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祭祖情怀
作者文银娇
七月半的“中元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称之为“接祖”。
“接祖”一般是从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日,其中任何一天下午可以“接祖”,但规定七月十五的下午“送祖”。在农村,“接祖”特别隆重,人们非常重视,气氛比任何一个节日更热闹。即使在外工作或做生意的人一般都会尽力赶回老家接祖,表达对祖先的一种祭奠与缅怀!我的家乡是一个同姓的家族组——文氏家族,都是祖先老老爷爷文双亭(生于年)的后代,全组三十多户人家,共有一百多人,我是他的第五代后人。家乡接祖定于每年的七月初九傍晚,统一在老祖堂举行。家乡“接祖”的仪式非常壮观,首先在祖堂点燃蜡烛和香,数十支的烛光熠熠生辉,像是照亮着天堂亲人们回家的路。摆放的双行鞭炮从祖堂门前延伸到村外的路口有百米长。随着祖堂的神鼓“咚咚咚”敲响,紧接着鞭炮“噼里啪啦”也响起来,震耳欲聋。已燃放的鞭炮像是给大道铺上了一层红地毯,组里最年长的前辈祖长端着祖先牌位从路口踏着“红地毯”庄严的走向祖堂,两位敲锣的长者紧随他身后,其他乡亲们个个手捏三根已点燃的香排成长龙跟着祖长缓缓走进祖堂,人人拿着香双手合十向高堂的祖先鞠躬敬拜三次,寄一份遥远的哀思,祈祷已故亲人们在天堂一切安好,保佑子孙后代幸福安康!再把香插进宽大的香炉里,氤氲的熏香伴随鞭炮烟雾弥漫整个村庄,整个祖堂,被烟气熏得半睁的眼也变得湿润,显然我们敬祖的心是那么虔诚!祖堂的主位神龛是早些年乡亲们集资请名师做的,高仿古式风格,技艺高超,神龛上的双龙戏珠、飞禽走兽雕刻得非常精致,活现活灵,显得富丽堂皇。主位神龛下摆放了一个庞大的长方形连桌,连桌上紧靠神龛又立了一排“百寿屏”,这“百寿屏”应该是祝福先祖文双亭的寿匾,由八块长方形不同的图文组成,每块图文含有不同含义的文字与祝福!听长辈说:这“百寿屏”是我外公漆的,外公当时是本地有名的漆匠,技艺超众,虽距今已近八十年,“百寿屏”图文并茂洁净如新。“百寿屏”前方陈列着数个牌位,上面刻有已故亲人的所有名字,以便供奉祭奠。连桌的前方设有一个插烛架与香炉,让祖堂祭奠的仪式气氛十足。乡村人“接祖”,比传统的任何一个节日更热心更费得神,家乡敬祖期有一个星期,有的家人即便远在千里都会赶回老家祭祖的。每天清早供奉早点,中午以活禽鲜血、美食美酒敬奉,晚上以清茶、果子相敬,每天前来祖堂敬拜的人络绎不绝,十分殷勤。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会忘记已故亲人的恩情与在世时的岁月痕迹……虽说是一种祭奠仪式,何尝又不是一种思念与感恩呢!更是一种期望与祝福!“接祖”节也称得上是家人们的聚会节,自从去年开始,老家接祖期间,每户筹款,公家统一搞伙食,全组人一律来祖堂吃饭。因生计,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远在他乡的乡亲更是很少回老家一趟,借机大家能聚在一起确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近百人的聚集更是热闹非凡,每餐八、九桌,大家都是自觉洗菜做饭,相见问好,同时也可以聊聊天叙叙旧,重温亲情。这样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快乐氛围,也加深了彼此的亲情,大家喜笑颜开,充满着团结与祥和,无不称好!写钱包也是“接祖”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每家十五送祖时一定要烧钱包的。因家族大,户户几乎要写半百个以上,一般以信封样的纸包袋子塞入钱纸、纸衣裤,还有纸做的金银财宝、车、手机及人间一些生活用品的样品,每个钱包封面写上不同已故亲人的名字,遥寄给天国。听长辈说,我有两个爷爷还未成家,因参加抗日战争后生死不明,尸骨都不知在何处,想起这些无不为他们的爱国情怀由衷的敬意!当我每次写到一些曾一起生活过的至亲的名字时,心痛无比,泪墨齐下。写、烧钱包,虽是一种形式,便代表着后人对祖先的一种尊重与怀念,寄托着哀思与夙愿!“中元节”不算是一种迷信,纯属于祭奠祖先与烈士的家国情怀,祭奠的同时,也让我们懂得感恩,不忘亲情;继承前辈祖先与先烈的坚强勇敢、吃苦耐劳、勤劳节俭、爱家爱国的优良传统!激励后入把他们这些美德与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本期编辑:江秋婵
攸县老年大学文学研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