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七月十五七月半,嘘和你谈谈中元节
TUhjnbcbe - 2021/7/23 16:21:00


  大家好,小编又是在传统节日和大家见面喽。上一次是七夕,但那绝对不是小编喜欢的节日。于是,小编与大家相约中元节,嘿嘿嘿嘿~~希望大家不要被封面所误导啊,这次的内容很正的,真的真的,嘿嘿嘿嘿嘿~~~


  本来小编心心念念是要把《百*夜行抄》放上去的(传说中元节之夜地府会放出所有**,游荡人间。),无奈某音乐没有资源。于是放上了镇*法宝《往生咒》,希望人间今夜能收获一份平静。

—中元简说—


  中元节,多在农历七月十五,部分在农历七月十四,俗称七月半,*节,而佛教则称其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此三节并称中国岁时节令中的“三元”,此"三元"皆为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原是小秋(就是初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先祖报告秋成。因此中元节家家祭祖,供奉时行礼如仪。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三会”即是上面所说的“三元”佳节;“五腊”为道教名词,是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侯王腊的合称。道教认为凡此五腊日,宜为修斋,祭祀祖先。),其中的七月七日即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民间普遍要进行祭祀**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野*。所以,中元节是以祭*为中心的节日,也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之来—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民间普遍进行祭祀**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野*,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野*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而且更为无主孤*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民间普遍流传着目连救母的故事,这也是根据佛教典故产生的传说: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节的风俗。

—中元习俗—


  中元节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发展,甚至延续到海外,在各个国家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此小编列举中国的几个省份和日本、泰国等一些国家的中元节习俗。

—中国—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一切孤*野*,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广西省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在广西省,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野*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不得抢夺。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内藏碗灯,有**、酒*、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泰国—


  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将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天灯为逝去的亡灵祈福。

—日本—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类似于今日的ParaPara。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关于中元节的介绍告一段落了,但对于小编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毕竟小编是一听七月半就想起七人众的人,七人众是什么?呵。)。


  作为从小的暗黑拥护者,小学时积累了大量的灵异素材的小编,其实很想在这里讲一讲,讲一讲。。

—日新人文—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其他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月十五七月半,嘘和你谈谈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