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单推荐特别感谢洋泾基金会一日捐项目的支助
“清明节”的由来
在二十四节气里,清明节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从节气上来说,清明从每年4月4日至5日前后开始。“清”表示百草发芽,“明”表示春光明媚。也就是说,到了清明,气候渐暖,草木繁荣。从节日上说,清明节,又称扫坟节、*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神有关。同时,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有拜扫展墓、禁烟、祭祖、植树、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寒食、插柳、踏青、蹴鞠、咏诗等等。
说起清明,还不得不提到一个如今已经淡出大家视线的节日:寒食节。冬至后天,清明前一两日,就是寒食。由于寒食节靠近清明节,古人在寒食节的活动往往延续到清明,后来二者就逐渐合二为一,寒食节的风俗也就成了清明节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历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文中后半部分有寒食节来历介绍)
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死亡这个话题聊起来总是有些伤感。亲人之死,万分遗憾而无奈,它带来深深的悲恸,甚至是恐惧。对于正常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来说,这种体验可能带来难以平复的内心震荡。今天为大家推荐几本跟“死亡”这个话题有关的绘本。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仍然可以活在我们的心里。绘本一:爷爷变成了幽灵
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爷爷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小奥斯本,他没有变成天使,没有变成泥土,他突然出现在奥斯本的房间,坐在他的衣柜上。奥斯本不想让爷爷一直这样到处游荡、叹气。书上说,人如果在世上还有事情没有完成,就会变成幽灵。奥斯本想爷爷可能是忘记了什么,于是奥斯本帮爷爷找,一面找,爷爷一面回忆起他的一生……最后你就会知道爷爷忘记的东西是什么了。
绘本二:长大做个好爷爷
小小熊最快乐的事,就是在每个星期五去看望他的爷爷。爷爷和小小熊会一起喝茶、吃点心。然后,他们总会爬上花园里的书屋,去看长满草的"三熊山",去看"金发姑娘的河"······这时,爷爷还会给小熊讲故事,讲他年轻时的往事。但是有一个星期五,小小熊去看爷爷的时候,爷爷却不能出去了。小小熊的爷爷到底怎么了?小小熊还能和爷爷再一起爬上树屋,欣赏外面的美景?他还能听爷爷讲动听的故事吗?
(与孩子一起读完这本书时,孩子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做个好爷爷。)
绘本三:楼上的外婆楼下的外婆
汤米·狄波拉从事图画书创作四十余年来,创作的图画书超过二百本,当有人问及他最喜欢哪部作品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因为这个故事记录了汤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间的生活点滴,展现了祖孙三代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的生活,是他童年的真实写照。这本自传体图画书于年第一次出版。时隔二十五年后,狄波拉把这个故事当做一个全新的创作来处理,图画都进行了重新上色,对文字也进行了细微的修改。不过故事情节依然保持不变。美国《图书馆杂志》认为“孩子们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要听这个故事”。
绘本四:当鸭子遇见死神
一只无忧无虑的鸭子遇见了大名鼎鼎的死神!死神的出现预示着什么?离开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感觉?如果死神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又会作何反应?一个生与死对话的故事,一段温馨感人的生命历程。
绘本五:一片叶子落下来
书中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季的变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配上表现四季变化的照片和绘画,更营造出温暖的意境。这个发人深省的童话寓言温馨简洁,充满智慧,年出版以来,帮助了千千万万人好好对待生死问题,一直让大人和孩子深受感动。
绘本六:獾的礼物
充满智慧的獾离开了他的身体,也离开了所有的动物朋友,虽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诉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头,大家不要为他难过。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了獾,这对大家来说,实在是太难过了。直到春天的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才慢慢抚平,因为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是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绘本七: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小布鲁诺不够高,只看见一双黑皮鞋,从棺材边上露出……突然有人将他一把抱起!他看见了!爷爷正闭著眼睛,静静躺在棺材里……「爷爷根本没有死,他在睡觉嘛!」小布鲁诺心里这么想……。
绘本八: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猫的过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个不死身,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尽管生命在一次次轮回--先是国王的一只猫,然后又分别是水手、魔术师、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只猫,但它却活得浑浑噩噩,活到最后,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了,都心生厌倦了,它讨厌每一个养它的人,也不怕死,日本图画书评论家松居直说它成了一只"什么都厌恶、对所有的一切都漠不关心、都拒绝的猫"。直到有一天,它变成了一只谁都不属于、只属于自己的野猫,于是,在孤独与不安之中,它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一只美丽不语的白猫。
绘本九:再见了,艾玛奶奶
艾玛奶奶从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到去世的最后一年的时光。当她知道自己患上绝症,并没有害怕,而是从容面对,每天都乐观、坚强地活着,正视死亡,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更珍惜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的最后一段时光,当死神来临时,奶奶还在“临终意愿书”上签字,非常冷静地处理自己的后事,并且与亲人道别,让自己和家人朋友一起平静地迎接死亡。
绘本十:爷爷的肉丸子汤
老奶奶过世了,留下老爷爷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老爷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
有天早上,老爷爷一醒过来,就自言自语的说:
「好想喝热汤哪!真想喝老奶奶为我煮的肉丸子汤啊。」
于是,老爷爷决定自己动手煮汤。他想起了老奶奶煮汤时唱的肉丸子汤歌,决定按照歌里的材料和步骤,试着自己煮一锅好汤。
小知识——有关寒食节寒食节。冬至后天,清明前一两日,就是寒食。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即可以帮助人类,同时也震慑着人类,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恐惧和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介子推割肉奉君
晋文公执*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由于寒食节靠近清明节,古人在寒食节的活动往往延续到清明,后来二者就逐渐合二为一,寒食节的风俗也就成了清明节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唐宋时,宫廷也常常在这一天赐给近臣薪火,以示恩宠。唐代韩拥《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诗的后两句就是对这种情况的描述。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从此,寒食节式成为扫墓祭祖的节日。
清明祭祖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项目背景]本项目由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资助,阅读越精彩执行。参加本项目的洋泾社区的服务对象全程免费。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的成长与阅读相伴,形成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与行动。让家长了解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亲子阅读。
活动对象:社区0-12岁儿童及家长
活动内容:阅爸阅妈分享沙龙、绘本阅读活动、线上培训沙龙、优秀绘本推荐和亲子朗读日活动。
特别感谢:洋泾社区基金会
撰稿人:阅读越精彩培训学院 瑜悦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搜索。
上海阅读越精彩青少年读书服务中心(ReadToKids)年3月2日创建于上海,年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社会公益组织。
阅读越精彩致力于推广社区家庭亲子阅读,与千万家庭一起共创社区亲子阅读氛围,普及亲子阅读理念,分享亲子阅读方法,努力打造悦读家庭、书香社区和书香中国。
让孩子的成长有亲子阅读相伴,让孩子的阅读有良书益友同行,让阅读丰盈孩子的童年,让阅读赋予孩子在未来无限成长的可能。
长按下图点”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