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是根据太阳*道而划分出来的。今年的清明节交节时间为阳历的4月4日晚上9点34分58秒,那时候太阳*经正好到达十五度。也就是说那一刻之前还是春分,那一刻之后才是清明。其实民间的祭祖活动大多都是在清明节之前举行,说白了也就是在春分节气中祭祖。老话说:“早不过春分,晚不过夏至”,为何要在这个时间段祭祖呢?
按照古人的观念,自己的先人其实和天上的神仙是一样的,都是会保佑人间的。两者的区别就是:天上的神仙是庇护普罗大众的,而自己的先人是庇护后代子孙的,所以民间还有“在天之灵”一说,因为先人是保佑子孙后代的,格局小了,所以名气和本事就没有神仙大。
子孙后代为了感谢先人的庇护,就要进行祭祖。当然祭祖可不只是清明节一次,除了春祭和秋祭之外,几乎每个稍微大一点的节日,人们都会祭祖。比如除夕、中元节、重阳、冬至等很多节日都要祭拜祖先。清明祭祖与其它节日祭祖最大的区别就是:清明节要亲自去坟头祭拜,其它节日就不一定非要去坟头了。
在《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意思就是春分之后十五天,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丁位,就是清明。这时候万物经过雨水的清洗,洁净而清明,再加上这时候气候清爽,不冷不热,万物都很鲜明,所以被称为清明。
由此可见,清明最初只是一个节气,与上坟祭祖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后来因寒食节与清明比较接近,人们就慢慢把清明与寒食融合成一个节日。而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所以清明节也就慢慢融合了寒食节的祭祀习俗,也就变成了一个祭祖的节日。
清明从一个节气变成一个节日,孝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祭拜祖先也是孝顺的一种体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古人是最重视孝道的,以前还有“举孝廉”一说,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孝顺而且廉洁,就可以被地方推荐去做官,久而久之,孝廉就成了举人的代名词。
清明祭祖虽然是孝顺的一种体现,但也是与已经离开的人打交道,所以就要选择一个阳气旺盛的时候。因为太阳为阳,冬至时太阳到达最南边,过了冬至之后,太阳就开始北返了,到了春分时,太阳正好处于赤道正上方,所以春分时,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过了春分之后,太阳继续北返,白天就开始变成,黑夜就开始一天天变短,到夏至太阳运行到最北边,所以夏至白天最长,黑夜最短,之后太阳又开始向南运行,白天就开始慢慢变短了。所以从春分到夏至之间,才是白天长黑夜的,而且是白天不断加长的时间。
虽然夏至到秋分之间,也是白天长黑夜短,但却是白天逐渐变短的时间。这就好比一天之中,中午之前是白天,中午之后也是白天,但中午之前的白天,是太阳上升的阶段,中午之后,太阳就开始西落了,也就是阳气开始减弱了。
因为祭祖和上坟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祭祖,一个是亲自到坟头祭拜,所以上坟就要选在阳气旺盛而且是上升的阶段,而这样的时间段也就是春分到夏至之间的晴天,并且是中午之前。本着祭祖要趁早的原则,所以春分之后晴天的上午,就是上坟的最佳时间。因此就有了“早不过春分,晚不过夏至”的说法。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今日观世音菩萨邀您接福!农历二月十九,是个实实在在的好日子,诚心许愿,十有九灵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除了为子女祈福,民间还有哪些特色习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