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编辑
大蓝鲸
近日,南京一名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发帖称:“外国的*节也要过,还要带万圣节的服装和道具,我就呵呵了,是不是冬至也要带纸钱去幼儿园烧呀?”。
此帖一发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共鸣,纷纷表示自己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学校也要求孩子带万圣节的道具.
许多家长表示不解:为啥幼儿园对学龄前孩子从小就进行如此“崇洋”的教育?真真是“谈节色变”。
家长观点大PK正方观点:拓展知识面
孩子在筹备这些节日活动的过程中,势必要去了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礼仪、习俗等知识,这无疑也是一种间接学习课外知识的好机会,比如端午节让孩子学做粽子,中秋节让孩子学做月饼。
让孩子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习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寓教于乐
一般学校组织的这些节日活动,都会要求孩子表演一些节目,孩子参与其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其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让孩子参与不同特色的民俗习惯和文化,可以表达孩子有个性的认知和理解,张扬孩子们的天性,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为出国打基础
现在许多家长都有送孩子去国外留学的计划,让孩子通过这些节日活动,早些接触西方文化,不仅可以让他们对国外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也能为以后出国留学很好的融入国外生活打下基础,何乐而不呢。
增进亲子关系
圣诞节让孩子与家长一道扮演圣诞老人,重阳节让孩子为爷爷奶奶捶捶背,可以让家长体会到和孩子一起动手体验的快乐,也加深孩子和亲人之间的感情。
反方观点:开销太大
这也是大多数家长“谈节色变”的主要原因。就拿万圣节来说吧,家长要为孩子准备装扮的衣物,一根塑料魔杖15元,一片布做的斗篷最低25元,一套公主裙最便宜也要大几十。除了衣服还要准备南瓜灯、糖果等节日必要物品,折算下来每次花销需要元左右。
而这些东西基本上只能用一次,第二年又要重新购置,如此之大的开销,让家长叫苦不迭。
担心孩子被吓到
万圣节作为西方的*节,一般活动的氛围都比较诡异。恐怖的现场布置加上时不时飘来闹*的声音,大人时常会感到不寒而栗,更何况是孩子。
至于孩子扮*所必须的面具,大多做的也十分狰狞,因此许多家长担心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认为万圣节对孩子来说有点“超前”了。
学校布置的“作业”难倒家长
学校在开展活动之前都会给孩子布置相关准备作业,与其说是孩子的作业不如说是布置给家长做的。依旧拿万圣节为例,这些作业的内容可以密密麻麻排满一张A4纸,包括帮孩子制作一盏南瓜灯,购买一家三口的万圣节装备,购买彩绘棒等。
虽说组织活动是好意,但确实把家长们折腾够呛。为了不给孩子丢人,有些孩子妈挑衣服都挑花眼了,而制作南瓜灯的活儿则几乎都落到了孩子爸身上,有的孩子爸担心失手,买了3个南瓜练手,还有的为了将南瓜灯制作得更精美些,竟然去炊具商店购买了厨师专用的雕花刀,真是太拼了。
学校组织孩子过节的初衷一定是好的,但如果只是停留在热闹、好玩的层面上,根本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到,那只是“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活动。
因此,活动的首要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了解和节日相关的文化和传统,明白节日的意义所在---过节,不只是买东西或吃大餐,更重要的是和家人朋友的团聚与分享。
家长的参与也很重要,不过,这里的参与并不是花钱去买,而是动手去做。和孩子一起去挖掘节日中的美好,一起做月报、剪窗花、贴春联等,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节日活动中来。
和父母一起动手打造出来的节日氛围一定比买来的更让孩子难以忘怀,这样不仅避免了铺张浪费还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
对于孩子过节这件事儿
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
编辑:小星
手指轻轻戳一下
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