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笠翁对韵middot七虞midd
TUhjnbcbe - 2021/5/13 14:35:00
罗对绮,茗对蔬。柏秀对松枯。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竹户半开,对牖不知人在否;柴门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即中元节,又称*节。“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节”(“*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上巳,即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逐渐成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三月三又叫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完璧归赵。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蔺相如前往秦国进行交换,秦王收下和氏璧后却不想交处城池,蔺相如假称白璧有瑕,趁机要回和氏璧,以死相逼,让秦王沐浴斋戒后用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趁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得知消息时和氏璧已经安全送回了赵国,秦王又不愿意出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此事只能作罢。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典出孟尝还珠、合浦珠还。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记载:孟尝,字伯周,是当时著名廉吏。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当地不产五谷,因与交阯接壤,所以当地多用珍珠换取粮食。但是由于以前的太守过于贪婪,大肆捕捞,从不知道保养,蚌都移动到其他海域去了。最后导致商人不再往来,民不聊生,穷苦人有的饿死在道路旁。孟尝君任太守后革故立新,廉洁为*,不到一年迁走的蚌又纷纷回到原地,商货重新流通,老百姓又过上安定的生活。还珠,后来用以形容为*清廉。又称云梦大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界。先秦时这一湖群的范围周长约公里。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云梦最出名的就是出土了云梦秦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考古学家在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共计枚,在当时,震惊世界。云梦秦简,是秦朝一位叫喜的官员编写的,他只是秦国一个基层官吏。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多年前,就在秦始皇即将完成他一统中国大业的时候,在湖北云梦这个地方。有一个基层官吏,每天晚上就着微弱的灯光,在筷子一样粗的竹简上,仔细的、一笔一画的写下他当天的工作记录这一写就是几十年,写了4万多字!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洁。南朝·宋·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还可借指月亮或月光。唐,元稹《献荥阳公》:“冰壶通皓雪,绮树眇晴烟。”元马致远《青山泪》:“正夕阳天阔暮江迷,倚晴空楚山叠翠,冰壶天上下,云锦树高低。”苍头指头发斑白的人,老年人。在“苍头犀角带”指的是年纪大了的官场男子,与后句“绿鬓象牙梳”相对。苍头,还指以青巾裹头的*队。语出《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馀万,苍头二千万。”绿鬓,乌黑亮泽的头发,特指年轻貌美的少女。典出《周易·中孚》九二爻的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注释意为鹤在山的北面鸣叫它的孩子附和着一起鸣叫。阴指山北水南。典出“镜里孤鸾”。南朝宋刘敬叔《异苑·鸾鸣》记载:汉时罽[jì]宾国王买了一只鸾鸟,想听它的鸣叫而办不到。于是将鸟放在金笼子里,把美味珍肴给它吃,可鸾鸟反而更悲伤,三年也不鸣叫。国王夫人说:“听说鸾见到同类就叫,为什么不挂个镜子让它照照?”国王照办了,鸾鸟从镜中见到自己的形象不禁悲鸣,响彻云霄,一奋而亡。现以“镜里孤鸾”比喻心境孤独,知己难觅。唐,李贺《贝宫夫人》:“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唐,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之二》:“影中金鹊飞不灭,台下青鸾思独绝。”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主要参考资料:《笠翁对韵》霍俊明注释,中信出版社版本《笠翁对韵》百度贴吧《笠翁对韵》百度文档其他网络及网站资源如果今天的解读对您陪孩子读《笠翁对韵》有所帮助,希望您能把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帮助更多小伙伴。看到这篇文章想要跟着我一起继续学习《笠翁对韵》的小伙伴也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笠翁对韵middot七虞mi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