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留下了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各地域间文化交汇融合让那些渐渐被遗忘的节日与习俗有了重回历史画卷的机会观莲节
夏历每年六月二十四是观莲节,民间以此日为荷诞,即“荷花生日”,在今天是举家赏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观莲节泛舟赏荷,笙歌如沸,流传数代,遍染荷香,成为汉民族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
风俗习惯
放荷灯
荷灯以天然长柄荷叶为盛器,燃烛于内,让小儿持以玩耍。或将莲蓬挖空,点烛作灯。或以百千盏荷灯沿河施放,随波逐流,闪闪烁烁,十分好看。
品莲馔
莲的花、叶、藕、籽都是制作美味佳肴的上品。唐代的时候就有在观莲节吃“绿荷包饭”的习俗。
七夕节
七夕节来源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时间是在农历七月初七,因为七夕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又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有拜月祈福、拜织女、吃巧果、乞求姻缘等习俗。
风俗习惯
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结红头绳
结红头绳,七夕风俗之一,据说如果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中元节
中元节在民间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风俗习惯
做茄饼
茄饼被认为是已故祖先在*泉之路上的干粮,以表对于先人的关怀和思念。
祭祖
农历七月十五在家中祭祖,也被称为“七月半”祭祖。意义在于召集先人们回家吃饭,探望健在的家人子孙。
放天灯
放天灯有两个说法,其一是让天灯带走自家的霉运,灯飞的越远越好。若是别人家的天灯落在自己家中,会有些忌讳,需要重新放飞。其二就是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故去的亲人进入极乐世界,而在中元节这天放天灯就是为先人照亮升天之路。
天灸节
天医节也叫天灸节,农历八月初一为天灸日,天灸日民间忌讳下雨,所以有“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之谚。天灸日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天医节是山东一带的民间传统节日。
风俗习惯
天灸
山东民间也有天灸的习俗,早期用露水和朱砂,后来用露水研墨,点儿童的额头或胸腹,谓之“点百病”。
采马齿苋沂南有采马齿苋的习俗,据说这天采的马齿苋,可以治痢疾。
中秋节
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礼物。
风俗习惯
猜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中秋节特色活动。每逢中秋,汉族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吃月饼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这些传统节日
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
我们不应该选择渐渐遗忘
而应该去认真地了解它们
选择遗忘
遗忘的不仅仅是节日本身
更是节日背后的文化传承
排版:院劳生部杨金明陈秋岑
编辑:院劳生部白如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