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二十四节气清明万物生长,清洁明净
TUhjnbcbe - 2021/5/22 12:08:00

这是与九歌的次相遇

清明,斗指乙第5个节气吐故纳新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传统的祭祖节日。

清明又名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岁时百问》中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从节日层面讲,清明节又称扫坟节、*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神有关。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景色宜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道:“清明,叁月节。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叁月节。”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鴽

鴽,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道:“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清明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宋·*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策划|十二城编辑部

文案整理|菀萝

运营|李晴、孔雀、昀霏

宣传|夏枯、竹轻

排版编辑|九歌

图片皆有版权禁二改二传、商用往期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四节气清明万物生长,清洁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