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ldquo教科云声rdquo第3
TUhjnbcbe - 2021/12/3 15:24:00
大家好,今天“教科云声”为大家带来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介绍——中元节今日讲述人:唐双燕、金浩楠(小学教育级6班)古代有三元节,分别为上元、中元、下元,其中上元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为七月十五(中元节),下元为十月十五(下元日)。第一个和第三个节日大家都十分熟悉,那么今天咱们就说说中元节。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由此可见“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那在中元节要做什么呢?1.祭祀土地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2.祈丰收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往野地里撒饭——据说是浙江某些地方的习俗。如果中元节刚好下大雨,那么就是水稻丰收之吉兆,于是晚上的时候,农民会一边敲锣一边把饭洒在野地里,称之为“施食”。这也是佛教用语,源于《佛说盂兰盆经》,意思是给饿*道众生施舍食物。3.跳天灯在广西的天等县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拐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4.放河灯放河灯,又叫放荷灯,大概是因为那些小河灯漂浮在水上宛若荷花。放河灯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为了普渡落水的**。因为水*在水中,大多不是自然死亡,这种**十分可怜,如不得轮回则不得托生,但河灯一放,它们便可以依附其上,随着水流进入阴曹地府,获得托生的机会。所以不管是祭祀土地、祈丰收还是放河灯,从其本质上都是对已经逝世的人的一种敬意,而这种敬意恰好也体现了我国的孝道文化。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的倾听与支持,“教科云声”与您同行,我们下期再会。

音频/唐双燕金浩楠(教20.6)图文/叶欣(教20.6)文字整理/吴镇宇(教20.6)图文来源/百度百科小红书指导教师/张云编辑/温雪梅舒悦(教20.6)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师口语基础》课程组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教科云声rdquo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