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厚人薄鬼清明节
TUhjnbcbe - 2021/5/30 16:39:00

声明

作者:买超

简介:Isee原创成员,知名写手

主业策划、编辑、编剧

业余写作,短视频票友主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字数:

阅读时长:4分钟

清明为了“慎终追远”,那是儒家的教训,重视宗族礼法观念的时代。清明的祭祀是一种仪式,做给活人看的。显宦巨富之家,有自己的家庙,如《红楼梦》中的铁槛寺,就是荣宁二府的家庙,清明时节要大摆仪仗,阖家去庙内祭祀祖先。就算西门庆这样的暴发户,没什么根基,做了千户之后,也要修葺祖坟,清明之际,冠带齐整,下请柬,大费周章找一群亲戚帮闲,响器锣鼓,张扬一番。可惜到底德薄福浅,一番巡游,吓坏了李瓶儿的儿子,埋下夭亡的祸因,衰败的根由。

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中约略叙述过清末绍兴清明前后祭祀的情景,鲁迅、周作人家族在绍兴城内也算大户士家,虽然没阔到有家庙,祖宗祠堂总是有的,清明节上坟还是要去的。携着纸钱果盒,祭祖宗,奠山神。周作人谈到住在百草园西边的梁家,仪式繁复,“上午早到坟头,从献面盆手巾,茶碗烟袋起,演到吃中饭,要花上小半天工夫”,但鲁迅的老师寿镜吾,三味书屋主人家的规矩时就简单的多,不过是父子二人找一小舟,带点香烛纸锭,然后从怀里取出烧饼当饭而已。这想来也是根据各家的财力而定,但无论财力多寡,一份礼数总是要尽到的。

思念逝去之人,聊表一份心意,是肃穆安详的。面对寂寞了一冬的坟茔,扫一扫落叶尘土,清一清污秽泥垢,除一除杂草荆棘,和故人悄声说上两句,报一报平安,叙叙别来一载的闲话,也令人低徊。

但对大多数人,清明时节,踏青赏花的欣悦,倒多过断肠消*的悲戚。毕竟,一陌纸钱,一缕香供,都是上达天界的,礼轻,求的是一份情意,对方能不能收到,收到后是什么心情,我们都感受不到。但春风骀荡,四野繁花争竞,生意满满,只要不是闭塞的心灵,都感同身受。

张岱《陶庵梦忆》中《越俗扫墓》一文开篇就说,“越俗扫墓,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率以为常。”《西湖七月半》是《陶庵梦忆》中的名篇,张岱在此篇中描述杭州人游湖之况:“人声鼓吹,如沸如撼”,“肩摩肩,面看面”,看描述和今天去繁华商业区没什么区别。张岱以杭州游湖来类比越人扫墓,也可以想见当时喧沓热火的景象。

张岱在另一篇文章中说越地上坟的人“必巾,必鼓吹,必欢呼畅饮”,还要游庵堂、逛花园。一路之上,有喝醉酒的在那里唱无字曲的,有起衅闹事,在舟中与人打架的,一派热闹。后来经了明末乱世,刀兵相仍,妇女们三年不敢出城,上坟只有“子孙数人挑鱼肉楮钱,徒步往返之”,清明的盛况才冷清下来。

距离张岱的时代又过了几百年,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讲到清末越地清明风俗时,张岱文中的繁闹景象早已恢复了。知堂说,那时绍兴一带扫墓时是用“鼓吹”的,一路铙钹唢呐,吹吹打打。浙东是水乡,出门多舟行,少年们就随着音乐,追着看“上坟船里的娇娇”。绿波荡漾,弥漫着的不是伤逝之哀,反而是满满的春情。穷人家没有钱雇人奏乐,“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可见赏花踏青也是清明时节的主旋律。杏花村边青帘在望,估一壶春酒,绿柳才匀,东风吹暖,春水温存,堪称悦目赏心。

周作人对清明上坟谈得更为详细,说“上坟时顶高兴的时女人,其次是小孩们”,读书人间的女子是由于平日不准外出,此时可以坐轿乘船,在三月天里,游赏野外的风景。小孩是书房里关了两个月,觉得乡下格外有趣。这种高兴的心情,似乎也不该是祭祀祖宗该有的态度,但人性就是如此。何况上坟要花大半天的工夫,“于是必要在船上喝茶吃饭”,轻舟摇荡,吃着酒,品着菜,若还要做出悲不自胜的样子,恐怕也很难让人相信。

清明的形式是扫墓、追怀、敬奉,也是踏青赏春,两者并不彼此排斥。冰封万里终于河开天暖,憋在屋里一个冬天,终于可以远足一番,伸一伸筋骨,嗅一嗅草木萌发的清新之气,的确是件值得喜悦的事。

皮克斯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故事设定用了墨西哥人亡灵节的传说,墨西哥人相信只要有生者仍在祭祀,死者的灵*就会在这一天回到家中。假若没有了祭祀,死者就将永远留在彼世了。尽管是一个与死亡相关的节日,亡灵节的气氛却如一次欢聚,在纵情庆贺逝者的归来,死生相隔多年,仿佛重又相聚一处,欢歌笑语,弦歌舞蹈,不但没有什么悲痛哽咽的场景,干脆连静穆庄严也一并不要了。

生人的快乐盖过了伤逝的悲哀,“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现如今,亲戚也不悲了,随着踏青的人歌吟。心思重的人可能觉得凉薄,但逝者想必也能宽怀,他们应该也愿意看到那些留在尘世上的人,继续享受单纯的欢乐,忘掉人世绵绵不尽的痛苦。厚人而薄*,并没有什么不对,别忘了,这是一个生者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这是Isee推送的第篇文章
1
查看完整版本: 厚人薄鬼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