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七峰下潮普宁张氏村落介绍燎原镇泥沟村
TUhjnbcbe - 2021/8/11 19:33:00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普宁村落——燎原镇泥沟村

泥沟乡,位于广东省普宁市燎原镇,地处练江上游,有虎山作倚,铁山为朝,南山如屏,白湖拱照,有后岭溪绕流而来,水源入乡,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自古为南迁先民择据之地。宋末元初,张氏七峰兄弟及妹共八人,由闽漳避元乱而南下入潮,其中排行第四的翠峰公创居于此。因村寨建置于河沟边上,沟中塗多,故俗称塗沟,字作泥沟,又雅为弥高。除张氏迁入之外,在宋元明清之间,乡中历有三十余姓相继迁入又或再移出,至民国到现代趋于稳定,为张、许、陈、郑、孙、李、周七姓杂居之村落。现乡中常居人口二万余,侨居海内外十万余。张氏占全乡人口80%以上,许氏次之。在堪舆学上的说法,泥沟地理是倒地梅花遍地香。乡中聚落呈块状分布,以老寨为中心点,四面八方有卫星般环绕的古寨多座,而随着发展及时间推移又往外围先后拓建有新寨围、新厝局、楼房局等。其中民居多以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建筑为主,如下山虎、四点金、五间过、三厅亘、四厅会、土库楼等,有复式院落九天井、麻雀跃、三壁连、五壁连等,更有清代民国下南洋经商后归梓乡人所建仿西洋风格的侨宅。自古至今张、许、陈等姓乡民所兴建纪念先祖之祠堂公室有九十多座,当中建筑经典之作尤多。有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的百岁坊两座。有明代较大型古墓三座。始建于明清间的庙宇十余座。泥沟是文化之乡,历代兴学,士子众多,清代有举人贡元计二十多位。在清末民国,乡中先后办起维新、弥高、锲金、德育、群众、美德、培青、友德等八所完全小学,同时,民间还自办有十余所小学及专修班等,在近代更创办有普宁师范学校,现代有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等,外人称:学校多过米铺!著名书画家赖少其、潮剧作家张华云,谜家庄笑生、张伯人等均出于此。泥沟自古名医辈出,建国时普宁十大名医中泥沟人便有五位。泥沟是侨乡,也是革命老区。泥沟有沉淀又传承了几百年的民俗文化,如国家非遗普宁英歌、嵌瓷,如大锣鼓、灯谜、春节游神赛会、八月十四食平安粥等等。

泥沟数字(节选)

泥沟置寨最早可追溯年代:年。村落占地面积顷,聚落建筑面积顷,耕地亩,山地亩,分6个自然村(联队)。古寨围十座:老寨(大寨)、寮顶寨、潭墘、沟墘园、内园、下栅、莲潭寨(新厝房)、崎头山寨、张氏新置寨、许氏新置寨(湖南里)。五社:南门社、东门社、下栅社、寮顶社、潭墘社。

累计迁徙往来姓氏36个,民国前为五乡众:张许陈郑孙;民国后至现代为七乡众:张许陈郑孙李周;计现常住人口2万余,海内外10万余。邻十村通五县:果陇、光南、乌石、西清、上坛、合浦、石鸟、大员、夏地、白坑;潮阳、惠来、陆丰、揭西、揭阳。八景:银湖观鱼、荔园避暑、虎山晨眺、龙阜朝探、石母甘泉、仙埕石鼓、狮山斜晖、莲潭晚渡。此外还有寿亭明月、东芳别墅等景。十山一湖:虎山、崎头山、石母山、凤髻山、松柏山(朴山)、三足岭(伯爷山)、鹅地山、洪厝山、仙埕山、乌石山;白坑湖。

二门八亭:东乡门、南乡门;泥沟亭、福亨亭、怀慈亭、怀安亭、敬老亭、珂远亭、民明亭、芳名亭(位于燎原大道)。各姓氏祠堂62座,公室33座(见后文)。百岁坊2座:许氏升平人瑞坊、张氏百岁坊(已倒存旧构)。清代科举:举人1名,进文庠20名(贡生,即秀才),其中拔元1名,武秀才3名。普宁地方志书收录清末民国以来泥沟名医有6名:张声炜、张伯神、张伯禄、李永登、张伯茂、许俊杰,另外名医、诊所不胜其数。

庙宇13座:国王古庙、真君古庙、后埕妈、寮顶妈祖庙、金龙大圣、莲潭宫、崎头山三山国王、三足岭伯公、龙头伯公、玄天上帝、仙埕伯公、崎头山伯公、建福庵。有多处角落伯公小庙未有统计入。

明代禁示石碑1块:万历乡规禁约;清代禁示石碑1块:康熙勒石轮流水班周而复始。民国起不计。

宋代古墓碑2块:宋祖妣纯懿张氏墓、宋故凤居张公墓;明代起不计。明代较大型古墓3座:虎地山张氏始祖墓、崎头山网地许氏四世祖墓(其道家符箓式的土地碑为全潮绝无仅有)、凤髻山贵屿杨氏墓。古井15个:南门井(已填)、东门井(已废)、下栅井、牛搭鞍寨井、番客益井、三角堀井、假山边井、崎头山井、赐合井、牛水路井、油寮堀井(已填)、四房井(已废)、下角井(已填)、下河祠前井、二祖祠井。

碉楼16座:可观楼、五凤楼、高瞻楼、张氏新置寨楼、许氏新置寨楼、美祖炮楼、似南楼、倚南楼、南熏楼、仁和里炮楼、斗庐炮楼、海祖后炮楼、锥祖后炮楼、寮顶寨外炮楼、顺德居炮楼、时中里炮楼。

建国前学校19所:弥高、德育、锲金、群众、同声、新生6所完全小学;厉青、美德、友德、寄庐、平民、培青、友于、乾斋、聪敬、陈厝、新民、翠英、仁记等13所小学。

现代学校7所:泥沟华侨学校、泥沟华侨中学、燎原中学、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人俊幼儿园、培青中学(年迁走)、普宁师范(泥沟人创,现代停办)。英歌队3支:泥沟(大班)英歌队、泥沟(六村)英歌队、小学英歌队。民国年间全普宁仅有5家侨批馆,泥沟居其3。百年老字号:则安堂诊所……古圩市集1条:砖埕街。获市铁山兰奖11人:张锦程、张再理、张珂法、张伯人、张庆民、张仲准、张永标、张永明、张湧昭、许斯相、张峻。注:以上数字为不完整统计,有部分事物因难以统计未有录入,如新寨新厝局、路道、河沟、商业、人物、建筑等等。欢迎指正补充。

1.1、历史沿革

行*隶属:明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朝廷决定从广东省潮州府潮阳县分出洋乌、氵戎水、*坑三个都新置普宁县;明万历十年(),洋乌、氵戎水划回潮阳县,普宁县仅存*坑一都;清雍正十年()六月,朝廷批准将潮阳县氵戎水都村、贵山都西半部93村、洋乌都尾段45村划归普宁县,连同原*坑都村。以区域分,泥沟隶属于氵戎水都。清乾隆10年()《普宁县志》载,氵戎水都下辖村有泥沟张、泥沟肖、沟墘园、潭墘、许栅。至光绪25年()《普宁县志》稿记载,除上述地名外,氵戎水都下辖村增加4个,其中有崎头山。民国时期普宁县辖下设置联乡或区,弥高(泥沟)乡属二联乡;后改区,其中二区的弥乌乡,辖弥高、乌石、光南、西陇4个自然村。

泥沟曾用名弥高:泥沟潮音本名是塗沟,后按口头语言塗即书面语言泥土,把塗沟写成泥沟。上世纪20年代初,泥沟族长士绅广纳贤言倾听民意,对本乡之名称,决定把泥沟改名为弥高,一、取弥高与泥沟在潮音中属谐音;二、取《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含义高雅。至年,弥高称谓延续时间近30年之久,在这段时间,弥高乡之名称广为使用。如民国13年()弥高学校校长周文写过《弥高八景》诗;民国29年()全乡举办弥高公校;后建弥乌乡,辖弥高、乌石、光南、西陇4个自然村,弥高是主村,乌石是乡公所所在地;这段时间,乡人的书信来往,写“弥高”者为多。

解放前建制:

明、清二代,按*制,村设地保一职,以应“征苗募役”官事。

辛亥革命后,废除封建帝制,施行新建制。民国5年()地方实施邻里制。

民国10年(),地方建立区乡制,普宁县设立9个区,个乡。

民国20年()普宁划分为9个区,个乡,乡公所增设户籍干事。

民国23年()普宁划分为9个区,个乡,4个镇。实行联保制度,以5户为一邻,5邻为一里。实行五户联保。

民国26年(),撤消邻里制,实行保甲制,乡以下设保,保以下设甲。普宁划分为6个联乡,37个乡。据《普宁县志》记载,二联乡辖下有新斗、十赤、南泗、马四、秀郭、六八、果陇、弥乌8个乡。弥乌乡历任乡长均由泥沟人担任:张声喜,任职于年至年。张伯壮,任职于年至年。张增奇,任职于年至年。张伯豪,任职于年至年。许声麟,任职于年1月至解放。

