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智
霜降是一年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0月3或4日,太阳到达*经10°时。01年霜降交节时间为10月3日1:51:00,辛丑年九月十八。霜降到来,天气渐冷,*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故称“霜降”。此时,东北和西北地位已经进入冬季,而华南地区则需要三个节气以后才能真正进入深秋初冬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群芳谱》云:“寒露后十五日,斗炳指戌,为霜降。九月中气愈肃,露凝为霜也。”都说的是露珠因天气寒冷而凝结为霜。从科学角度看,这是不准确的。露珠凝结会成为坚硬的小冰珠,而霜是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也就是说,由于气温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分(汽)附着在地物上后在凝结成露珠之前就先冻成霜了。古人的科学知识有限,上述认识是可以理解的。《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说的是霜降节气到来,阴气加重,凝结而成霜。总之,古人的认识很有意思。霜降节气前后,全国各地气温持续下降,当然北方地区下降较快,南方则较为平缓。华南地区的降水量减少,迎来了一年中的干旱季节;长江流域则进入秋雨绵绵季节,对于晚稻的收获是不利的。农谚云:“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秋雨一层棉”,“秋后雨阵阵寒”,秋雨过后,就要适当添加棉衣了。霜降有三侯。“初候,豺祭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这和我在《今天是处暑》中谈到鹰祭猎物的情况是一样的,是古人对大自然认识的不足所致。《御制月令七十二侯诗》同样对此说法有所评价:“鹰鸟獭鱼向已辩,围陈若祭例堪型。先王候以为田猎,此语由来甚不经。”又注解云“埤雅云‘季秋,豺取兽,四面陈之以祭其先,世谓之豺祭兽。’其说与鹰祭鸟、獭祭鱼相类。前已驳正之。又方言云‘豺取兽,四面方布而陈祭,故先王候之以田。’《礼记》所谓‘豺祭兽,然后田猎是也。’记所言盖以豺取兽为田猎之候,岂豺果布兽陈祭乎?”《御制诗》反映了清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可见又进了一层,更为客观了。“二候,草木*落。”霜降节气到来,万物肃杀,草木皆*,风一吹,叶子便从树上纷纷落下。草木*落,休养生息,储存能量,到第二年春天再度萌发,这是万物在长期进化中产生的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和智慧。适者生存,万物皆有道。“三候,蛰虫咸俯。”“咸,皆也。俯,蛰伏也,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昆虫蛰伏也是对大自然的适应。霜降节气到来,蛰伏的昆虫进入冬眠状态,不吃不喝,保存体力,直到惊蛰后方才恢复常态,走出洞穴觅食。《淮南子·天文训》云:“百虫蛰伏,介鳞者蛰伏之类也,故属於阴。”动物蛰伏冬眠,所需能量能够降低至90%。《御制月令七十二侯诗》对这一侯所配的诗为:“坏户由来又几句,顺时俯首养元真。行藏任运本无事,动静随宜自有伦。伏气可辞饮与食,存身将以屈为伸。秋官穴氏称攻火,意谓失之类不仁。”并对最后一句的注释为:“《周礼》:‘秋官穴氏掌攻蛰兽,各以其物火之。注将攻之,必将烧其所食之物于穴外以诱出,乃可得之’云云。余以为,兽顺时入蛰,烧其食以诱杀之,是乘殆不仁,与王*相戾。且蛰兽所聚食物皆藏于穴中,从无积于穴外者。按:《国语》谓‘野鼠藏食穴为鄂密桑阿’。今口外山野多地鼠藏食之穴,信而可据。……乃注《周礼》者谓‘烧其所食之物于穴外,以诱出而得之’,其舛甚矣。盖由未悉北方物土,妄以己意强释经文,向亦无辩订之者,故不免沿讹至今耳。”捕兽还要讲“仁”,可见古人之仁。作者为节气注释还考证出前人经典的谬误,可见古人做学问之认真。这里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集解》仅说“蛰虫”,没说“蛰兽”,至于为什么就不得而知了。但《御制诗》引用《周礼》中秋官典故,实际上说的是后者。一般而言,“蛰虫”没有聚食的能力,能够真正做到不吃不喝;而“蛰兽”则不然,秋季聚食,霜降后深藏穴中,一动不动,使机体消耗能量大大减少,偶尔吃一点食物补充能量,主要依靠体内脂肪维持生命。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河流域的气候特征。霜降到来,千里沃野,一遍金*,而早晨则是覆盖着一层白霜,在初升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这一景象告诉人们,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霜降意味着秋尽冬来。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有霜日差异较大。如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霜雪亦为常见,年有霜日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的年霜日都超过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完全无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天数,即“无霜期”。无霜期对于农作物生长非常重要。无霜期一般和积温联系在一起,农人一般用无霜期来判断某种作物能否种植。由于在这一节气内百花肃杀,只有菊花盛开,故古人也把早霜称为“菊花霜”。唐末农民起义*首领*巢在落第后写的咏菊花诗就有“我花开后百花杀”之句,另外一首咏菊诗有“蕊寒香冷蝶难来”句,同样说明菊花盛开在阴冷季节,和百花不合拍。艳丽的菊花,人见人爱,经日后的大齐皇帝一题,居然充满了杀气和戾气。而且据说第二首诗是*巢八岁时所作。一个八岁的孩子,居然有“为青帝”的想法,怪不得成人后稍不如意(落第)便“冲天香阵透长安”,看来此君体内是有造反基因的,就是诸葛亮所说的“脑后有反骨”。这是否能预示着这位落第秀才日后的作为和结局呢?菊花*巢(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甲。题菊花*巢(唐)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而在天府之国四川,此时则是芙蓉盛开。芙蓉原产地中国,是木本植物,所以又称“木芙蓉”。属锦葵科植物,花极艳丽,呈白色或粉红色,到夜间则变为深红色,故有“三变花”的美称。此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故又名“拒霜花”,表明其不畏严寒,冷艳高洁。北宋大文豪苏轼有诗云:“千树扫作一番*,只有芙蓉独自芳”,说明晚秋十分万物肃杀,千树万树一遍金*,只有芙蓉花竞相开放。可能是这种花最适应初霜时的寒冷?
