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元节,一提起中元节,大部分中国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祭祖,拜拜祖先也就完了。但其实,中元节是大节,佛家和道家都不约而同得将中元节纳入自己的修行进程。
对于道教来讲,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
将“三元”与“三官”相配,上元天官生日为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为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为十月十五日。
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众了。
所以这一天,众*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对于佛教来讲,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盂兰盆节。
「盂兰盆」乃梵语音译,原义是倒悬,传说佛的徒弟目连,苦於其母生前作恶,被罚下地狱深处,无由解脱,去问佛有什么解救法门,佛告诉他,於僧徒解制日(即农历七月十五)斋僧,可救**脱离地狱之苦。
依佛教要求,修行者四月中开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间不准外出,七月十五日结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来接受信众布施,所以有此一说。
中国佛教徒为之造出《盂兰盆经》宣扬其事,后来形成设斛食祭*的习俗。
这样一来,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中元节大家记得要文明祭祖,说到祭祖可能有人就要问祖宗十八代都是谁?怎么叫?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直系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古美术古玩拍卖正在预展中
今晚八点,正式开拍
扫码下载APP即可进入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