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春雨润于心,清明融于情文倚小学清明节放假
TUhjnbcbe - 2021/5/16 18:08:00


  四月的脚步踏着暖暖的春风款款而至,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放假安排


  根据国家节假日安排的规定,二0二一年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年4???3日(星期六)至年4日(星期日)5日(星期一)放假调休,共3天。

年4???6日(星期二)正常回校上课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另《岁时百问》是这样解释的:“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又称扫坟节、*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神有关。

清明节天文历法

“廿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西汉至清初采用“圭表测影”(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经度数法”(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

清明节农事活动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传统习俗

祭祀扫墓: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或者收拾供品打道回府。

 荡秋千: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移动。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拔河:拔河早期叫“牵钩”、“钩抢”,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中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引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踏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插柳: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温馨提示

1.上坟祭祖注意出行、防火安全。


  2.引导孩子不到危险处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3.注意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时刻注意乘车、骑车、行路安全与文明,确保交通安全。


  4.注意气候变化,密切
  各位家长朋友,安全你我他,再次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支持,文倚小学全体师生衷心祝愿大家:安全常伴,快乐同行,幸福相随!

编辑:李燕

文字:常晓燕

审核:周新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雨润于心,清明融于情文倚小学清明节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