按当时*制,地方实行联保,设立联保办事处,配置联保主任及办事人员2至3人,由乡统辖,征粮募役,上下联防。

泥沟乡联保,遵照传统习俗,分设于南门(辖张氏二房及陈氏)、东门(辖张氏三房及孙氏、郑氏)和下栅(辖许氏)3个联保办事处(另还有寮顶社、潭墘社),分别管理属内*务、民事、学校。

解放后建制:

泥沟内部行*区域划分:年新中国建立前夕,村里成立农民协会,打破姓氏房界之分,以角落划分为6个片,各片成立农会分会。年公社化,采用*队建制名称,改为连,6个连的行*区域划分沿用至今。改革开放后,把连字改为联字。各联的地区划分:一联,寮顶;二联,孙厝埕一带,三联,许姓及九德祠一带;四联,下河片;五联,北门外、玉湖、崎头山;六联,南门寨内。

1.2、泥沟大事件(-.7)

一、元朝年间

元世祖至元22年(),张氏翠峰公偕妹翠娥,因避战乱,从福建漳州府大菜园迁来泥沟开基创业,是为泥沟张氏始祖。

二、明朝年间

永乐二十年()许氏始祖顺德公移来泥沟定居创业。

正德四年()11月下雪。

正德十五年()建张氏宗祠(翠峰公祠)。

嘉靖壬午年()建三山国王庙。

嘉靖三年()郑氏第九世德轩、德兴二公,因避战乱,从福建永定、上杭赶来泥沟乡潭墘、后岭等地定居。

万历元年()孙启还之第五子移居泥沟创祖;是年真君古庙由南门前移于北门内重建。

崇祯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夜地震。

三、清朝年间

顺治四年()九*贼窜扰泥沟,狮头门内湖祖子孙被惨遭杀害。

康熙二十八年()已建后岭庵(据《郑氏族谱》记载)。

康熙四十八年(9),许氏十二世祖国望公,慨然解囊向乌石乡杨氏买了山仔头之地筑大坡,将后岭溪水引流入泥沟境内;同年,许氏第十世觉全公寿届百岁,康熙帝钦赐“恩荣”匾额,其孙国望为其建造百岁亭,俗称东亭。

雍正三年(),御前特等侍卫玄孙张灿为始祖祠立匾额报本堂。

雍正八年()陈氏赞素公由棉湖狮山村来泥沟定居。

雍正十二年()许氏建宗祠世德堂。

乾隆三年()许兴让中戊午科举人,后任香山知县(今中山市)。

乾隆二十三年()张氏建二祖祠,匾额明德堂。

乾隆二十五年()高楼张袭荣公建百岁坊,后因台风刮倒,唯留旧址,俗称倒亭。

乾隆四十二年()张氏第11世张经伦中丁酉科秀才。

嘉庆元年()张士经中已卯科贡元。

道光十一年()张姓建张氏三祖祠光裕堂。

道光十四年()周氏森玉公从大坝社前携眷来泥沟定居创业。

咸丰五年()乌石巡检司郝有金剿北山许亚梅后,开*前来泥沟,用大炮轰击南门和三祖祠,勒索去光洋元。

咸丰十一年()张仕嘉辛酉科中秀才,奉钦点御前蓝翎侍卫。

同治元年()乡人张鸣知(番客益)乘红头船漂洋过海往暹罗(泰国)谋生。

同治三年()张珂琴中甲子科武秀才。

同治十二年()张振华中癸酉科拔元;同年张珂柳中癸酉科秀才。

同治十三年()许日三中辛末科秀才。

光绪八年()张建亨中壬午科贡元;同年张五伦中壬午科武秀才。

光绪十年()张珂人、张珂麟,张珂松创办和合祥银信局。

光绪十一年()张声典中乙酉科秀才。

光绪十二年()*河决堤,河南等省遭水患,人民流离失所,张鸣知(番客益)捐献巨资白银十万两给清*府赈济灾民,其义举受光绪皇帝封赐四品观察使,并赐“乐善好施”匾额。

光绪十四年()张雪渔中戊子科秀才;同年中许占五戊子科邑庠生(秀才),年往日本留学。

光绪十六年()张声庭中庚寅科秀才。

光绪二十年()张声双中甲午科秀才。

光绪二十一年()张珂智中乙未科秀才;是年张开理中贡元。

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十八日许姓建彰祖祠。

光绪廿五年()张氏宗祠重修竣工晋祠;是年许蕙生中戊戍科秀才。

光绪三十年()张声议(职三)、张崇道中甲辰科秀才;同年张少游留日毕业荣归。

光绪三十二年()张玺粤裔孙中丙午科贡元,任修职郎。

光绪期间:(时间不详),张乘六中武秀才。

清宣统二年(年)春,泥沟乡鼠疫流行,死亡人数多。

泥沟老寨一角。

四、民国时期

民国八年()张氏三祖祠由张声白等办夜校,设甲、乙班,张柳溪、伯飞义务教学,群众捐款七百余毫为灯火费。

民国九年()6月13日,秀才许占五被县选为代表出席省教育研究会(五天),同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张柳溪被选为三都书院校长。

民国十年()农历正月张声超在维祖祠创办弥高完小学校并被选为校董会主席,聘请方文龙为校长,学生人;同年正月德育创办完小学校,聘杨应埙为校长,学生人;是年2月14日许姓开会议办锲金学校。

民国十一年()闰五月许钟云首次在家教英文课,学生30多人,时间为二个月,每人缴银叁元;同年8月2日,农历六月初十日,夜十二时,飓风狂雨大作,历时一个半钟头,下河头祠后竹剌交竹连头被风拔起,珂恭、鸣成新墙被刮倒各一幅,陈氏因建公祠墙被刮倒,乡人亲合是晚往外做厨师不在家,妻女四人住厝被刮倒,二个女儿被压死,其妻及另一儿受伤,全乡塗角厝全被刮倒,遭受特大灾祸。

民国十二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张国荣五代同堂演梨庆祝。

民国十三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弥高学校聘请周文为校长;同年农历正月张少游当选普宁县教育局局长;同年3月18日,由于许、张姓设*开花会,乡人张珂彩提倡本房应禁止开花会,制止*风流行;同年4月19日,三祖祠演映无声电影;同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雷雨大作,成大水灾;同年11月7日,弥高学校与三都书院师生举行篮球比赛,开展体育交流。

民国十四年()6月12、13日,许姓在锲金学校办儿童补习所,学生70多人;同年张姓在维祖公室、乾斋、永昌祠办儿童补习所,学生多人,入学年龄6—12岁,义务教学;是年乡人往泰国谋生最多一年,每人船租金18元(银元);是年9月1日,泥沟乡在许姓老祠召开青年同志会,并成立了大会,共60多人参加,选举张声壮为会长;是年10月31日,张少游代理县知事,至11月28日交还新知事,时间仅28天执掌县知事印(时新知事陈志强)。

民国十七年()张声亨留学日本;5月24日,泥沟成立自卫团队,团长许蕙;8月4日,许蕙生在许氏芝祖祠续开古文专修班。

民国十八年()2月4日,弥高、德育、锲金学校联合举办弥高公校,总校设在弥高,德育、锲金为分校,校长为许蕙生,李天海为教导,张伯信为英文教员;同年张少波(达平)、张声文由青年团普宁县委书记彭孝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建立了泥沟第一个*支部(地址在德育东侧房宣誓成立);张伯宜被省*府委任为县佐,翌年为大坝区区长。

民国十九年()4月份,全乡猪、鸡瘟疫死亡无数;是年画家张伯河赴新加坡中学任教;乡人张声器等创办普益长途汽车公司,有车四辆,车站设乌石,承办普宁至揭阳、普宁至陆丰车运,年停办。

民国二十一年()6月13日,红*战士张珂白于泥沟被国民*侦缉队杀害。

民国二十三年()3月3日,国民**团长何宝芝,派*警把红*战士张亚柑(女)、张鸣霭押回村中鹅地山枪杀;是年8月29日张声文烈士在流沙被国民*枪杀;是年弥乌乡*府成立、辖弥高、乌石、光南、西陇,第一任乡长张声喜。

民国二十五年(),张青山(声仕)出资创办群众学校,聘方泽豪为校长;同年,援绥抗日运动,乡中各学校师生集中在张氏宗祠前开宣传会,并游行示威,声援抗日活动。

民国二十八年()农历正月初五日,张氏裔孙和先出生,十代相见,演梨、游大锣鼓,庆典十分隆重;同年,中共泥沟*组织成立*总支,书记林宇、副书记林廷英,下设教师、农民、妇女三个支部,农民支部书记张顺(仲薰)、妇女支部书记张窗(妙珊)。

民国二十九年()9月,潮普惠南中心县委委派*员张鸣昌在家乡砖埕开办义新公司,作为*的情报交通站;是年10月晚稻抽穗扬花遭台风大水侵袭,晚造失收。

民国三十二年(),张氏聪祖鸣富五代同堂,演梨举行庆典;是年冬春连旱,早造失收,米每斗从原83元涨至元;是年夏季我乡霍乱流行,死者甚多,还有一百多人逃荒于江西等地。

