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人称“三百年帮会第一人”。
他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小瘪三,一步步走来,坐到了上海青帮第一把交椅,他的经历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跌宕起伏、充满看点。
他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却又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
他建立起庞大的黑帮帝国,对中国历史进程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杜月笙在中国现代史上刻下的独特印记,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年,杜月笙出生在现在的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
他出生那天,正好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按传统说法,出生在这天的孩子与众不同,会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但是这天出生的孩子带着*气,会妨碍父母。
因此在他出生之后,父亲就想将他溺死。但是母亲苦苦阻拦,保住了他的性命。
杜月笙两岁的时候,母亲果然因病撒手人寰。
母亲去世三年后,父亲又离他而去,丢下他孤零零一个人。
万般无奈,他只好投靠舅舅,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但是舅舅和舅妈并不待见这个缺乏教养,经常惹事生非的外甥。
于是杜月笙在15岁那年,告别家乡到上海闯荡。
在离开家乡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外婆说:我一定要混出个名堂,不然这辈子就不再回高桥镇。
在上海,他当过学徒,卖过水果,混迹过*场,也贩卖过*品。
年,杜月笙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头目、青帮老大*金荣,并且得到他的赏识。
十年之后,杜月笙后来居上,成为青帮大佬,跟*金荣、张啸林平起平坐,联手创办三鑫公司,垄断看法租界*品交易。
从此杜月笙一发不可收,在上海滩如日中天,风头盖过了师傅*金荣。
上海一位记者曾经这样评价青帮三大佬:
*金荣爱钱,张啸林贪财,杜月笙会做人。
但是三人的财富恰恰相反,杜月笙最有钱,*金荣次之,张啸林财产最少。
杜月笙不爱钱,为什么最有钱?因为他知道如何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钱财有数,交情无尽。因此大家存钱,我存人情。”
“存款无论多少钱,并不说明这钱是你的;当你把钱花出去的时候,才算。”
说白了会存钱是守财奴,会花钱才是能耐。
一次,杜月笙跟着老板娘林桂生去*场,林桂生有事早走了,杜月笙赢了一大笔钱。
他回去后,将这笔钱如数上交林桂生。林桂生没有要这笔钱,要他自己花掉。
其实林桂生就是在考察他,看他的格局如何。
杜月笙出去之后,将那些钱分散给别人、
这些人有的是自己的师傅,有的是当学徒时候的伙伴,有的是落难时帮助过自己的朋友。
那些输给自己的*徒,也得到了杜月笙的钱。
林桂生得知详情大为震惊,对他刮目相看,从此杜月笙脱颖而出,成为*公馆的红人。
当时林桂生对杜月笙下的评语是:此人不但会做人,将来还不是凡人。杜月笙不但会用钱,还知道什么时候跟钱保持距离。
年2月,日本联合舰队掌门人永野修身让人拜访杜月笙,表示日本*府愿斥巨资与其合办银行,保证年收益在万元以上,但是杜月笙予以拒绝。
因为杜月笙明白,永野修身是一二八事变的始作俑者,跟这样的人合作会让自己陷于被动。
不过,同为青帮大佬的张啸林就无法抗拒日本人的诱惑。
淞沪抗战之后,日本占领上海,张啸林公开投敌,沦为汉奸。
年8月14日,张啸林被贴身保镖、*统特务林怀部击毙于上海华格臬路张公馆。
*金荣有钱,但只对有钱有势的人花。
杜月笙的钱,可以为熟人花,也可以为素不相识的人花;为得势人花,也为失势者花。
民国名人杨度蛰居上海,穷困潦倒,杜月笙屈尊拜访,一掷千金。
