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元宵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活动
TUhjnbcbe - 2021/4/18 19:54:00
白癜风能根治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662.html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春节刚过,就迎来了中国另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谜语、吃元宵,各种闹元宵的民间文娱活动,更是把节日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为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也叫元月,“宵”即夜晚,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把“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中国古俗中,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夕,就是现在的元宵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俗称*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也叫下元日。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其名称也有很多,上元、元夕、元夜、灯夕、元宵。所以现在的元宵节赏灯,人们喜欢称为“上元花灯节”。

看了元宵节的由来

是不是对它有点好奇了

好多人只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

其实它还有很多传承下来的习俗呢

快一起来看看

解锁庆祝元宵节的新姿势吧

元宵节的习俗

猜灯谜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把谜面写在纸条上,有的直接写在灯笼上,然后有猜谜人进行竞猜,既能益智,又能娱乐,为元宵节增加了不少节日气氛。据说今天大唐不夜城也有“线上猜灯谜赢大奖”活动哦,要不下了班去参与一下,说不定可以中个大奖抱回家!

闹花灯

闹花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各类花灯不一而足,有宫灯、兽灯、花卉灯、花鸟灯、龙凤灯、鱼虫灯。种类繁多,璀璨明亮,好不热闹。趁着华灯初上,和亲朋好友一起,漫步在花灯之间,感受上元花灯节的浪漫。

舞龙、舞狮

每逢元宵节,好多地方都会通过舞狮或者舞龙来助兴,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舞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狮子和龙都是中国的吉祥物,比如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等,舞狮和舞龙,其实就是一种象征美好的祈福活动。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有的地方叫“柳木腿”,就是参与者在腿上绑上很长的木棍,然后站立行走。它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是在《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现在的民间社火表演,加入了“踩高跷”的元素,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人们对社火表演究竟有多喜爱?今天下午两点之后去大唐不夜城看看,你就会知道!

扭秧歌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每当正月十五,北方很多地方都会扭秧歌庆祝,增加了不少节日气氛。

放天灯

最早放天灯是用来互报平安的信号,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现在放天灯是一种民俗活动,用来祈福,在天灯上写上美好祝福,希望天灯上达天庭,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祭祖祈福

中国乃礼仪之邦,从古到今都对祖先非常尊重,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每到节日,比如比较重大的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都会祭祖,小节日就更多了,比如有些地方会在冬至、腊八、腊月二十三、大年三十也祭祖。

吃元宵

元宵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由皮和馅组成,皮通常为糯米粉,馅通常为豆沙、芝麻、白糖、枣泥。形状呈圆形,味甜。寓意团团圆圆、甜甜美美。每到正月十五,我国不分南北,都要吃元宵。元宵节吃元宵,表示这一年事事顺心、团团圆圆、生活甜甜美美。

虽然今天还在上班

但下班之后还有很多时间呢

记得吃个大元宵

编辑:石嘴山税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元宵节的由来和民间习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