民国三十三年()冬,恢复*组织活动,林美南、林川等同志在张青山家中建立普宁情报交通站;六月,为配合游击战争,上级*指派*员张少波在玉湖祠堂建立伤兵医疗站;七月,普宁流沙区民主*权成立,乡人张珂健被选为区长。

民国三十四年()秋,泥沟成立冯文汉自卫队;十月十七日烈士张珂敏在盐岭被捕杀害。

民国三十八年()1月(农历十二月廿八日),泥沟*组织配合边纵部队,接受冯文汉自卫队缴械投诚,把原联防队改编为泥沟民兵中队;五月,流沙解放,成立了*管会,泥沟成立民主*权,张声峰为书记、张珂谋为村长、许子英为副村长;5月成立村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7月国民*台湾新*刘鼎汉占据普宁,五次进犯泥沟,村民张远霸、张光等辉四人,在其炮弹轰击下丧命,泥沟民兵英勇抗击,击退匪兵,受到上级*委的高度赞扬,《团结报》登载英勇事迹;10月(农历八月初十至十六日)、国民*残部胡琏兵团到处抓壮丁,我乡被抓往金门、台湾当兵青年共78人。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中国人民解放*第46*、*部、*治部等*直部门驻泥沟(现群众学校革命史展览馆及张青山等民房);是年冬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评家庭成份,没收公户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全村人口多人,平均0.64亩土地;是年,乡成立了农民认股供销合作社;是年,留美学生张一调,荣获建筑学博士,荣升为博士导师。

年我乡小学由民办转为公办学校;是年三月我乡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年我乡开展查田定产,颁发土地证件。

年,成立泥沟信用合作社;是年全乡以一联为一社、五联为二社,建立二个农业初级社;是年春、冬连旱,无水插秧,早造失收。

年8月25日,我乡贯彻执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凭粮票购买粮食和各种粮食制品。

年,全乡成立了农业高级社;是年冬,全乡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引榕工程;是年,乡人许斯开、许斯相、张仲锦倡议创办培青民办中学,校址在许姓新置寨祠堂,校长张怡德、张仲锦;后移至大坝,现培青中学;是年泥沟成立侨委会,开展华侨工作。

年9月创办泥沟华侨补习中学,聘张伯封为名誉校长、张珂壮为校长;是年由侨眷、华侨认股创建“泥沟华侨戏院”竣工;是年泥沟高级社在寮顶建水轮碾米机厂。

年9月成立了人民公社,大办公社食堂,一切行动*事化,我乡把联改为连,排之编制;是年泥沟乡被省人民*府授予“抗日游击区”之称号。

年,撤销公社举办的公共食堂,粮食紧缺,乡人水肿、患者共二百多人。

年,泥沟华侨中学与七中(燎原)合并办学,至一九六三年又拆出自办;是年旅外华侨许木荣从实叻(马来西亚)回家,积极发动旅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乡侨共捐:链霉素、肝膏、理来钙三大箱为有病乡人免费治疗。

年,泥沟侨委会发动侨眷把赡家侨汇寄往香港,共筹得港币四万多元,转买为尿素支援家乡农业生产;是年为发展副业生产,创建棉袋头厂。

年,文化大革命运动;11月份起我乡中、小学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外出大串联。

年,文化大革命大搞破四旧,历史文物古迹大遭劫难、东亭百岁坊被拆毁。

年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教育战线响应“王、侯”倡议,教师回原籍任教,泥沟乡教师人数多,师资过剩,无奈到边远山区任教谋生。

年7月28日,太平洋第三号强台风袭击我乡(十一级),许多厝屋被破坏,损失很大。

年9月14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大暴雨,横岗水库崩堤,水淹榕江一带乡村,损失严重。

年,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我乡大造清内肚小平原,劳民伤财。

年,推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后中断。

年,全国高等院校、中专恢复考试招生,我乡考生被录取者几十名。

年香港乡亲首次组团回乡祭祖。

年*府为地主、富农摘帽,撤销成份。

年农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积极性大提高,经济出现好转势头。

年旅泰乡贤张汉振,建砖埕水泥路,创泥沟水泥路先河;是年泥沟华侨学校竣工,举行落成庆典,泰国乡侨,香港、广州、汕头、县城等地乡亲,组团回乡参加庆典;张姓谒祖,追思祖德。

年落实侨房*策,对土改没收房屋退还侨户。

年,乡人民*府改制称“村民委员会”。

年12月24日,“泰国张氏翠峰公纪念堂”竣工揭幕、剪彩和“十代衍庆”庆典;是年,建三祝岭敬老亭。

年11月乡贤张锦程捐资一千万元建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是年由乡贤张伯发倡议重建东亭竣工;张氏三祖祠重修晋祠。

年泥沟十项建设工程竣工剪彩,乡侨组团回乡参加庆典。

年由乡人张伯发倡议,建后岭“建福庵”竣工;张氏二祖祠重修晋祠;革命烈士纪念碑竣工,清明节举行揭幕;思亲阁、归根阁竣工。

年,泥沟乡东乡门等八项工程竣工庆典;泥沟英歌队赴广州参加省文艺演出。

年1月,普宁*史资料《泥沟村革命史料专辑》发行。

年4月6日在泥沟戏院召开追认张伯哲烈士大会;旅港泥沟同乡会成立;是年华侨捐资建燎原侨联宾馆。

年,广州(包括佛山地区)泥沟乡亲联谊会成立;乡人许燕获全国少年书法比赛第一名;书画室、泥沟老人活动中心竣工剪彩,泰、港和广州等乡亲组团回乡参加庆典,张氏宗祠重光晋祠,演梨举行庆典。

年,张仲准、张永标、张永明兄弟,捐建泥沟华侨中学教学大楼(第一期工程)。

年,泥沟南乡门建成;是年张庆民捐资扩建泥沟华侨学校教学大楼、教师宿舍、体育广场。

0年许氏宗祠重修,翌年竣工,十二月晋祠,演梨举行庆典;是年,拆除老戏院,兴工建泥沟办公楼。1年,泥沟办公楼落成;同年,揭普高速开工,在乡南洪厝山工地出土一批破四旧时埋藏的古香炉、古石碑,后不知所踪。

4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初七日)泥沟群众学校革命史展览馆落成,林川等老革命干部为举行揭牌仪式,数百人参加庆典;是年三山国王古庙被火烧毁重修;是年许氏彰祖祠重修晋祠;是年由张顺等倡议编写《泥沟乡志》;是年国庆五十五周年,泥沟少年英歌队赴北京参加庆典,受到中央、省等领导接见,并获嘉奖;泥沟村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舞之乡)称号,同年,退休教师张伯琪被广东省授予“民间艺术师”光荣称号。

8年3月,《弥高乡志》出版发行;9月28日,泥沟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

年11月29日,泥沟入选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同年,乡白坑湖进行水库工程。年,重修陂沟边大路并拓宽最少为两车道;同年,重建戏台。年初,松柏山修公墓;是年7月,修虎地山至崎头山防火路;7月20日,泥沟小学年落成的旧教学楼开始拆迁重建。

2、源流

泥沟历史,源远流长,七百春秋,蕃衍生息,人口众多,现全乡长居有二万余人。建国前,乡民多数务农,有不少人前往汕头、广州、汉口、上海等地经商务工。建国后,接受招工、调干,部队转业,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居住外地的人数众多,尤其是祖国推行改革开放以来,商机活跃,村民更是大量外出从工从商,分布全国各地。自清朝中叶,不少村民为谋生计,飘洋过海,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港澳台等地,艰苦创业,落地生根,繁衍子孙。故此,泥沟乡旅居外地人数,倍多于本乡现有人口数,是普宁市著名重点侨乡。

张氏:始祖翠峰公,行四,原居福建漳州府大菜园,于宋末元初因避战乱,与兄弟及一妹共八人南下入潮,俗称七峰下潮、闽漳分潮。翠峰公与妹翠娥约于元至元22年()择据潮邑氵戎水都泥沟,其他六公分居潮府各属;及后,翠娥祖姑嫁钱坑林南山公,为当地一世祖。相传,翠峰公初到泥沟,在石母山下定居并置一窑烧砖瓦,于此为生;公为人厚道,事业蒸蒸日上;翠峰公娶西林章氏、溪南周氏,育有三子,长房凤梧公,二房凤雏公,三房凤居公。后裔大部分居本乡,明清间,部分分衍陆丰湖东镇大林头、甲子天星湖、碣石可塘仔、揭西河婆、南塘、桥冲溪碧、张厝乡、金厢下埔、陂洋古寨村、池尾东山等乡镇。(详情见图志:普宁泥沟老寨)

泥沟各姓氏各祖祠堂(部分未收录统计)

