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教授陪你学《周易》第天
I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所以现在也有人叫它为中国人的情人节,但有人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中国人的情人节应该是三月三才对。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去管它,借着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倒是可以讨论下: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不是也和《周易》有些关系呢?
II这可不是我信口开河、胡乱联想啊!其实早在多年前的年,日本学者长井金风(1868—1926),就写过一篇名为《天风姤原义》的文章,其中大胆猜测,中国古代关于牵牛织女的传说应该由《周易》姤卦而来。这篇论文算不上多么严谨,但其解“女壮,勿用娶女”之“壮”为“妆”,解“姤其角”的“角”为“牛角”,还是很有想象力的。(参见赵逵夫《长井金风天风姤原义点校刍议》,《古籍研究》年第6期)
III有意思的是,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日书》竹简,一简曰:“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一简曰:“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尽管人们对其的释读还存在分歧,但这里所显示的牛女的悲剧性故事,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且,这也表明,“战国时有关牵牛织女的传说已具备后代所流传的情节要素”。(参见赵逵夫《由秦简日书看牛女传说在先秦时代的面貌》,《清华大学学报》年第4期)
IV赵逵夫先生对牛女传说的演变有详细的研究,同时他还认为:“《周易》中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复》),‘勿逐,七日得’,‘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震》),‘曳其轮,濡其尾,无咎’;‘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既济》)。我以为古代牵牛与织女在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应同此有关,或者说上面的卦爻辞中透露出了‘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中的一些信息。所以,也不能说《周易》中卦爻辞同‘牛郎织女’传说完全无关。”(参见赵逵夫《长井金风天风姤原义点校刍议》,《古籍研究》年第6期)
另外,曾有人认为,牛郎织女故事之情节形成,当在汉代以后,其主要依据之一即西汉的《焦氏易林》中并没有提到类似内容。赵逵夫明确表示反对,他说:“我认为恰恰《易林》中有几处就反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大畜之益》前二句为:‘天女推床,不成文章。’明言‘天女’,据《史记》、《汉书·天文志》指织女无疑。‘床’指织机的机床。所谓‘不成文章’,正是《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之谓。又《屯之小畜》一首:‘夹河为婚,期至无船。摇心失望,不见所欢。’联系《大畜之益》看,也应是由‘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参见赵逵夫《由秦简日书看牛女传说在先秦时代的面貌》,《清华大学学报》年第4期)
以上内容,当然不能最后敲定牛女故事就与《周易》有关,然足资谈助也。
推荐链接:
第-讲(文字+音频)
第-讲(文字+音频)
第-讲(文字+音频)
第1-讲(文字+音频)
《史记》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经典?
四千年前的木乃伊,其腹中的麦子,为什么依然可以种活?
这个*统特务,难道也是《易经》高手?
“一本书就是一个孩子”:夸夸《论语易解》这“孩子”
杭辛斋:“天行莫如龙,地行莫如马”
鱼真的会变成鸟吗?听听庄子和杭辛斋怎么说~~
“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
由一个独特的汉字,佐证《周易》作者为”南宫适“之说?
干“大事”不容易,做”小事“就容易吗?
刘世南先生的谦德之风
是“王臣蹇蹇,非躬之故”?还是“王臣蹇蹇,非今之故”?
孫福萬(字抱一):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论语易解》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