20年代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下野之后,见证了世态炎凉,人人避之不及。
到了上海,杜月笙亲自迎接,安排食住数月。
落魄的民国学者章太炎在上海遇到麻烦,求助杜月笙。
杜月笙不但鼎力相助,还亲自上门拜访,临走的时候,将两千银元的支票折叠起来,悄悄压在茶杯底下。
黎元洪的秘书长送给杜月笙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
杜家修祠堂修族谱的时候,蒋介石为其送“孝思不匮”牌匾。
章太炎送来长达千言的《高桥杜氏祠堂记》,为杜月笙的祖先大唱赞歌。胡汉民、刘芦隐写下了《高桥杜氏祠堂记》,汪精卫也撰写了《高桥杜氏家祠记》。
谁也没有相当,当年高桥镇的穷小子,能够如此风光。
不过世事无常,谁也没有料到,年大陆解放,杜月笙抛弃万贯家财、避居香港。中共曾经挽留过他,但是四一二*变的时候,杜月笙曾经屠杀过共产*人,他罪孽深重,担心共产*不放过他,执意留在香港观望。
杜月笙的资产都留在了上海,去香港的时候没有带多少钱。
杜府上下百十号人花费惊人;他自己还有肺痨、病入膏肓,求医问药也是一笔不小开销。
他为了摆脱困境拿出一笔巨款投资做蚕丝生意,因为时局变化血本无归。
晚年的杜月笙,处境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年8月16日,杜月笙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杜月笙临终时,遗产不过十一万美金。
四位太太平分杜月笙遗产的一半,八儿三女之中,已成家的多拿二分之一。
为家人分配完遗产之后,他对在场的陆京士说“我过去借你的10万元钱,现在还你。”
陆京士是杜月笙的徒弟,年就投奔了他,对他忠心耿耿。
听到杜月笙的话,他懵圈了:自己什么时候在师傅这里存过钱?
于是他说:“先生,你记错了吧,我什么时候借给过你钱?”
杜月笙却一口咬定:“我怎么会记错,是你忘记了。”
陆京士是杜月笙最得力的门徒,当时负责恒社事务,恒社则是杜月笙青帮的管理机构。
杜月笙将恒事的相关事务交给陆京士,为此,杜月笙要给陆京士留十万块钱。
看着陆京士将支票收下,杜月笙似乎还有事要交代。
他果然又说道:“给我拿过一个火盆,把别人的借据都烧了。”管家不敢怠慢,急忙将欠条箱拿来,里面装满了欠条。
杜月笙投资的行业涵盖银行、地产、债券、纺织、货轮、面粉等多个行业,名下企业多家,堪称富可敌国。
向他借钱的人,肯定不是小数目。
这里面,光是刘明久一个人借5万大洋,相当于蒋介石5年的薪水。
看到大家不解的眼神,杜月笙长叹了一声说:“现在时局动荡,当初想我借钱的人,有的亡命天涯,有的一贫如洗.”
“如果保留这些欠条,你们自然会在我死后向他们讨债,这样会坏了我的名声,坏了我跟他们的交情。因为能在我这里借钱的人,跟我的关系都非同寻常。”
说完这句话,杜月笙两腿一蹬,见了阎王。
杜月笙临终说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向杜月笙借钱的人,应该知道他已经落难;如果有能力,肯定已经偿还。
如果在杜月笙临死之前没有还款,就说明借钱的人自己混惨了,还不起。
如果混得风生水起,没有还款,这些人的人品绝对出了问题。
杜月笙帮自己,是对自己有恩;如今人家落难,自己无动于衷,那就是十足的小人。
这种人即使有欠条,他们也会赖着不还。
而且借钱的人,不是高官就是道上的人,能量都非常大,他们得知你向他追债,八成会下*手灭口,以免影响到自己的名声。
那些真拿不出钱的人,一旦有人上门讨债,也会觉得很没面子,把他们逼急了也会铤而走险。
真正讲义气的人,只要有能力,即使没有了借条,也会记得这份亏欠,会主动上门还款。
杜月笙临终的时候,手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临终只有十几万美金;说明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主动还款。一箱子欠条,那么多人借款,不可能都没有能力。
既然那时候欠条还在的时候,他们没有还,烧了欠条后,更不会还了。
不过也不排除有人确实落魄,一时换不了;杜月笙去世后,这些人处境改变了,发达了,主动找上他们给以照顾。
如果这样,杜月笙的家人也不会对外宣布。
人家在没有欠条的情况下还款,已经是一种情分。
如果说出来,岂不是搞得对方很不愉快?
杜月笙在世的时候,是新闻人物,是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