张氏祠堂49座:张氏宗祠报本堂、张氏房祖祠桐德堂(大祖祠)、张氏房祖祠明德堂(二祖祠)、张氏房祖祠光裕堂(三祖祠)、张氏湖祖祠、张氏房祠(后畔祠)、张氏兴祖祠振德堂(寮顶祠)、张氏勤祖祠、张氏玺祖祠承德堂(四房)、张氏周祖祠慧德堂、张氏命祖祠明祀堂、张氏永祖祠其昌堂、张氏乾祖祠绍述堂、张氏嘉祖祠永锡堂(六房祠)、张氏扬祖祠承先堂、张氏灿祖祠承志堂、昇平张公祠承训堂(七家总祠)、张氏正祖祠思源堂、张氏房祠九德堂(九房祠)、张氏维祖祠、张氏房祠敦叙堂(下河祠)、张氏儒祖祠缵绪堂、张氏和祖祠敦和堂、张氏荣祖祠仁荣堂、张氏让祖祠懋仁堂、张氏聪祖祠敬爱堂、张氏薪祖祠绍薪堂、张氏美祖祠美和堂、张氏贵祖祠树德堂、张氏仁祖祠观爱堂、张氏为祖祠孝友堂、张氏赐祖祠显承堂、张氏誉祖祠来庆堂、张观察公祠知本堂、张氏春祖祠承志堂、张氏朝祖祠、张氏满祖祠敬爱堂、张氏静祖祠、张氏人祖祠树人堂、张氏诚祖祠思敬堂、张氏珠祖祠怀德堂、张氏本祖祠崇本堂、张氏香祖祠、张氏趾祖祠孝友堂、张氏房祖祠敦怡堂、张氏爱祖祠思本堂。张氏房祠(哲祖)、张氏广利祠(已废置,位于寨内下角)、张氏长祖祠。

许氏祠堂10座:许氏宗祠世德堂、许氏德祖祠、许氏素祖祠追远堂、许氏宇祖祠、许氏安祖祠、许氏玉祖祠萃英堂、许氏荣祖祠克成堂、许氏置祖祠垂裕堂、许氏彰祖祠明德堂、锡予许公祠。陈氏祠堂3座:陈氏纵祖祠创垂堂、陈氏春祖祠、陈氏贵祖祠。

泥沟各姓氏各祖公室(部分未收录统计)

张氏26座:文士公室、玺粤公室、常夏公室、海祖公室、隆祖公室、墀祖公室、金英公室(铁峰毓秀)、美祖公室、逸祖公室、苑祖公室、书祖公室(迪前光)、诗英公室、金祖公室、诰祖公室、仁祖公室、永清公室、维祖公室(肇基蕃衍)、锥祖公室、奎祖公室、扬祖室、源祖室、知祖公室、馨祖公室、朝祖书室、**祖室(寨内南门巷)、国兴公室(九房知祖祠东座)。

许氏5座:芝祖书室、耀祖公室、乾祖公室、忠祖公室、南坑公室(崎头山)。陈氏2座:雄祖公室、赞祖公室。

张氏源流。

张氏祭祖掠影。关于泥沟张氏这四年来的祭祀实录:泥沟张氏祭祖九八初庆、宗祠行祭、虎山行祭、十代衍庆泥沟张氏壬辰年重阳祭祖、泥沟张氏癸巳年重阳祭祖、泥沟张氏甲午年重阳祭祖

许氏祭祖掠影。

3.1、地理风貌

乡北以白坑湖为中心,西南有凤髻山、崎头山,越西北有大林山,转东北有小石山,组成一个巨大山字形,山环而气聚,其间有无数细流,宛如苍龙聚首于湖心,水涌而浪复。山环口,承东南之紫气;水凝重,作练江之源头。泥沟选址,意涵深远,英才辈出,与得天独厚之自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

据《普宁县志》地质发展史记载:新构造运动特点是在总的上升背景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的,沿北东、北西向两组构造线形成断陷港湾式三角洲盆地。县内的练江、榕江平原是在此背景形成的,并伴生有泥炭土、磷灰土等沉积矿产。晚近时期,断裂仍有活动。地震时有发生,温泉众多,地貌在断裂带两侧反差悬殊。泥炭土矿点17处,分布于练江、榕江平原边缘,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上部,在三角洲相和湖沼相沉积层中,总储量40余万吨,其中储量1万吨以上有8处,尤其是燎原泥炭土矿点,储量达20余万吨。

年大搞深翻改土时,乡民在村的西北面“荷篮地”周围地区无意发现挖掘出来的异样黑土块,可作燃料,一经传扬,乡民纷纷前来挖掘,晒干切细块作燃料。此事引起县地质队前来探测泥炭土埋藏深度及面积。县商业局认为泥炭土可能含有肥料。年在崎头山寨前搭篷寮设厂,以泥炭土为主料加入尿素及磷肥,制成颗粒肥,成品分配给邻村农民施用。

泥沟的山脉:右起至左:崎头山、虎地山、石母山、凤髻山、松柏山、鹅地山、仙埕山等。

关于泥沟的乡村山野风光图志:风雨来时满泥沟、泥沟乡春野、泥沟乡的初冬晨早上篇、泥沟乡的初冬晨早下篇泥沟至夏、泥沟虎山观铁嶂日出、泥沟乡夏末湖光山色、泥沟山下桃花笑春风普宁泥沟夏日晨昏一、普宁泥沟夏日晨昏二、普宁泥沟夏日晨昏三、普宁泥沟夏日晨昏四、普宁泥沟夏日晨昏五一个人的日出日落、盛夏的蓝天白云、山上山下晨曦日暮、初夏的日出日落、雨一直没有停下过

年6月底7月初开始修虎地山到崎头山的防火路,至7月上旬末已完成许多。在虎山尾看崎头山侧岭,秀气十足!虎山顶。防火路已经开凿。虎山下的白坑湖。关于白坑湖的图志:普宁白坑湖的末冬一、普宁白坑湖的末冬二、普宁白坑湖的末冬三、普宁白坑湖的末冬四、普宁白坑湖的末冬五普宁泥沟白坑湖冬末、普宁泥沟白坑湖春野、普宁泥沟白坑湖初夏、普宁泥沟白坑湖盛夏、普宁泥沟白坑湖月夜白坑湖、再见,白坑湖。

3.2、地名

地方,是依照地理位置、山岭、溪流、建筑物等而命名,具有象征性、通俗化、易识别之特点。据清乾隆六十年()出版的《普宁县志》记载的全县各村落,泥沟就有泥沟张、泥沟萧、沟墘园、潭墘、下栅等地名,至清光绪版,又有崎头山等多处。据不完全统计,泥沟地名有:寨内、寮顶,亭脚,倒亭,玉东,玉西,花园,内园,新宫,老宫,竹脚,南门,北门,石门,三西,山前,北洋,沙路,新寨,松脚,庵前,庵后,清内,虎地,蛇洞,石母,石路,东门,西门,西牙,春祖,海祖,五间前,七中前,七中后,十二间前,三脚岭,大门外,伯公前,伯公后,许置盛,新厝房,莲花池,皇帝池,清内肚,仙锣鼓,法西地,松安里,下河头,湖中央,山前山,倒亭脚,坛仔头,鹅地山,分柑瓮,白路仔,缚牛石,虎空坑,三角坑,铺子前,摇篮地,万人冢,父子坟,后领,公山,宫前,宫后,桃园,宫地,巡宫,庵顶,庵前,庵后,高地,龙身,八斗,下角,横沟,清尾,牛路,中路,下河,大池,新门,月地,前埕,高楼,白坟,戏院,婆田,和祖,宇祖,四坽,油寮堀,乡门,南乡门,小学,白坑湖,潭墘,郑厝巷,孙厝埕,莲潭等。

玉湖。南北门外新厝、高地、庵路沟新厝局等。本张照片由朋友光辉捕快拍摄,在此表示感谢。崎头山寨。

3.3、交通

过泥沟境的高速路口,前方为出入口。

水路交通:泥沟位于练江上游,练江对泥沟有灌溉和航行之利。泥沟东北的白坑湖是练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清末,白坑湖湖面约0亩。建国后整治练江,水位下降,湖面缩小,年湖面缩小为亩。—年大坝公社组织沿湖农民填湖造田,湖面消失,仅留下承排环山来水的排水渠。年前,从白坑湖出发,载重1吨的木船可下行22公里至桥柱,抗日战争时期曾为县内货运重要通道。年后,因白坑湖日渐淤塞,至大员3公里段断航。年11月拆除玉溪水闸建湖六水闸,水位降低1.40米,白坑湖至晖含段断航。年后,此段水道只可分段通行载重1吨以下农船。年底,白坑湖水库工程启动,年完工。白坑湖航道,曾是泥沟及周边乡村民众往汕头港、出海至汉口、下南洋等地的重要通道,然其后从湖泊变成湿地,再从湿地变成水库,航道已成往事。

白坑湖的泄洪渠,也是撑船沟所在。白坑湖水库工程启动时候。

4.1、人民生活

4.2、经济

图志:普宁泥沟乡砖埕街

泥沟侨批。

民国年间,全普宁仅有五家侨批馆,泥沟占其三。年中国侨批档案申遗成功,成为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申遗始于6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提出,其主要分布在广东潮汕、江门五邑、梅州及福建厦漳泉、福州等地。上图侨批中“普邑”即中国著名侨乡广东省普宁市。

