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东、南、西三面环抱桂林市,东北与兴安县,东南与灌阳县、恭城县交界,西北与龙胜县为邻,西与临桂区接壤,南与阳朔县相连。
灵川县行*区域面积0平方千米,截至年末,下辖7个镇、5个乡,户籍总人口8.5万人。年,该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同比年增长8.8%。
灵川县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雨热同季;境内地形地貌复杂,东片、北片为丛峦叠嶂的群山或起伏连绵的丘陵,中片为地势平坦的小平原。
灵川县自古有“楚越往来之要冲”,“领中原风气之先”的美誉,境内的古村古镇颇具特色,如江头洲古村落,保存有完好的元明清三代建筑,另外有大圩古镇,是明代以后“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年1月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地方文化方言俚语灵川县境内汉语方言有官话(西南官话)和平话二种;少数民族语言有壮话、瑶话二种。前两种全县通行;少数民族语言只有壮、瑶民族操用,分布范围小。官话与“桂林话”大同小异,属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下的一个次方言。平话大体以柳州为界,有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之别。桂南平话,以邕宁为中心,在语法、调类、调值、声韵母上较为一致。桂北平话较为复杂,内部差异较大。
特色节庆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亦有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旧传,是日阎王将阴间所有**放到人间各处游荡找食。各户以红纸书写已故先人于中堂,献酒、肉、糯粽、糍粑,用纸扎银绽、纸钱作包,面书某寄某冥中受用,然后拿到河边或野外焚化,以祭祀先祖和超度无人祭祀的孤*野*。有的举行秋祭,合祠宴饮。是日,忌下水,忌爬树,为避**缠身。解放后,“*”风大减,仅沿袭食糍粑、供酒肉、粽粑、焚香化纸莫先祖俗。
六月六
灵川县谚云:“六月六,晒白醭”。“六月六,晒红绿。”县内各户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晒衣物,将冬衣、棉被整理装箱。九屋附近及东江一带居民,是日包粽,宴客,为禾解苞满穗,预祝饱实丰收。故称“解苞节”。新嫁女于该月送礼物,谓“送六月”,俗话:“六月有钱好尝新”。
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庆丰收节,又叫“乡愿节”、“下元节”。十月十成,春秋作物丰收,旧时兴调令公(唐朝李靖)会,酬愿庆丰收。各户用糯捣白月圆粑,新嫁女于此月送礼物谓之“送十月”。九屋油塘、易家一带现仍请客送礼仅次中秋。海洋、大境、公平、蓝田、灵田、九屋等山区有正月二十祭大风;二月二十祭回头风,烧香、烧纸请师公求雨;正月十九,禁鸟,一般在菜园边高插粑粑,意欲糊鸟嘴。
生活习惯服饰
清末民初,灵川县富家服饰与桂林基本相同。仕宦乡绅多着长衫、鞋、袜,夏绸冬棉唐装,肥裤宽袖。农工穿短衣、草鞋,款式单调,多以自制的土布为主,色多为青、兰、黑。农妇头戴青巾,衣长及膝,穿长裤无围裙,与男子服饰一样单调,妇幼少有手镯,无裹足习尚。洋纱洋布流入县境后,花色渐多,款式有所变化,一般群众以土布唐装为主,官僚地主或公务人员、学生着制服,款式有中山装、学生装等。妇女则穿大襟短衣,银练围裙。山区居民服饰变化不大。县境还有小孩刚出世,前辈高龄者脱近体之衣,改裁给小孩穿,以近‘寿气’而快长快大。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布质多为机织细布、化纤制品,款式多样化,习尚袖窄裤瘦,质料、颜色逐步改观,以灰、*、黑三色为主;除部分中老年妇女仍穿大襟圆领衣(佩戴银器甚少)外,一般冬穿中山装、解放装、劳动装、学生装、运动服等。夏季穿各式衬衣、西裤;各式胶鞋、凉鞋替代草鞋、板鞋。不尚首饰。0世纪80年代后,受流动人口的影响,并因生活水平的提高,服饰变化较快。特别在青年男女中,牛仔裤风行一时,西装领带趋行,宇航服、蝙蝠衫、T恤等盛行。
饮食
灵川县境内居民平时一日餐,农忙时一日4餐:早点、早餐、中餐、晚餐。用餐时间:早点早上5点左右,早餐9~10点左右,中餐一般在中午1点左右,晚餐在晚上8点左右。若值农忙季节,中晚餐可推迟。农村群众多喜喝冷茶或生水(泉、井水)。山区人好饮“糯米酒”(水酒,又称水古冲)。近年尚饮低度酒,如啤酒、香槟等。农村宴席规格有十二大碗(八中四大)、十大碗、八大碗、一锅煮等几种,一般来客多以荤菜相待,若初到贵宾或婚丧大事则用“十碗五海”。
主食以大米为主食,多辅以红薯、芋头、高梁等,或米薯混煮,或纯煮代饭。解放前贫家多食稀粥、杂粮,或以青菜、野菜充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食杂粮逐渐减少。副食以豆类为大宗,蔬菜、瓜果、花生亦称丰富。荤菜主要有鸡、鸭、鱼、肉等。山区人还常吃竹鼠、山蛙等野味。除鲜食蔬菜外,四季备有各类干菜(如干芥菜、干萝卜丝、干芋头苗等)、咸菜(将芥菜、萝卜菜等洗净,切片晾干,然后腌入陶罐中压实密封,一两月后即成)、酸菜(有蒜头、豆角、竹笋、刀豆等)。冬制豆酱、辣椒酱、腐乳等佐食。尤喜食酸辣,若家无酸坛,不种辣椒,则被视为持家无能,往往与“家徒四壁”同日而语。
