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元节了,
也就是传说中的“*节”,
话说你的腿边是否已经感觉到阴风阵阵了呢?
笨蛋,那是因为秋天到了,
天气变凉快了!
中元节俗称*节、七月半,
佛家所说的“盂兰盆节”,
一个极富传说色彩的节日,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地位一度“置顶”!
已被列入民俗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我们对中元节的重视程度日渐衰落,
那是因为你们不知道这些事情!
首先!中元节到底是什么?中元节简历
中文名:中元节
别
称:*节、七月半、盂兰盆节
节日时间:农历七月十四日、七月十五日
节日起源:祭祀
节日意义:敬祖
节日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焚纸锭等
为什么说中元节很重要!不是你们所说的*节,什么禁忌等!
而是一件能影响
我国几千年文化传承不被中断的事情:
“祭祀”中元节由来的佛教传说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中元节本身源自祭祀!意义在于敬祖!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祭祀先人的意义你可能并不知晓:“传承和孝道”中元节,亦是孝义之节,依据佛教之说,中元节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宣扬感恩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蕴涵我国的文化精髓——孝道文化。儒家祭祀祖先的意义是为了“追养继孝,民德厚望”。绝非是驱逐*神之类的迷信。中国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及适宜的气候、高产量的平原、先进的耕作方式。所以在任何时期,对于尽孝去繁衍后代!祭祀祖先,让家族传承的意识深入骨髓!尽孝和祭祀的地位越高,对于家族的传承就越有利!
到底应该怎么过中元节中元节的传统祭祀活动1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和其他孤*野*。放河灯,尤数*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祈丰收中元节施祭孤*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5祭祖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6祭祀土地和庄稼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放天灯*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都吃什么?除了中元节,我国还有其他两个祭祀故人的日子,清明节和寒衣节,合称中国三大“*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清明节
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公历4月4日或5日或6日。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每年的“*节”前夕都是市民烧纸祭奠亲人的高峰期,祭祀传统不可否认,然而路边上、小区里、绿化带上却因为燃烧纸币等祭祀行为造成了不少植被被烧毁,垃圾四处横溢,污染空气、影响市容,且有火灾隐患。所以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在保护传统,祭奠先辈的同时,应该讲文明、讲究形式,应以不影响他人、不危害公共卫生为前提文明祭祀哦~
责任小编/小诗诗轮值美编/媛媛校对小编/土豆值日小编/刘嬷嬷
小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