫后人要相互扶持,患难与共。
曾听说,人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在生物学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他在社会中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才真的死了。
先人已逝,如何让他们生活过的世界、他们的生活理念、他们的生活故事、他们的精神继续存在呢?
也许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才有了祭祖的开端。
中元节为什么要祭祖?
因为不想遗忘,死亡不是真正的告别,遗忘才是。
所以祭祖之风,千年未断。
但是中国人不擅告别,死别尤甚,因为不舍。
于是有了清明、中元、寒衣等三大祭祖节日,供我们缅怀先祖。
01、告慰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祖的目的,一个是祈愿,一个是告慰。
不知道你是否记得,每当到了七月十五这天,爸爸或者爷爷都会摘些新熟的*豆、辣椒、玉米等,或煮,或炒,或蒸,再亲手叠些元宝,用彩纸剪些衣服。
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找个路口,或在院子空旷的地方,用草木灰画个圆,爷爷每念叨一个名字,爸爸就会把一些元宝和衣服放进火里焚烧。
快结束时,爷爷会对着远方说:你们放心吧,家里都好,多护佑着点孩子们。
那时候小,不懂爷爷为什么要一晚上,多年后才明白,这是一种告慰,是向先祖诉说这一年的得失,也是让归家看子孙的先祖们能安息。
这样的祭拜,每年都有,只是我们几个孩子,已多年未去,而爷爷念叨的名字,又多了几个。
离开故乡好多年,在陌生的城市漂泊,时常会觉得孤独无依,有时也会忘了自己从何而来,未来又该去往何处?
最迷茫的时候,就会想起爷爷当年的念叨。
如果祖先们在天有灵,一定会保佑我的吧,所以我努力争取,怎么会没有收获呢?
或许,中元祭祖的意义,不在于祈求护佑,而是时刻提醒我们,人生在世,要行端坐正,无愧于心,更无愧于先祖的看护。
02、怀念中元祭祖,也是为了怀念,怀念那些不愿忘记的人。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
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焚烧纸钱也是为了让祖先们有钱花。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03、珍惜中元祭祖,也意在提醒活着的人。
珍惜拥有的一切,不要让人生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谭松韵妈妈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
年12月31日,谭妈妈和朋友走在路上,被一酒驾男子……,20多天后,她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谭松韵至今无法走出伤痛,她说:“这一年八个月我天天都在治愈自己,天天要保持很好的心态接受我母亲已经离世的事情,我每天都很想她。”
“我每天都很想她”7个字,读来都是泪。
人生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甚至忘了时间的残酷,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当我们祭拜祖先的时候,也懂得了珍惜的真意。
人生不要空等,想做的现在就去做,当爱的人活着时,尽己所能,关心、照顾、陪伴,请用力爱他们,不留遗憾。
每年的中元节,都是一场盛大的告别。每一盏河灯,每一炷清香,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节日仪式感,更是对先人的缅怀和对死亡的敬畏。
那些离去的人,今生已无缘再见,思念却从未停止,不管你们离开多久,我们都不曾把你们遗忘。时间会改变很多事情,但爱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心底对“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的呼唤,可能再无回声,这种无言的心痛该如何消解?便唯有祭祖,是我们可以面对已故亲人,最后一个能将这种无处安放的情感卸下之处……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活着的人,万望珍惜。
线下课程欢迎您来学习修心悟善道?行正道
点赞在看是行善
分享转发乃布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