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22期总第期
诗写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在道教称为中元节,在佛家则称为盂兰盆节,在民间则叫做*节,或称七月半,但不论是何种名称,它都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既反映了人们的*神观念和宗教信仰,更反映了人们对先祖的怀念与感恩,体现着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傅翠兰
一剪梅?中元接老客
每至中元断九肠,地上人怅,泉下*伤。阴阳两隔怎相望?水也泱泱,路也茫茫。供果佳肴怎品尝?冥纸千张,白烛三香,青烟缕缕寄情长。醒亦彷徨,梦亦苍凉。
朱在明
月冷星寒敬纸钱,华西借地祭中元。
来年复踏归乡路,叩首堂前拜祖先!
李爱贤
中元遥望故乡天,恭敬虔诚祭祖先。
一炷心香头顶举,几行诗句化冥钱。
雷忠
点烛燃香纸代钞,今人祭祖出新招。
字牌麻将美欧币,化作青烟寄九霄。
孙芬云
大红标语高高挂,院内烧钱斜气杀。
仍有持迷不悟人,中元对火*通话。
吕成武(新韵)
又见庭前弱火昏,冥钱浊酒祭灵*。
朦胧隐现慈容面,热泪凝珠已染尘。
刘兴国(中华通韵)
中元礼请故人回,久跪堂前泪雨飞。
恭献素食念地藏,祈佛摄受净国归。
李维吉
中元节至倍思娘,往事铭心多感伤。
土豆杂粮儿抢食,蕨根野菜母先尝。
夜深缝补昏灯暗,昼永耕耘烈日狂。
寸草春晖浮眼底,慈音严训怎能忘?
*灿明
日落西山邵水边,清香三柱袅青烟。
冥钱寄吊亡灵远,老酒遥浇逝祖前。
永记家规遵道德,铭听遗训学诗篇。
今朝渐与离人会,告慰严慈国梦圆。
李连生
袅袅青烟漫碧空,村头送别恨无穷。
阎王若是心肠好,尽放幽*出地宫。
陈毛卿
设斋献果奉高真,化纸烧钱敬*神。
紫夜寒灯天上点,三杯浊酒奠先人。
陈宇求(新韵)
傳流自古有三亲,莫若真存一颗心。
董永千秋遗好样,当师守道不忧贫。
注:三亲,春节亲人,清明亲坟,中元亲*(*)。
李强
中元暑热还未消,枯坐案前挥玉毫,
云影山光窗外淡,乌丝栏与古人交。
大姑疾步到娘家,焚纸敬香西日斜。
暑汗才随珠泪落,忙围兄姊话桑麻。
周桃香(新韵)
千门万户点香炉,半寄哀思半乞福。
地府幽灵该转世,当真*魄返家无?
何宜*
中元酒醴祭先贤,谁见神仙到眼前?
早有思亲怀旧意,何妨尽意侍椿萱。
陈联群
中元节至祭先*,传统文明脉一根。
酹酒烧钱三肃揖,宗功铭记启来昆。
罗国凡
节日中元依古然,焚香烧纸接先贤。
弘扬孝道传佳话,一滴何曾到九泉。
刘仁山
来时焚叠纸,去却敬支香。
桌上佳肴摆,灵前老酒装。
雯诚循讲究,伺候守规章。
习俗该当效,风情不可荒。
岳向*
去年家母祭先人,今日为儿奠母亲。
记得生前常训导,修身处世要铭恩。
雷思
经年寝梦到银河,今夜桥头见月娥。
天府影回仙态杳,荷灯光动祷声多。
清香有意熏珠泪,寒露无情湿绮罗。
堪叹酆城归路远,寸心忍效鼓盆歌。
王祥云
一年一度又中元,老客回家庆团圆。
纸钱冥币金银宝,可否随身到九泉?
石奇峰
每忆双亲泪眼汪,荆天棘地雪加霜。
心慈好善如僧佛,生不逢时多惋伤!
花明
生死茫茫隔九天,欲言思念请谁传?
此情寄与文和墨,化作青烟慰祖贤。
刘启炼
月落日升照古今,中元斋日泪湿襟。
人生苦短春晖报,滿目青山盛世钦。
唐奇芳
故辈中元七月祥,传承孝道德仁扬,
香茶冥币离人领,酒肉山珍先祖尝。
缕缕青烟催眼泪,声声炮竹挂肝肠。
家兴不眛亲们爱,裕后光前万代昌。
彭金星
父母登仙廿几年,*牵梦绕寝难眠。
披星戴月谋生计,顾复劬劳教子贤。
勤俭持家乡梓颂,善良处事庶民传。
祭呼考妣回今世,共享平和艳丽天。
石毓根
千年流俗未曾赊,桐叶包香糯米粑。
取道西天休眷顾,尘寰泡影是奢华。
李文林
只听前人道*神,谁人眼见*敲门。
人间多少人装*,人*难分*弄人。
《诗意新邵》微刊编委
主办:新邵县诗联协会(白云诗社)
主编:申先远
编委:申先远谢本皓姜勇周述桂谢卫民李维勇沈汉文钟九胜李文林
执行主编:钟九胜
本期组稿:李文林
刊头题字:陈志龙诗意新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