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母亲节的由来来历如何庆祝中国式母亲
TUhjnbcbe - 2021/7/3 23:02: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摘要:母亲节并不是现代人设立的节日,在古代中西方文化中都有母亲节的踪迹,中国古代曾在女娲的诞辰,农历三月十八日到女娲庙祭拜怀念母亲;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母亲节应该是在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也成为孝亲节。虽然我们现在常庆祝的是国际母亲节,也有人提出要设立中华母亲节。古人是怎么庆祝中国母亲节的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国母亲节的由来来历

现在在中国,母亲节通常指的是设立在五月第二个周日的国际母亲节,但实际上我们本土也有母亲节,那么中国母亲节来历是什么呢?

1、中国最早的母亲节

中国最早的母亲节是在农历三月十八日,传说这一天是人类始祖、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女娲的生日,在这一天百姓皆往女娲庙烧香拜祭。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之作《诗经》中也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记载,意思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可见我国古代也是有纪念母亲的节日的,就像康乃馨是国际母亲节的代表一样,萱草在我国也代表着母亲花。

?

2、中国本土的母亲节

早期的母亲节就像西方拜祭众神之母一样,属于女神崇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感恩、纪念母亲,中国本土的母亲节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盂兰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为“倒悬”,盆是汉语,是盛供品对的器皿。合起来的“盂兰盆”是一种传说中超度祖先的仪式,也是一个关于中国母亲节来历的故事:《佛说盂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的弟子木莲看到死去的母亲在饿*道受饥饿折磨,处在一个倒悬的空间,瘦的皮包骨头。作为一个孝子,怎堪老母受苦,于是他立即以钵盛饭,借神通力量送给母亲吃,但其母抓饭,刚送到嘴边就化成火炭,不能食用。木莲求助于佛祖,佛祖让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设盂兰盆,备百味饮食供养四方僧众,最终木莲的母亲得到超度。

盂兰盆节后来也逐渐成为风俗,朝廷和民间都在七月十五日举行活动,成为国事大典和民间的孝亲节,以超度祖宗,报答祖德。因此,七月十五中元节,又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的“母亲节”。后来,盂兰盆节才逐渐从孝亲节转变为*节。

3、中华母亲节的设立倡议

盂兰盆节的性质转变后,就再也没有类似的孝亲节了,直到美国母亲节传至中国受到热捧,才有部分人发出倡议,以孟母为代表,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设为中华母亲节,这是因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人知,而孟母仉(zhǎng)氏的生日已不可考证,于是将孟子的生日四月初二设为母亲节,这个提议首次在年的全国*协十届四次会议上被提出,然而并未实现。

二、如何庆祝中国式母亲节

母亲节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代也有母亲节,如果不想随大流送母亲一支康乃馨就了事,也可以选择像古人一样,过一个中国式的母亲节:

1、送萱草

萱草又称忘忧草,以前,古人出门远游,会在庭院栽种萱草,期冀能减轻母亲的思念之情,萱堂也成为母亲的代称。

2、唱一次四郎探母

“思老母不由儿肝肠痛断;想老娘不由人珠泪不干。眼睁睁高堂母难得相见——儿的老娘啊!”将暗藏心底的话语借由激昂的旋律唱将出来,血浓于水的母子亲情不言自明。

3、吃“大餐”

新上市的蟠桃、有益身心的菊花酒、寓意健康长寿的素汤面、寓意孝顺、年年有余的鲤鱼羹都是适合在母亲节与母亲共同享用的亲情大餐。

当然,庆祝母亲节最重要的还是常回家看看,多陪在母亲的身边,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在,不远游。

附古诗九首: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别老母》

〔清〕*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儿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

在母亲坟墓前祭奠几滴白酒,止不住泪水流了下来。再也听不到母亲叮嘱我早早回家的声音了。

《短歌行》

〔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

别人都说有了子女好,却不知道有了儿女,才让自己早早老去。

《慈乌夜啼》(节选)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晒旧衣》

〔清〕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

想重新缝补又不忍轻易拆开旧衣,上面有母亲缝补的痕迹。

《忆母》

〔清〕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

常暗地里因思念自己的母亲而流泪,但只恐怕母亲思念自己的泪水会流得更多呀!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思母》

〔元〕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

看到寒霜把芦花摧残,不禁泪流满面。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倚靠在柴门边盼望我回家了。

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快乐,健康长寿!

编辑:吴心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母亲节的由来来历如何庆祝中国式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