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蓓蓓
单位:滨医院
正文共字,7张图
预计阅读全文需6分钟
跟着动图,适形,将自动成为VIP读者
定期有福利哦~
病例患者,男性,45岁,半年前无意间发现右腋前区皮肤肿物,约豆粒大小,无其他不适,感影响日常生活,来我院就诊。查体:右腋前区皮下大*豆粒大小肿物,局部皮肤略隆起,肿物表面皮肤可见一黑点,肿物无触痛,局部皮温感觉良好。超声表现为:右腋前区皮下可回声结节,大小约0.77x0.6x0.5c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内回声不均匀,CDFI:结节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结节周围软组织未见明细异常回声改变。超声提示右腋前区皮下异常回声,考虑表皮样囊肿。随后患者手术切除,病理示表皮样囊肿。
肿物外观:位于腋前区,局部皮肤略隆起,肿物表面可见一小黑点。
未加导声垫二维图像,腋前区皮下低回声肿物,边界欠清晰。
未加导声垫彩色血流图像。
加导声垫二维图像,可清晰显示肿物来源,紧贴皮肤表皮层,局部真皮变薄。
加导声垫彩色血流图像,可显示肿物周边少许血流信号。
加导声垫能量多普勒图像,可显示肿物周边少许血流信号。
病理示表皮样囊肿。
讨论:表皮样囊肿又称角质囊肿,是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系毛囊漏斗部囊肿。常见病因包括:先天性、创伤性或手术相关。其内由复层鳞状上皮及颗粒细胞层组成,囊内含胶质细胞和角化细胞,无皮脂腺成分。可单发或多发,单发多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病程长,生长缓慢,可继发感染,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本例患者肿物位置位于腋前区,局部皮肤有皱褶,为更清晰的显示肿物的来源及周围组织回声特点,加用导声垫辅助检查[1],观察肿物与局部软组织的位置关系。本例超声图像显示为皮下类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示瘤体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超声图像上,表皮样囊肿诊断要点包括[2]:①看位置,表皮样囊肿起源于皮肤表皮层,可以看到肿物的局部与表皮层联系紧密,局部真皮层变薄或缺如,有时可见通向表皮的管样无回声;②看边界,界限清晰,合并破裂或感染时可不清晰;③看内容:表皮样囊肿内容物多为软化程度不同的角化上皮,超声显示为细密的腺体样高回声并伴裂隙样低回声;④看血流,CDFI:一般内部无血流信号。诊断思路:
1、位置:肿物位于皮下,紧邻表皮层,局部真皮变薄;2、边界:界限清晰;3、形态:类圆形,有完整包膜4、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裂隙样低回声。5、CDFI: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囊壁可见少许血流信号。6、观察肿物外观,可见一小黑点。鉴别诊断:1、皮样囊肿:属于先天性疾病,临床上多位于上眼睑或眉区单发性无痛肿物,也可发生于颈中部、鼻根部、头皮和躯干等。组织学表现为含有复层鳞状上皮、毛囊和皮脂腺,也可存在于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等。超声表现主要观察两方面[2]:一肿物位于中线或其他胚胎闭合线附近;二囊内有典型的脂液分层现象。多为真皮和皮下组织内无回声结节,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囊壁,无明显血流信号。2、藏毛囊肿:一般发生于骶尾部,腋前区也可发生,其原因可能与腋前区毛发较多且容易出汗有关。藏毛囊肿内藏毛发是其主要的特征。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毛发和皮肤碎片,可合并感染,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后,才出现症状。超声图像为皮下囊性包块,内部呈细密点状回声,最主要的特征是内部呈线样高回声的毛发结构。总结:表皮样囊肿超声多表现为皮下低回声结节,紧邻表皮,局部真皮变薄或缺如,部分可见与表皮相通的管样无回声,结节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可见裂隙样低回声。虽然超声对于皮肤软组织肿物病理诊断较为困难,但在导声垫的辅助下可获取足够信息,对判断肿物性质、侵犯范围至关重要,为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张翠平,崔立刚,刘佩佩,等.导声垫在表浅软组织病变超声检查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5(5):-.
[2]张华斌.华斌的超声笔记第3辑[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这些天,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