和陈述古拒霜花苏轼(宋)千林扫作一番*,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据说四川遍种芙蓉是从五代时期的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开始的。这位孟夫子的后人,从其父手中接过皇帝的接力棒之后,不思进取,只会享乐。孟在公元年春节来临之际撰写了据考证为中国第一幅春联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并刻在桃符版上挂于寝门。这样算来,中国春联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孟昶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费贵妃喜欢芙蓉花,孟就在成都城内城外大种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有"芙蓉城"、"蓉城"之美称。由于一人之喜好而成就了一座城市,成都人感念其恩而尊称花蕊夫人为“芙蓉仙子”。孟昶降宋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掳走并纳为后妃。后来呢?当然是死了。死了还不算完,后世的无聊文人还为她杜撰了三种死法,可见一个女人长得太美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花蕊夫人善诗、词,其《述国亡诗》很有意思,不但推卸了亡国的责任,有力地驳斥了“红颜祸水”论,还颇有女中豪杰的味道。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晚秋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据韩湘玲先生从-年30年气象资料推算,*河中下游地区的西安、开封的初霜日出现在霜降节气稍后,北京、兰州出现在寒露节气或稍后,武汉出现在立冬节气之后,成都在大雪节气前,广州在冬至之后,而长春早在秋分前后就可能出现初霜,长春和广州相比,平均初霜日从立秋到冬至后,相差达7个节气(见韩湘玲等:《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金盾出版社,年第二版,第8-9页)。一般说来,某个地区的初霜和终霜时间都有一定规律,过早或过晚都会形成霜冻。在*河流域,如果初霜冻出现在9月下旬,则对大多数作物影响不大;如果在9月中旬出现,则将影响大多数秋季作物的安全成熟,造成减产或水分过大。如果5月份以前出现终霜冻,可能会对育苗移栽的作物有影响;如果6月份出现终霜冻,则对大多数已经出苗的作物就都会产生影响。现代工业化育秧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抵御终霜冻对水稻等作物秧苗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对于玉米、水稻等大宗作物遭遇早霜冻依然无能为力,目前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状态。
霜降是秋收的最后季节。霜后的红薯最甜,但要及时收获,否则有可能遭受霜冻危害,薯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农谚云:“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霜降节气到来,即使使耐寒的大葱,也不能再长了,要及时挖收。浙江、江苏一带的农谚云:“十月寒露霜降到,摘了棉花收晚稻”,说明这一带寒露霜降期间先收棉花(目前长江中下游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很少),后收晚稻。在晚稻种植地区,这个节气依然是抢收的重要节点,好在水稻收获的机械化程度已经比较高,弥补了劳动力供给的不足,过去的“三秋”大忙季节已经不存在了。在此期间,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并防止霜冻。江南地区的陆地蔬菜也要收获了,俗语云:“霜后的蔬菜赛羊肉”,说的是经过霜打之后,陆地蔬菜的含糖量增加,口感提升,当然价格也会提高,这是大棚蔬菜无法比拟的。
霜降到来,天气转凉,秋燥明显,要注意保暖、防秋燥,可通过饮食进行调养,注意健脾养胃、调肝补肾。要多吃些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萝卜、冬瓜、栗子、山药、白菜、甜百合等,肉类如鸡肉、牛肉等,水果如苹果、梨、枣、石榴等。霜降到来,柿子开始成熟,并且经过霜打后味道更甜,因此,霜降吃柿子是很多地方的习俗。福建泉州的谚语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意思是吃柿子防感冒,实际上是由于柿子富含维生素,对于感冒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银耳百合汤加蜂蜜有利于润肺除燥,晚上睡觉前适当喝一点也是不错的选择。蘑菇富含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钙、铁等矿物质,热量低,也是霜降养生食补的最佳选择之一。其中,香菇瘦肉粥、香菇乌鸡汤、口蘑豆腐汤、杂菇菌汤都在各类养生食谱中排在前列,既味道好,又平价亲民。另外,晚秋的景象容易让人忧愁、意志消沉乃至抑郁,要注意自身心态、情绪的调节,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比如登山、歌舞等。“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老人和儿童,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