5、教育

泥沟人向来重视教育事业,读书蔚然成风,人材辈出。清代科举得中者有许兴让、张珂彦等二十余人。清末戊戌变法,废科举办学校,光绪32年()后,乡中办起了维新(后改弥高)、德育、锲金三所学校。清末至民国初期,乡中出国留学深造者,有许蕙生、许钟镛、许占五、张少游、张声亨、张一调、张声振等人。二十世纪30年代,就读于国内各高等学府的大学毕业生,更是比比济济。许多人又是专心致志于家乡教育事业,因而教育十分普及,有族内公众举办的学校和私塾等多种形式。教育质量互相攀比,学生就读自行选择。解放后,乡的教育事业,在原有基础上更加蓬勃发展,面貌为之一新。

据有关资料记载,二十世纪30年代,普宁二区(流沙区),除了泥沟、果陇、乌石、郭厝寮、马栅、华溪、赤水等乡有完全小学外,其它近80个乡村没有小学,只有零零散散的私塾,而泥沟乡在这个时期,先后办起了弥高、锲金、德育、群众、同声、新生等6所完全小学,同时还有同声文专班、砺青学社、美德小校、友德学校、寄庐初级小学、平民小学、培青小学、友于小学、乾斋小学、聪敬学校、陈厝学校等,可谓学校林立,学校多米铺。

共和国初期,原各小学联合办成泥沟公校,后又改名为泥沟小学。年,创建民办培青中学;年,创建泥沟华侨中学。年7月,普宁第二中学在泥沟办分校;年7月,经普宁县人民*府批准,把二中泥沟分校办为普宁第七中学。后培青中学转为公办中学,迁往大坝。泥沟华侨中学也转为公办中学,第七中学改名为燎原中学,这二所中学均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年,旅泰乡贤张锦程先生独资捐建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十三年的发展,该校已成为在省内享有盛誉的国家级职业示范高级中学。

图志:泥沟小学普宁职校的老校门。

6.1、风俗·岁时记事

置寨至今,吾乡自岁首至除夕大小节日的民间习俗,名堂繁多,整理记载如下:

正月初一,是个新年利是大好日子,庙宇祠堂各家门户俱贴春联,一派春光明媚,万象更新。男女老幼,不论贫富,都穿着最好的衣服。除极少数人外,是日皆停止劳动,外出做工、经商者都返家团聚。这一天,禁忌很多,大家都说吉利话,若不慎打破瓷器,就说“缶开咀,大富贵”;若意外烧了灯笼,则叫“旺灯”。这一天不能扫地,把垃圾积下说是“堆金积玉”。不骂打小孩。亲友路上相遇,必互祝新正如意。这一天要吃素,最少早餐一定是素餐。青壮年男女及小孩多喜聚*,一般做父母长辈的亦不甚禁止。成年人每携小孩带着柑到亲朋家拜年,主人则殷勤接待,敬茶请槟榔(橄榄),宾主都以吉利祝贺对方;对亲朋子女,则给些钱银作利是钱;告别时宾主或相换柑,或称转敬。有娶新妇人家,新妇早起梳洗毕,向上辈敬茶,祝贺新正如意。泥沟乡英歌队到各户舞英歌贺年,主人一定要赏利是钱,以表敬意,舞英歌以自愿为原则,一般晋住新楼、新宅,一定要舞英歌,以示平安。

正月初四,称为年假开,传说上天述职众神,都归地上岗位,故家家户户都要迎神。众神有骑鹤者、乘马者,故用纸印其坐骑,通称纸马,请神下凡复职,祭品用粿品或甜糖而已,拜毕,焚纸马、放一小串鞭炮。

正月初十,是游神庙会的开始。老宫老爷神像和香炉由五乡众请出宫,在老祠前搭棚供乡人奉拜,晚上,老宫老爷香炉游安路。午夜之后,生男孙者,备办花生或糖方及牲仪,答谢神恩,上旗、晋男孙灯。十三日早五乡众跪求签杯卜,新、老介公或真君爷出巡全乡,在过石鸟村的山坳上,每人分得柑二个。晚上,游神队伍同样游遍全村。十五日白天和夜再次游神,新婚男子由五乡众分配抬老爷的神像出游。生男孙者自备男孙旗及男孙灯各一支,由其家人撑旗提灯,随神出游。每到各家门口,善男信女奉香礼拜,锣鼓声喧,灯火通明,甚为热闹可观。此俗解放后中断。

正月十五,称元宵或上元节,节目繁多,早上拜神,下午四时左右,盛办鱼肉鸡鸭粿品祭拜祖宗。夜间各家门户灯光辉煌,青少年男女纷纷到新、老宫奉香礼拜,取老爷茶,让全家大小喝后,一年四季、平安吉祥。晚上,还有看新娘的风俗,看新娘时要请亲邻妇女作伴,大厅上设一方桌,上摆橄榄盘茶具,新娘化妆打扮立于桌后,以扇遮面;看新娘观众来临时,主人敬茶请橄榄,新娘放下扇子亮相,观众看完即走。此俗民国时改制简去。元宵乞菜团,村中凡是有产男孩的人家,这天必须多备些红菜团粿,准备人家来吃菜团;大凡娶新媳妇的婆婆,总是抱孙心切,为了图个好兆头,就到产男孩的人家去,理直气壮地向主人乞菜团;也有为了多得几个孙子,暗地里多偷几个;婆婆讨到或偷到菜团之后,就心满意足地到新媳妇房里,吩咐媳妇把菜团好好吃下,准备新年抱个胖娃娃。十五夜摇竹丛、坐大菜,农村妇女的活动真够多样有趣;这一夜是个春花开放,春月初圆之际,少妇们把自己打扮得像花朵一样娇艳,悄悄溜到旷野上,找到一株最碧绿最旺盛的竹丛,满心虔诚地轻摇着,边摇边念:摇竹丛,摇竹丛,合天又合人!这些诗句,正是发自妇女们内心美好的祝愿和祈求,求天公保佑自己永远健康美丽,永远得到丈夫的爱情,家庭美满幸福;接着,又从竹丛中选择一枝叶子绿竹芯旺的小枝条,端端正正地插在头上,边插边念:插竹叶,插竹叶,头做尾着!意思是说,插上竹叶以后,凡事都会吉祥如意了;最后,她们又折下几根绿竹叶,带回家去,插在猪圈上,边插边念:绿竹插如如,饲猪大过牛!在这夜里,还有一些少女,为了讨得一个好归宿,经过一番精心地打扮,趁着月光如昼,信步来到人家的菜园里,选择她平时观察到的一株生机勃发菜心旺盛的大菜(芥菜),装着坐一坐的样子,含羞带怯地念着:坐大菜,嫁个好儿婿!这是一个多么美好而又不可告人的祝愿啊!从上所述,妇女们摇竹丛、坐大菜等活动,表面看起来有点迷信色彩,但她们的内心世界,却充分体现农村妇女的美好愿望和热爱劳动,善良纯朴的高尚品德。

正月廿一,是泥沟乡社日。这一天由五乡众豪绅大户轮流为头人,主办游神之事,还有舞英歌、布马,也曾游大锣鼓、演戏。拜神的牲仪,丰俭看家事,农户人家好多人炊粿仔,或买面线、大腌鸡、肥鹅鸭、鱼肉菜等物,敬奉神明之后请人客。宾客很多,特别是出阁的闺女,多来母家探亲,人们称为“走仔”会,畅叙情谊,享尽天伦之乐,顺带观看舞英歌、布马,游大锣鼓和看戏,分外热闹。社日过后,神明送归宫庙,称入宫,活动停止,亲戚纷纷回去。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廿一过,找工课。种田的忙耕地播种,做生意、出外谋生的含泪告别亲人,读书的小孩也收敛野性入学读书。

正月初四日起至月尾,乡间上年纪的善男信女,三三两两地到盘龙阁、碣石拜佛祖,也有托人代拜的。为求取家门签,凭各人的时日问岁君。并请来一支三角符令旗,安插在门顶。贴符头保平安,至年终谢神时始焚化。

二月廿五,三山国王诞辰。三山国王乃民俗信仰,是地方保护神,称地头老爷。泥沟有新宫、莲潭宫二座三山国王庙,相传是兄弟,同在二月廿五日老爷生。由族亲几人主其事,演皮猴戏。祭拜粮果、粿品、牲仪各具诚心。还有献老爷袍、晋烧大香者,场面十分热闹。

清明节,无定日,多在农历三月或二月,新历则固定在四月五日,盖从去年冬至数起一百零六天即为清明。时值新麦登场,农民多做麦酵包,鼠壳粿(白头翁草)和糯米粉制成,有开胃去痢作用。备办牲礼粿品拜神明、拜祖宗外,清明前后三天还要到祖宗墓地拜坟。凡已下葬并开青过的,要用桐油渗红色青色油刷碑字,锄杂草,填叠坟土,过纸,放鞭炮。也有拜后就地野餐,每当春日晴朗,山花盛开,野餐尤有情趣。开青,俗称开坟额,开始祭坟。有钱人家要择日行祭宴客,此后年年拜坟。

