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当时解脱。”
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的罪责,普渡孤*野*。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
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
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这样就形成了中元祭祖的民俗。
只是道教产生之后,把这一民间习俗上升为理论,并加以神化而已,因此中元节的真正起源要远远早于道教产生的东汉,应当是由狩猎社会转化为农业社会时期。因为中元节有用新成熟的农作物祭奠祖宗这一背景情节,只有农耕社会才有“新谷祭祖”的物质条件与“祭祖冲动”或“思想动机”——见新思旧——见谷思祖的动因。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叫“*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封包。
民间传说,七月初一开*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
亲,您对我们新乐超市有建议和意见
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