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就要到了。
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在这一天,参加各种派对,扮上各路"妖魔*怪",感受这一节日的气氛。
"不给糖,就捣蛋"!还记得这位小朋友吗?因为这一身装扮,不仅在幼儿园成功"出圈儿",还萌翻了众多网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把别的小朋友吓哭了......)
中国有没有类似的,和*神有关的节日呢?澳服考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民间就俗称"*节"。
那么,这两种东西方的"*节",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今天小嗨就来跟您聊聊~
时间不同
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人们常常会彻夜狂欢。(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元节,则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中国人也常说"七月半"。(图片来源于网络)起源不同
关于万圣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西方人相信,在这一天,故人的亡*会有一次转生机会,而且一年只有这一次!他们想要复生,就得占据活人的身体,而这个活人就会被亡灵消灭。
那时的西方人,十分惧怕死人的灵*来占据自己的身体和灵*,于是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和烛光,让死人的灵*无法找到活人。他们把自己打扮成*怪的样子,以此吓跑归来的亡*。而在中国,最早的"七月半",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农作丰收祭祖活动。秋收时节,人们会向祖先的亡灵献祭,再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为的是祈求来年的好收成。到了东汉时期,道教"横空出世"。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中元节的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这样的内涵,被称为"*节",其实并不合适。但在道家思想中,有中元节这一天,*门关打开的说法,"*节"其实是较为现代的一种叫法。
过节方式不同
到了现代,万圣节这一天,渐渐演变成了一场"*怪嘉年华"!人们会穿着奇装异服,打扮成如吸血*、僵尸、女巫等形象的"妖魔*怪"。
孩子们在这一天都会十分开心,因为他们可以随意捣蛋!他们会提着南瓜灯,走街串巷,挨个敲房门索要糖果,还会不停地说:"trickortreat"。你要是不肯给,他们会用千奇百怪的方法惩罚你!
中国的中元节,则相对安静得多。人们相信,这一天,*门关大开,故去的亲人会返回人间。所以在世的人会烧纸钱,甚至是纸车、纸房子等等,让去世的亲人带回阴间,在那里过上"殷实的生活"。
当然,现在我们倡导文明祭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墓地,为故去的亲人献花、或者供奉水果。近几年,甚至还出现了网上"云"祭祀的新形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还有放河灯,也是民间部分地区过中元节的习俗之一。也表示活着的人对死去亲人的一种挂念和相思。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较大,所以虽说都是*节,风格却完全不同。历史造就文化、文化影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作为汉语老师,了解了这些文化的差异,就更有利于我们教学活动的开展哦!
往期精彩
冷历史:包拯任新职的那天,欧阳修和他大吵一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原来,这些明星都考过HSK!
《披荆斩棘的哥哥》原来是一档中文养成系节目?
讲"把"字句是死穴?你可以这样教!
内容编辑
卞家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