三月十九,俗称太阳公生。史载明崇祯皇帝这一天在北京煤山自缢,人民受清*府压迫,思念故主,又不敢公开祭拜,故诡称为太阳公生日,当天祭拜。

三月廿三,俗称妈生,即妈祖诞辰。我乡也有天后圣母庙,香火旺盛。

三月廿九,俗称伯公生日。众神之中,这位土地爷可谓最随和了。山上田头路边,随处安家,住不嫌宫庙低窄,祭品不计丰与俭。这一天是拜些猪肉面条。二月韭菜最鲜嫩,故韭菜炒面条是敬伯公之后美食。

三足岭的伯爷生现场。

四月初八,沐佛日,即佛祖生,善男信女纷纷到佛堂庵寺奉敬神佛。

五月初五,端午节。时当春夏之交,为菌疫繁殖之时,节日活动应注意饮食有节制,环境讲卫生。家家户户皆包粽祀神。粽有二种:一种为粽球,以猪肉、花生仁、香菇、虾米、菜脯粒等配料合糯米包咸。据传说楚国忠臣自投泪罗江(在湖南),人民哀而敬之,于他的忌食,投粽球于水中以祀之。另一种是栀粽,栀俗称乌饼药,掺糯米粉蒸熟盛于碗或盘中,吃时须蘸红、白糖豆仁碎,既香又甜,还有去瘀消积之功效。有小孩人家,每买使君子仁或其子、花煮水,加蟹或加鸡蛋煎熟,吃之能杀蛔虫及其它寄生虫。家家门上要插艾叶以辟邪。读书人每于是日晒书。近江河之处大赛龙舟活动,十分热闹,并成为国际性的龙舟大赛活动。

五月十三,相传是关公生日,俗称关爷生。有关帝庙地方,此日香火旺盛。做生意的安关公爷于厅堂上奉祀,称颂关公最讲义气,做生意的要讲诚信。传说这一天要下雨,因关爷磨刀要用水。

六月初一,为天分龙日。天上群龙于此日划界而治,往往仅隔一田塍,便晴雨不同。刘禹锡竹枝词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是也。

六月初六,称为*过桥日。相传成年人告诫小孩不可午睡,以免遇到*过桥。小孩长成到十五岁,必须到娘奶坛算算时日,筹备出花园,是日奶坛热闹异常。

六月十五,为五谷爷生。早稻收成之后,米粮充足,家家做粿,搓粟穗条,嵌入花生仁或乌豆以敬神。五谷爷像贴在饭桌之壁上,时年八节常拜五谷爷。侨眷之家收到番批,也欢喜办些鱼肉菜拜五谷爷。

六月廿四,称为招财爷生。招财爷有说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贡,姓端木名赐,擅长交际和经营商业。有说是范蠡,越国大夫,辅越灭吴,范蠡知越王勾践难共安乐,乃携西施泛舟五湖,号陶朱公,善营商而致富。是日,大小竹铺,富商巨贾,必备办五牲醴酒以祭。是晚家宴或邀请亲朋畅饮。非商户则不拜也。按商户每月初二、十六则拜招财爷、地主爷,称为牙祭。城市居民也有设牙祭,拜地主爷者。

七夕出花园。

七月初七,称乞巧节,拜床脚婆。凡小孩出世,就必安一香炉于卧床下,称公婆母,保孩子平安,每年此一日,享受祭拜。孩子长至十五岁,已到成年,则于是日办牲仪祭品答谢床脚婆保平安之恩,称为出花园。按古礼,男子十五岁前束发,出花园后则可加冠。古之女人未成年则梳辫,出花园后则梳髻。此日粿品要染红色,做三角楼和石榴粿、红团粿,还要炒甜乌豆球,拜鸡鸭鸡蛋,买猪肉加猪腹内,孩子吃了换上成人肠肚之意。另邀请平日儿童伴侣共食,表示他已离开童年了。

七月十五,称中元节,亦称*节。粿品印成鱼形花形人仔形,俗称人仔粿。以绿豆、豆仁碎为馅,味道可口。乡人以粿品牲仪祀神明,拜祖先。世俗多在中元节后择日举行盂兰盆会,佛教僧尼诵经施食,称为施孤。

八月十四晚餐食鱼粥,泥沟乡、大坝镇的横山,白坑乡也同有此习俗。这个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三百多年。贫富人家食鱼粥极为悬殊,调料的厚薄确有霄壤之别。富户人家用大尾池鱼、龙虾、海蟹、鱿鱼等佳料煮粥,贫穷人家只好买几块豆干仔切成细条拌些芋头煮成咸粥罢了。富裕人家还要大吃鱼生,食法十分讲究:鱼生片要在编竹篾上于通风处吹干,调料要有好醋、芝麻、豆仁碎和菜头丝等,吃时用鱼片掺同这些配料一起吃。关于食鱼粥典故,一则说是因避过九*及清廷剿村而庆祝,一则说是因白坑湖争夺事胜而庆祝。

八月十五,中秋节,气候凉爽,鱼肥果熟,天高云淡。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节日,一般以粿品鱼肉芋头等祭品于下午拜祖先,晚上在天井或门外广场拜月。祭品有五样果子,油粿、月饼、云片糕等物品。这一夜,泥沟人很多要去白坑湖泛舟游湖。

八月廿七,是孔子诞辰。诗礼之家甚为重视崇敬,世俗孩子启蒙入学之日,必穿鞋履具备收拾书包,是日早餐要吃葱蒜,寓意通彻会算,吃厚合菜,寓意入学后合老师合同学,并买糖果入学拜孔子爷后,请老师、同学同吃,增进感情。

九月初九,重阳节,也称老人节。节日,乡人诚办粿品牲礼到宫庙奉拜神明。张姓海内外赤子提前返乡,初八晚上,二房祠、三房祠各举行祭祖活动。初九日晨,在宗祠隆重举行祭典。九时在广场上,张氏裔孙队列整齐,在锣鼓八音伴奏声中,浩浩荡荡上虎山拜谒始祖墓。遇上揭阳钱坑乡、洋夏乡林姓子孙也来谒祖墓,表亲相会,握手言欢,感情融洽。解放之后,海内外各姓氏赤子,拳拳之心热爱家园,捐资兴学育才,修桥筑路,一般选在重阳节举行庆典。于是侨胞、亲戚、好友,欢聚一堂,畅叙情谊,欣赏舞英歌、潮戏和灯猜等文娱活动。

十月十五,五谷爷节,也称下元节。大冬收起,米谷盈仓,岁时劳苦,节日备办各种粿品、栗穗条、鱼肉鸡鸭等牲礼,拜谷爷酬神恩。在晚冬收割时,庵堂僧尼备办糖料茶包,到田头送给农户,农户则以一、二斗谷报答,称为换洋。

十一月冬至,旧历无定日,新历固定为十二月廿二日。冬至后三天为圣诞节,冬至后十天为元旦。冬至又称团圆节,除办各式粿品牲仪外,还须搓糯米丸、粳米丸,祀神明拜祖宗,祭拜时香炉门神皆插丸。全家食甜丸,以示团圆。

十二月谢神,无定日期,由乡众主事者拜地头神择吉举行。谢神之日,家家户户皆桃粿红团蒸发粿,办五牲拜谢众神。拜神后,五牲粿品送亲戚共享。

十二月中旬至末旬初,各家各户皆安排日子大扫除,俗称掸尘。

十二月廿四日为送神日,众神上天述职,拜神明多用糯米粉做成“落汤粢”为祭品,拜灶神爷,祈求上天面圣时,多报好事,祈保平安。祭毕焚纸马、放鞭炮送神。

年关在即,家家备办年货。妇女于廿七、廿八日做鼠壳粿,其馅用甜豆沙、爆米粉加糖等。有养“份猪”、“份鱼”者,则按份分肉分鱼。做生意放赊数者,则出讨债收钱。无力偿债者,则到处躲债。年关一过,便容其慢还。

除夕,门户多贴春联、桃符。

廿四日后,家家老幼男人都要理发,妇女都要挽面。除夕,人人都要洗澡,换新衣服。拜祖宗完毕,即提前晚餐,全家男女老小,围炉饮酒吃饭。长辈分给小孩压岁钱。大户人家也有发头身钱给各房媳妇,为每月零用费。时近午夜,为辞旧岁、迎新年,爆竹声此起彼落,相连接,十分响亮。各家各户初一至初四日灯火通明,取新年满堂红。

