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r
呜呜呜~嗷嗷嗷~啊啊啊~
怎么感觉一阵凉风嗖嗖!
谁放的BGM!赶紧关了!
别给中元节加戏了~
为什么会冷风阵阵?
你傻呀,
马上深秋了,
晚上该穿秋裤了,
你不穿能不冷吗!
话又说回来,
同为“*节”
中元节究竟与西方万圣节有何不同呢?
瓜子,空调,小板凳,
听我娓娓道来,
这“*节”其实不吓人反而有些闹腾。
01
先来解读一下二者的来源
中元节:
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节或者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野*的大节日。关于*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
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孩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乱窜”之说。
那些跑回家乡的*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万圣节:
关于万圣节的来源,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已经逝去之人,其灵*会在这一天重返人间,寻找替身。人们为了避免先人亡*来夺取自己的生命,于是点燃火炬,还用各种动植物来装饰自己,借以吓走**,躲过灾难,这也是后来万圣节化装舞会的来源。
02
庆祝节日的形式
中元节:
比起国外的万圣节,中国的中元节似乎正经了许多。大多为祭祀活动,小孩子一般不参与。当然了,拿着手机来一盘王者,吃鸡,坑一把队友似乎比过节日更加有趣味了。
万圣节:
在国外,万圣节似乎是一个狂欢的日子,不正经到你怀疑人生。大人小孩齐上阵,小孩子甚至成为了节日主角,各种吓人打扮被玩坏,上演"TrickorTreat!"(意即不给糖就捣乱)的戏码。
03
节日之上的美食
中元节:
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不好意思,走错片长了,不怪《舌尖》太诱人,只因我国地大物博,美食文化太广阔。
濑粉
中元节当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
花馍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前,晋北将花馍送给晚辈教诲孩子要孝顺。
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扁食
在江苏省,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
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县,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
这可真是一场活生生的美食图鉴节日呐。
万圣节:
相比中国,国外的美食就显得单薄无力了。
糖果
“不给糖果就捣乱”,万圣节的糖果最经典的是橘色、棕色和黑色的包装,造型以*怪居多。
南瓜派
南瓜派在美国南方本来就是初冬最常见的食物,在万圣节只是更应景而已。
苹果
罗马人统治凯尔特人后,把波摩娜节和新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万圣节吃苹果的习俗。
一边活泼,一边静穆;
一边美食匮乏,一边美食丰富,
中元节PK万圣节!
只能用一首《我们不一样》来结束对比。
当然,
文化没有高低,
不同的地域背景延伸出不同的意义,
都是各自国家的精神文化体现。
在国内,
中元节还有另外的深意,
一是缅怀先人,二教育后人要孝顺。
在文化教育意义上,
中国无疑更胜一筹。
所以嘞~
中元节PK万圣节完胜?
这结论你确定没有加入内心的感情倾向?
当然了
身为一名中国人
面对自己祖国的传统节日的评判
说话当然要摸着良心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