娱乐
解放前,灵川县境内娱乐主要有传统的体育项目和文化项目,如打陀螺、踢毽子、扳手劲、下棋、跳绳、山歌、渔鼓、零零乐等,逢重大节日则舞龙、舞狮、扒龙船、演桂戏、彩调等。大境瑶族有斗鸟习俗。三街有斗牛习惯。各公社、大队普遍成立俱乐部、电影队、篮球队等等。0世纪80年代后,舞厅、溜冰场、录像室陆续出现,各村公所建立了青年之家、妇女之家、老年之家;文化娱乐室有桌球、汽枪射击、音响、电视等设施。
禁忌与避讳
灵川县境内汉族禁忌颇多,凡节日、建房、婚丧、生产、买卖等都有禁忌。如大年初一不许在别人家里留宿,正月十五日则不给理发;出嫁女忌初一、十五回外家;父母去世,则子女三天内忌去别人家串门和借还东西;“守七”,孝家七七四十九天后方能理发,当年还忌婚嫁;妇女生小孩后一月内(到满月为止)禁抱小孩出门;出门办事,建房造屋、婚丧喜庆等亦多注重选吉日,忌讲伤、死等不吉利的话;四月初八忌用牛;主家有东西上市,任何人忌踩门坎、靠门框等,要多讲“彩头话”。壮、瑶族禁忌更多,连火房的三脚撑亦不许随便移动。
名优特产名称
简介
图片
瑶乡灵芝
瑶乡灵芝主要生长于地处高寒山区的桂林市灵川县大境、海洋、兰田等地。由于当地海拔较高的山上每年都会有冰冻现象,一些百年古树被冰雪压断,并自然孕育出野生灵芝。
三街*金红薯干
三街*金红薯干产于灵川县三街镇龙坪村委倒风潭村,独特的土壤和水源使该村种植的*心红薯茎大皮薄、清脆甘甜。
脆蜜金桔
脆蜜金桔是灵川和融安两县特有品种,果实椭圆形或圆形,属小型高糖精品水果,皮薄光滑,肉多籽少。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在柑桔类果品中甜度最高。
兰田笋干
兰田笋干产于灵川县兰田一带,鲜笋去皮,切片(杂竹小笋则不用切片),用开水凼过,晒干,备吃。吃前用热水泡胀,即可烹用。
灵川杨梅
灵川杨梅,果与乓乓球一样大,平均单果重达5克,最大果45克,含糖17%,硬度高,耐贮运。
灵川提子
灵川提子品种有温克、美人指、红提、*提、金星无核、金手指、黑香蕉等,其中以温克、美人指和红提为主。提子果脆个大,酸甜,耐贮运。
松花糖
松花糖流行于灵川,发源自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民国代总统李宗仁故居中的私人厨房,由李宗仁家中的一名厨师发明。近百年传承创新,风味愈加诱人,甜而不腻,入口酥化不粘牙,流行于兴安地区。松花糖去古已远,名称的由来,一说是由于松花糖粒粒金*色如松花;二说源自于松花糖“酥脆清甜,入口即化”,是“酥化糖”的讹误;也有说松花糖寓意着“轻松花钱”的愿望。
旅游景点概况灵川县是广西优秀旅游县,境内景点有东中西三大片。“东片区”有国家4A景区漓江古东景区、国家A景区大野神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圩古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毛洲岛、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桃花岛、海洋古银杏博览园等景区景点。中片区”有八路*路莫办事处遗址、八里街美食区、灵川美食县城、三街美食区、神岭瀑布、灵田长岗岭、三月岭盐马古道等景区景点。“西片区”有国家A景区及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龙门瀑布景区、青狮潭省级旅游度假区、古村落江头洲、龙岩(金山禅院)景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月亮湾山庄、水源山庄、兰田西江山庄、还有东江生态森林景区和兰田瑶乡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名称
简介
图片
古东景区
古东景区位于灵川县大圩古镇南的大圩镇和草坪白族乡交界处,是一个由地下涌泉汇集形成的多级串连瀑布景区,九级瀑布形态各异,另有余亩红枫林。
大野神境
大野神境景区距离桂林市区45公里,位于灵川县大境瑶族乡境内。景区地处喀斯特岩溶地貌和丹霞地貌的结合地带,区内有原始的大峡谷、天坑、溶洞、高山、奇峰、大型瀑布群、河流等自然景观。
青狮潭
青狮潭位于漓江上游,距桂林市区8公里,与灵川县城相距19公里。景区由东湖、西湖和公平湖组成,总面积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7平方公里,湖水容量6亿立方米。
青狮潭旅游度假区
公平湖
公平湖面积约1平方公里。湖岸花种较多,有8个品种。春天有映山红、栀子花,夏日有大叶椎、山桐花,秋季有油茶花,冬天有山茶花、醒木花。
江头洲古民居
江头村古民居地处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漓江上游支流甘棠江西畔。村庄山环水绕,祠堂和大多房舍都坐西朝东。该村兴建有1余年历史,是中国北宋哲学家、理学家周敦颐后裔繁衍生息之地。
大圩古镇
大圩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商品集散地。大圩商业文化载体主要有:路、桥、街、码头、会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