根据张华云乡撰编《岭南岁时纪事》和张仲益载于一九九二年十月《普宁民俗篇》结合乡风俗实况整理,略增删。

图志:泥沟建福庵盂兰盆会、泥沟后岭庵施孤

6.2、英歌

泥沟的春节民俗中,游神是个核心,伴随着民俗,最出彩的,却要数英歌舞。据乡中的老辈介绍,现在所看到的英歌是在先祖自闽漳南迁创居泥沟之后才有的。相传在清初时候,泥沟寮顶寨就有几处武馆,大概是朝代刚更替不久的缘故,民间被禁武,这些武馆便转向地下,以英歌戏为遮掩而练武,随着社会逐渐稳定,而这种英歌戏也慢慢形成了一种又舞又武的民间艺术。我们如今所见的英歌戏主要是前棚舞英歌部分,最初舞英歌是八槌八鼓一蛇,虽套路不多,却极为精堪,后来经过一代代的相传加工,形成泥沟自己独有的风格,具有严谨的身法、步法、槌法、阵法。英歌扮演的是水浒好汉,在民间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除了前棚,泥沟英歌还有后棚打布马。更多见以下图志:

普宁泥沟英歌上篇、普宁泥沟英歌下篇泥沟英歌舞东风辛卯初一、泥沟英歌舞东风辛卯初四、泥沟少年英歌排练锻英豪、探秘泥沟英歌脸谱泥沟英歌的一天棉湖游神、泥沟英歌的一天贵屿渡头、泥沟英歌贺德安里3A揭牌、少年英豪在泥沟壬辰十四普宁英歌游棉湖、壬辰初一英歌拜年、癸巳年初一英歌拜年、纪入秋后英歌出行前甲午正月初一英歌拜年、乙未年初一英歌拜年

6.3、游神

据旧时资料记载,泥沟的游神民俗:年初二,乡里会首主持请真君古庙诸神出宫到祠堂或寨前做法祈福;初十游炉营安路;十一值年者着头厝安,及男孙上旗;十三请神明巡田做法、分柑;十五卜杯请神夜游观灯;十六营寨内伯公;廿一日三王爷出巡。以上民俗,在建国后中断,至改革开放90年代初恢复。其中,真君古庙游神活动定为十二年一届,国王古庙一年一届,伯公则无恢复。关于泥沟的游神民俗及其他相关,见一下图志:

泥沟乡庚寅年游神前夜、庚寅年游神上篇、庚寅年游神中篇、庚寅年游神下篇泥沟乡辛卯年营老爷上午、辛卯年营老爷正午、辛卯年营老爷下午、辛卯年营老爷之夜泥沟乡壬辰年三山国王出游庆典上、壬辰年三山国王出游庆典下泥沟真君古庙诸神重光仪式、泥沟的男孙灯与元宵夜、壬辰年保生大帝出游庆典上、壬辰年保生大帝出游庆典下泥沟乡癸巳年营老爷、甲午正月泥沟乡营老爷、乙未廿一普宁泥沟营老爷

6.4灯谜

泥沟灯谜历史悠久,谜风旺盛,谜人辈出。远在清朝时代,村里的盛大节日,如游神赛会等必有灯谜活动。过去灯谜活动皆由科举人才或名儒俊彦者主鼓,创作谜语多深奥典雅,求精不求多。民国以后,灯谜活动日趋兴盛、活跃。建国后的灯谜创作,配合社会主义*治教育,寓教于文化娱乐之中,谜作既有艺术性、又有教育性,富于时代气息,风格多样,题材广泛,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图志:普宁泥沟灯谜

6.5、其他民俗与文化

普宁嵌瓷普宁泥沟书画室、水墨中的泥沟乡家乡的露天电影普宁泥沟老宫大香场老爷宫的皮猴戏泥沟乡潮剧之夜三请樊梨花、潮剧之夜郑小姣、潮剧之夜玉佩情上、潮剧之夜玉佩情下、潮剧之夜太子登基纪门扇桌几重上漆彩

关于泥沟传统建筑的建设过程:纪普宁江华居新厝落成上、纪普宁江华居新厝落成中、纪普宁江华居新厝落成下6.5文物(节选)

宋祖妣纯懿张氏墓碑。

根据各方面资料综合推断,如果没错的话,这一块宋代墓碑上所刻“纯懿张氏”疑是泥沟张氏始祖翠峰公的妹妹翠娥祖姑。如今在此出现而变作了桥板,大概也是那一场破四旧所造成的吧。在寮顶这片地方,古墓碑地上随处可见。发现这块石碑都有好几年了,曾也想找祖祠理事会的人去看看能做点什么,但大多数人对此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而今,古墓碑被当洗衣板搓了不知多少个十年,碑上的字也磨得快没了。这一块墓碑,是张氏来创泥沟就在宋末元初,较为有力的物证,也是目前在泥沟我所发现除三房祖凤居公墓碑之外,唯一一块真正的宋代墓碑!我能力有限,无如之何,就拍个存照吧。

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的两方石碑。

《乡规禁约》:真君积年全金;一禁鸭只竹筻;一禁牛只盗挩稻谷;一禁罾网粮租塘堀;上元水陆工钱无偿;万历二十八年(1)会首同佥张国裕、许元、*广等建。

《勒石轮流水班周而复始》:首班上栅自乌石陂起,至高坛仔,接陈厝坟寮前大路内止。每月初一初二日、初七初八日、十三十四日、十九二十日、廿五廿六日值班放水。二班张栅自高坛仔起,沿沟岐大路,至下河仔,沿陈姐埔、埔尾等洋,每月初三初四日、初九初十日、十五十六日、廿一廿二日、廿七廿八日值班放水。三班许栅自陈厝坟起,沿沟岐园后,至下河仔,接陈姐埔旗竿墩等处,每月初五初六日、十一十二日、十七十八日、廿三廿四日、廿九三十日,值班放水。月小少一日。凡我同井,各宜照规,如持强不着班分,截放、盗放,或作堀在沟边,暗通唅空车戽者,如水不上沟强踏者,但罚锣鼓入宫,抗顽者呈究湏规。本陂水源不远,方创水灌泥沟洋田,红契炳,陂边一横沟,古至交垅止,后因情至北洋沟下止,共灌田乙百零亩止。议随本乡轮放,每班带放一日,其沟性顺流行,不淂濬深,百亩之外,不得盗放,并私相授受,致害本洋水源远者,呈究湏记。康熙丁酉年()正月初十日陂主张许捐资筑灰完课立石捶传永久。

目前在泥沟乡中,除了墓碑最古有宋代祖姑碑之外,就是这两方记事碑为最古了!从《乡规禁约》碑的内容,可以略窥明代万历年间泥沟乡民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关于农业、渔业、畜牧业,还有比较重要的习俗如真君古庙诸神的重妆金身、元宵灯会、七月半施孤水陆法会!同时也可知当时泥沟张、许是主姓,此外还有*姓,然*氏到康熙年间的《勒石轮流水班周而复始》碑则已不见踪影了。当然,这一方《乡规禁约》还可结合其他历史信息进行更多的推测。《勒石轮流水班周而复始》碑中有很多古地名:乌石陂、高坛仔、陈厝坟寮、沟岐(墘)园、下河仔、陈姐埔、旗竿墩、埔尾、交垅、北洋沟等,这当中,高坛仔、陈厝坟寮、陈姐埔、旗竿墩、埔尾、交垅、北洋沟现已无从考证是泥沟乡中的何处角落,但应是离陂沟不远的地方了。罚锣鼓入宫,是件有趣的事情!从这两方石碑上的内容及其所在地,可知,泥沟真君古庙在乡众心中的位置何其重要!另外,也可推此处亦是乡人日常活动所在地。

西亭百岁坊的遗存。

清乾隆二十五年(年),高楼袭荣公寿届百岁,族人申报朝廷,获乾隆帝御赐恩荣,并赠资建百岁坊。该坊建于乡西虎山下必经之路上,相对许氏东亭,又俗称之西亭、张亭,后因狂风刮倒,唯留旧址,故周围地方有倒亭脚之称。据载,百岁坊东面有联:寿际期颐,人羡春秋未老;恩荣华表,名依日月长光。北面联:人瑞标芳十纪春秋辉紫极;天庥宠眷九重雨露耀金泥。相传,此二联是清乾隆丙辰科举人惠来张致中所撰书。上图为西亭遗存。

凤地贵屿杨氏墓。图志:寻访普宁古迹五

这一座明弘治年间的古墓是潮阳贵屿南安村杨氏所修。墓位于山中隐秘之处,从外观望去并不觉大,然走近墓前方觉宏伟。

墓的主体,自底下祭床到墓碑顶处,共有三块纯石质构件,叠起有2米余高,祭床横面宽3米余。低层基座最下雕塑有三兽脚,上有五肚,两侧为空白,五肚雕刻中间为两跪麒麟、左右为万字纹和牡丹;两侧空白镌刻有:中华丙寅年()秋月,孝裔孙重修吉立。祭床面部分被磕坏而不完整。墓碑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三肚波浪状,中间大圆有祥云花纹浮雕,刻一个明字,及八世。下一层分为五肚,中间是碑文:考敦敏义官杨公,妣贞质孺人王氏墓,弘治十年()四月吉日庚子吉立;碑文两侧刻贵屿;靠外两肚是瓶花浮雕。从墓前往外延伸,有二阶,第一阶长有3米余,最窄处不足2米,最宽处3米余;第二阶为阳埕,是传统的月眉半圆状。两侧墓手为三合土结构,是现代工艺,朝内部分呈拱抱状,转角地方塑有柱子,塑有联文:墓朝铁岫峰做笔,岭缀彩屏石成珠。砚山宇墨启人文,丹凤衔书歌祖德。墓手朝外处,塑两个先天八卦,及作波浪状向左右延伸,八卦下塑有联文丹凤栖乔木,斗牛笔峰贯。

