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传统民俗,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日落一小时后和子夜前后皆是赏月好时机。天文预报显示,今年(年)元宵节的“元宵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望)出现在2月27日16时17分。元宵节的由来民间传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另一种说法,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元宵节”由宫廷到民间,再由中原传到全国。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观花灯元宵节观花灯的习俗据说源自民间的“放哨火”农事,农历正月十五之后,江南一带春耕将要来临,农民忙于备耕,农民在这天晚上将枯枝杂草堆放燃烧,以驱除虫害。民间由“放哨火”逐渐演变成“花灯”。当然也有其它传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并传到民间。
到了隋朝时期,元宵节观灯的活动已经非常热闹了,唐朝更是将这个活动进一步扩大,当时国家富裕,人们的娱乐活动更多,元宵节观灯的活动发展的十分兴盛。宋朝的元宵灯会除了花灯还有烟花、灯谜等娱乐活动。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由来已久。据说,宋代开始民间就开始流行吃“浮元子”,生意人称为“元宝”,就是今天的“元宵”。“元宵”其实就是“汤圆”,以白糖、芝麻、豆沙、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皮包裹成圆形,有团圆美满之寓意。观灯乐行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往期推荐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南北方过“小年”为何不同日?俗语不俗,句句精辟!END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