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9日(农历辛丑年十月十五)是“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圣诞之日,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而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下元节与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佳节”。与上元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春节合称为时令八节。为道教和民间重大节日。
三官大帝之一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圣号全称:下元五气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畅谷帝君法流远洽天尊。居下元通济宫。
道经记载,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衷心期望逢此日时所有的善信居士、皈依弟子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箓道场,都能获水官洞阴大帝护持,以祈福消灾,解除厄运,逢凶化吉!
酌水献花满瑶坛,供养天地水三官。
五色祥云临凡世,九气清风降人间。
卷卷句句消灾障,字字行行灭罪愆。
赤脚大仙曾请问,受持功德广无边。
香供养,三元赦罪天尊。
水官大帝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既掌握江河湖海万灵之事,又主旱涝灾害劫数之期,既掌生人,又管亡者,不但能解天灾业满之灵,还能下济幽扃人*之道。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解冤释结。
下元节的由来,在古籍中也有所记载。《中华风俗志》有云:“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宋《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的罪。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生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在下元节,大多数道观有做道场、设醮的规矩。在民间则是一个享祭祖先亡灵、为去世的先人烧纸钱纸衣,祭祀祖先的日子.
三官大帝的由来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三官大帝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道教神系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三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唐代三元节由皇帝下敕天下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杀鱼猎」。由于天官被封为赐福紫微大帝,民间遂将其视为「福神」,与禄、寿二神并列。至于三官神的职掌范围,宋明以后又自于三清四御的确立,而有所缩小,一般认为掌管人间祸福、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但民间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来,各地建有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庙等。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到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时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荤食素,称为「三官素」。
清代,三官信仰更为普遍,「天官赐福」的年画、民惜画,多种多样。画中天官,身著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五绺虬须,面窖慈祥,一派雍窖华贵的气质。一些图中,天官还慈祥地携带五个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过去民间每逢新春时,皆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长寿。有时天官还被当作财神。清代流行一种「赐福财神」,图中间为天官手执如意端坐元宝之上,金山、银山、花卉、云龙和一个大「福」字陈于上方,聚宝盆、手持「日日生财」旗子的童子位于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财仙官、利市仙官立于两旁。画中充满着福气和财气,表达了人们渴望天官赐福、财神送财的富裕理想生括。
近代,天官又和员外目郎(表官禄)、南极仙翁合称为福、禄、寿三星。旧时农历新年,三星图常挂于堂中,象征「三星在户」,显示多福、多寿、喜庆临门。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如今「三星」图像和「三星」工艺品喜进千家万户,成了颇受欢迎的装饰品。现在台湾的庙宇中,一般称三官大帝为三界公,据说敬奉的人特别多。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水官大帝略传
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为暘谷洞元三品,居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万灵,掌死**神之籍,录众生功过之条。号曰:「下元五气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暘谷帝君」。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传说水官即禹,似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帝轩辕氏第九玄孙。*帝轩辕氏为有熊氏,颛顼为高阳氏,帝喾为高辛氏,帝尧为陶唐氏,帝舜为有虞氏。以*帝轩辕氏到禹,共五世:禹的父亲鲧,鲧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禹的父亲鲧被封在汶山石纽地区(今四川省北川县),母亲为有莘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女嬉。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帝尧时,中原洪水犯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堵截整治洪水,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著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利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整天泡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过了十八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犯滥的灾祸。大禹整治*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帝夏禹王登天子之位,并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帝夏禹王之子启是夏朝的继位天子。建碑「大禹陵」。治水期间,禹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著量测仪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瓜瓜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与涂山氏女娇有两个儿子启及澔。禹治水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传遍各地、人们听了都深受感动,更增强治水信心。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瞭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教。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曆日称为夏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徵。帝夏禹王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治形态。帝夏禹王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时代社会代替野蛮时代社会,推动中国皇室历史沿革发展。帝夏禹王五十三岁在位十五年,六十八岁启继位夏朝的天子,终年一百岁。农曆十月十五日为「水官大帝」寿诞日。
▌三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三称)
唯三圣人。乃一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溥济存亡。道冠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人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感应天尊。
▌下元水官大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三称)
暘谷洞元。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正一法王。掌长夜死**神之籍。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下济幽扃。分人*之道。存亡皆泰。利济无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暘谷帝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