从墓碑所知,墓主杨公敦敏,身份是义官。据资料上说,义官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专设的一种编外官职,明朝时最为盛行,由官府直接任命或采用其它奖励形式向社会颁布。荣获义官称号后即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地位,能直接参与当地官府、域内的管理事宜。因为这些义官的家境富裕,不拿俸禄,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为己任,各地志书多有义官的记载。此外,古墓之大型,及祭床兽脚上的两跪麒麟雕刻,在明清形制中,亦不简单,自昭显了墓主尊贵的身份。

杨氏古墓据说是泥沟乡中四大名穴之一,堪舆风水学上称之为凤地。其面朝铁山,以鸡笼山为案,左右有大南山和揭西过来的山脉。在读过的一些民间笔记中常见记载,南安杨氏自古便为盛族,从明代至民国期间每年均会有祭祀队伍来此上坟,尤以民国时候阵容最为大型,且还出动*队相护!据说,墓周边几米之内均为杨氏墓界,在当时若有侵占者全被铲平。从墓的刻字上看,民国丙寅岁即年,曾进行大修,不知如今所见墓构件是否为明代之物?在建国后,因破四旧运动,墓遭破坏,被盗一空,改革开放后,杨族进行古墓重修,即如今所见。

网地许氏祖墓的土地碑。

碑中断,整约1.4*0.7米,正中刻:(雨聻)炓,本山土地神;中左右:星官、步云;右下:程江亮恭菅安山誌……左下或许有字?第一个字是道家符箓,也即“雷渐耳”,是二十八星宿,紫薇讳。据传:明正德年间,乡中许氏先民延请堪舆师程江亮寻龙问穴于此,传说该墓地理状貌如网,形势极佳,当时山下有十八个小山包形如鲤鱼,谓之建成之后将网入而出十八贤人!不知何故,及后被先生作诀立一旗杆将网破之,十八鲤鱼剩下一条。当然,这虽是实证,不过传说总跟真实有些出入,究竟这是破之抑或补救之?说不清楚了。镌刻有道家符箓的土地神碑,在普宁,甚至全中国,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了。

7、医疗

泥沟历来多名医。清末至民国时期,出了张伯禄、李永登、张声炜、张伯神、许俊杰、张伯茂等名中医和张伯映等西医生。解放后,中西医人才辈出,张伯色、许斯尊、张怡安、张伯安等中医生和张怡源、许为民等西医生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享誉遐迩。

民国时期至建国初,同春堂、仁安堂、则安堂、回生堂、寿昌堂、声炜医寓、伯映医寓、斯佐医寓等诊所药店棋布于全村各地段。五十年代中期,成立西医师联合诊所和中医师联合诊所。年建立合作医疗站。年以后逐步形成多种形式办医的局面。

解放前,妇幼保健落后,妇婴死亡率居高不下。解放后,妇女儿童权益受保护,妇幼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迅速普及了新法接生。年设立妇产院。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对妇女多发病进行了多次普查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年,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病儿进行治疗。从年开始,对儿童实施计划免疫。

解放前,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状况不佳,疫情不时发生。解放后,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卫生防疫状况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防疫步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年,成立卫生组。3年7月,第一期自来水工程竣工,长期危害村民健康的氟中*问题得以解决。

百年老字号中医诊所则安堂。8革命史(略)

9.1、侨胞(节选)

泥沟是普宁市著名侨乡。年前,已有泥沟人离乡别井移居海外,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现旅外侨胞达5万多人,他们侨居异地,勤奋创业,造福社会,情系桑梓,对祖国建设,做出很大贡献。

早在清光绪12年(年),乡人张鸣知旅泰发达,富甲潮州。当*河决堤时,河南地区遭受水患,无数灾民流离失所,张鸣知毅然捐资白银10万两赈济灾民。光绪皇帝御封他为“四品观察使”,赐“乐善好施”御匾。

乡人张伯贤侨居新加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年发起组织新加坡南洋普宁会馆,膺任会长,他致力华人团结互助,坚持正义,维护合法权益,受到当地人民的尊敬。

乡人许峥嵘侨居马来西亚,年以来致力于当地华文教育和社会公益,历任马来西亚德教联谊会常务顾问,被当地华界名流赠送予“新民之父”、“德教联谊之父”牌匾。

乡人张仲彩侨居泰国,膺任旅泰泥沟张氏族亲会理事长,年发动旅泰乡亲捐资人民币70多万元,新建泥沟华侨学校,为家乡改善办学条件作出重大贡献。在泰国北榄,张仲彩创立鳄鱼湖善堂,造福大众,服务社会,荣获泰皇御赐纪念章,八世皇慈善基金会主席讪兰上将为其颁发钻石奖章。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在泰国进行国事访问,于北榄鳄鱼湖亲切接见张仲彩。

张锦程先生祖籍普宁泥沟,出生于泰国,他艰苦创业,经营有方,成就卓著,荣获泰国蓝甘杏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之殊荣,曾膺任泰国上议院议员、泰国国务院长经济顾问。他身居国外,情系故国家园,致力桑梓教育,受到各界称誉,先后被授予普宁铁山兰花奖、汕头市荣誉市民、揭阳市荣誉市民,年在北京中南海受到原国务院李总理接见,及后又受到原国务院朱总理的接见。

除以上人物,知名泥沟侨胞还有张伯花、许钟镛、张伯河、张一调、张珂法、张珂远、许斯武、张珂博、张再理、张汉振、许庆荣、许瑜、张伯人、张庆民、张永明、张涌昭、许斯相等人。

泥沟华侨,身在异国,情系乡邦,关心家乡建设,兴办学校,修桥筑路,致力公益事业,业绩显著。据统计,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办学校金额达人民币2多万元,修桥筑路金额达人民币多万元。至目前止,由于对家乡公益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而荣获普宁市人民*府颁发“铁山兰花奖”勋章者的有:张锦程、张庆民、张永明、张仲准、张永标、张伯人、许斯相、张珂法、张再理、张涌昭、张仲俊等。

9.2人物(节选)

清代科举人物:张经伦(秀才)、许兴让(举人)、张仕经(秀才,贡元)、张仕嘉(秀才)、张珂琴(武秀才)、张珂彦(拔元)、许日三(秀才)、张声庭(秀才)、许蕙生(秀才)、许占五(秀才)、张健亨(秀才)、张雪渔(秀才)、张声典(秀才)、张开理(秀才)、张珂柳(秀才)、张乘六(武秀才)、张五伦(武秀才)、张声双(秀才)、张声议(秀才)、张崇道(秀才)、张玺粤裔孙(贡元)。民国时期人物:张声著、张少游、许应时、张凌云、张伯封、张声康、张梓庭、张声平、张公侠、张声彤、张崇岳、张应麟、张华云、张声亨、张永贞(女)、张声瑶、张伯高、张伯忍、张仲修、许斯德。宗教人物:张运杰(—),又名守愚,出生于普宁泥沟殷商之家张氏,幼具善根,弱冠受戒于罗浮山,后在揭阳、潮安一带修苦行,收字纸、埋尸骸、术岐*、施医药,年振兴潮安县大吴乡修德善堂,年创建揭阳县炮台镇东岭觉世善堂,年创建觉真善堂,惠泽黎庶,被称为“菩萨”。年张菩萨圆寂,事业由门下弟子张郁昌继承并发扬光大。新加坡华侨奉其像、香火而创建同德善堂念心社等,今仍继其志,行善举。

医疗界人物:略。建国后人物:略。

以上文字资料,多摘选自《弥高乡志》各章节,在此向诸位编委致敬感谢,让我能从书本文字中了解自己的家乡。同时,也向那些给予我帮助和讲解关于泥沟典故的各位朋友表示感谢。在此前,整理的八篇全范围关于泥沟乡村人文风情的图志,即:普宁泥沟老寨、普宁泥沟老寨南、普宁泥沟老寨东上、普宁泥沟老寨东下、普宁泥沟老寨东北、普宁泥沟老寨北、普宁泥沟老寨西北上、普宁泥沟老寨西北下,当中,有关于各姓氏源流、各处聚落民居、各个单位建筑,关于民生,关于经济,关于文化等等方面,基本上我所知道的,都整理出来了。当然,这些不是泥沟的全部!我所知道的,不过一知半解。本篇,是将历年来我所拍摄记录整理关于泥沟的图志全部汇总起来,并节选配上部分相关的文字信息资料及照片。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图志存有诸多不足,敬请指正补充。若哪位朋友有关于泥沟的资料如老族谱、手抄笔记或其他,或老照片如老祠、泥沟村景之类,若可以,请借我翻拍一下作资料存档。

0710初稿

安静声音编整于泥沟白坑湖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峰下潮普宁张氏村落介绍燎原镇泥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