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原来中元节不止是ldquo鬼节rd
TUhjnbcbe - 2022/6/6 17:32:00
阴历七月十五为传统的中元节,中元节民间俗称“*节”,佛教也称盂兰盆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我们传统在这一天祭奠先祖,缅怀先人。

中元节,孝亲为根本

古代中元节是“孝老节”,源自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这个节日源自目犍连救母的故事,也跟孝道息息相关。目犍连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神通第一、行孝第一。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东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目犍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非常富有,然而却吝啬贪婪。目犍连尊者非常孝顺,也常常规劝母亲要戒杀从善,但是青提夫人经常趁儿子外出时,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是从不修善,死后随业力刹那间就入了六道中的饿*道。目犍连尊者成道以后,用神通力观见母亲受到了种种苦痛折磨,吃不饱饭。于是以神通力送饭给母亲吃,不料刚进嘴便化为火炭。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的尊者,在业力面前却也无能为力。尊者无计可施,十分悲哀,于是祈求佛陀的帮助。佛陀教目犍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其母能够吃饱。目犍连按照佛陀的吩咐,在阴历七月十五设盂兰法会,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目犍连的母亲因此也得以吃饱并转入六道的畜生道,投生变为狗。目犍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转为人身,目犍连尊者又劝其母求生西方佛国。这样一个佛教故事从西晋流传至今,并有了佛教传统节日盂兰盆节。不管是中元节祭祖,还是盂兰盆节的救母脱离苦海,都是劝人向善,劝子行孝。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农历七月也称之为报恩月。这一天,“慎终追远”,献上一捧鲜花还是包上一碗饺子,形式上没有传统拜祭的仪轨,但我们虔诚地祭奠逝去的先祖的心意不变;同时,给自己的父母泡一泡脚,做一做艾灸,哪怕是做一顿父母爱吃的饭菜,陪他们聊一聊天,也跟他们讲讲自己的生活、工作,讲讲自己高兴的事儿,就像小时候,遇到什么事情,放了学总是第一时间跑回家告诉爸妈。

中元节,扶阳是主题

七月十五中元节(对应今年是8月22日),传说这一天地府之门会打开,已故的先祖可以回家接受后人的祭奠。因此,中元节在民间也称为*节。这一天,由于地府会在晚上开放,所以传统习俗中,这一天人们应该早早回家,一方面回家祭奠祖先;另一方面肃清街道,为**让路,避免冲撞。传统民俗,在七月半这天,会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给亡灵照亮道路,也为了普渡水中的亡灵。写到这里,不禁想起电影《寻梦环游记》,小男孩米格因为喜欢音乐,希望得到先祖的祝福,解除家族不能触碰音乐的诅咒。亡灵节时候,逝去的家人也都会返回人间与亲人团聚,但是如果家中灵坛没有被供奉照片的亡灵,就不能过桥去参加亡灵节晚会,这就好比中国民间传说中没有亲人祭奠的亡灵,就会成为孤*野*,原来东西方对于先祖亡灵的追思,亦有相通之处。《论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无论“无神论”抑或“有神论”,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祖宗的教训,缅怀祖德。七月十五阴气极重,那么怎么做来应对呢?“以阳化阴”是重要的方法。

如何以阳化阴?

孝亲是阳,“百善孝为先”,存善孝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心情是阳,少一些计较,多一份达观,凡事多为对方着想;存善心,行好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点滴善行,集腋成裘;这些都是阳,都可以化阴于无形。(点击图片??,即刻购买)今年七月半这天正好也是周日,如果不出门可以为父母做做艾灸,早早做好晚饭,为父母煮上洗脚水,晚上早早睡觉,这些也都是扶阳的具体好方法。以中元节为契机,孝亲、扶阳,更好地爱家人、爱自己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来中元节不止是ldquo鬼节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