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的四大鬼节之一中元节
TUhjnbcbe - 2022/6/5 13:17:00

节日简介

中元节,俗称“*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有关传说:

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野*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天,重关*门之前,这批孤*野*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月。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落在的恶*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

历史发展: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香港特别行*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的角度,期勉互爱。遵守公德,崇尚尊老的传统美德。对在世老人多关心,尽孝心。

相关诗词:

中元作

(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见月

(明)边贡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文化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的角度,期勉互爱。遵守公德,崇尚尊老的传统美德。对在世老人多关心,尽孝心。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四大鬼节之一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