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祈福消灾,还受
TUhjnbcbe - 2021/3/10 5:41:00
有效运动可以帮助强健你的心脏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binglibingyin/12529.html

仙道贵生,无量渡人。

道教在汉代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大帝诞辰,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大帝诞辰,用以赦免亡*的罪。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大帝诞辰,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人士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中元节正值地官大帝圣诞,所谓地官赦罪,神明慈悲:救一切罪、度一切厄。出离长夜,得睹光明。万罪荡除,冤仇和释。以忏悔赦罪之法会,增虔诚敬畏之心,消狰狞暴戾之举,涤净灵*,究竟本心。

地官大帝所管为地府,经书讲从农历七月初一起,地府打开*门,赦放出**到人间来接受阳间亲人奉祭,七月三十返回。也是地官大帝校籍众生罪过之时。在道教经籍和传说里,这一天,地官要拿出众生的薄籍,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画赦罪免刑。故每逢这一天,太乙救苦天尊广开宏恩,大赦地狱,由地官负责赦罪解愆,*门大开而慈法普施,广度**。此时人们为自己的已故先灵烧纸祭祀,诵经超度。此日为祭祀祖先,拔度孤*,进行孝道的重要节日

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日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中元时节,古人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和道场,以祭拜地官大帝及历代宗亲。

中元节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节。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秋二祭;春为清明,秋为中元。自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敬天法祖与祭祀文化就成为了中元节的元素,是超度历代宗亲、普度亡*的重要时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地官大帝校籍三界众生罪过之日,特别是这天太乙救苦天尊大开慈悲之门,对一切孤*等众凡能到经坛闻经听法,都早的超拔,出离无边苦海,托生好善之家。

下水船孟圆辉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在道教视野中,中元节是下半年阴阳态势、气运起伏的重要节点?

我等自从无始以来,故作误为,杀生害命。蛇虫鼠蚁,鸡犬牛羊。彼临命终之时,嗔恨结于心,便生报对,无有休息。今生讨要,使运限迟留,事业不顺。故须超拔,使冤仇解释,人*分离。

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堕胎流产。胎儿不得脱生,丧于母腹之中。怨念结成,徘徊不去。或留恋父母,不肯投胎。或有妇女,难产而死,堕入血湖。皆须超度,使得超生成道。永离地狱之苦,早得人天之乐。

为弘扬道教慈悲济世之功,妈祖宫道观择於太岁庚子年二零二零年农历七月十四至十六日(阳历9月1日至9月3日)启建祈福消灾、还受生债、增补财库、度亡解冤水陆普利冥阳两利道场法会,请师临坛,作兹功德。祈法雨遍洒幽冥超度四生六道之灵,功德回向在词凡阳人等增添福寿。

妈祖宫道观,遵循祖制,启建孝亲报恩中元*箓大斋。依凭经功浩力,超度玄远,历代宗亲;前世今生,冤亲债主;堕胎灵婴,产死妇女;本境界内,无祀孤*。愿太乙救苦天尊慈悲接引,度其早登东方长乐界。

法会内容

一、祈福中华国泰民安法会道场

二、还受生债转运消灾法会道场

三、增补财库招财纳祥法会道场

四、祈福消灾迎福纳祥法会道场

五、度亡解冤阴超阳泰法会道场

????法会报名参与??

????

请加道长9

法会当日依科开坛,登临宝殿,上祝圣寿。祈祷国运昌隆、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所祈十方善信福寿增延,各家道泰逐户清平,再祈三官庙香火绵远,十方道众修真有份,济度长夜之*,利益众生之苦。

法会期间将由妈祖宫道观高功法师筑坛演法,资以申文发奏,披符拜表,并由全体道众诵经祈福。祈求仙真降瑞,为众生消灾祈福,四生六道咸沾福报。香灯供养,虔诚礼献,祈祷国运亨通,山河永固,广大善士心想事成,普得欢喜。

所有法事功德回向众生,利益冥阳,专祈现在者消灾解厄、吉祥安康,智慧增长,福寿绵长;过去者得生善处,得享逍遥。南平市妈祖宫周边距离较近善信,可以到场参加法会!因工作或路途等原因不能亲临道场的善信,提供所需资料,由法师上香焚表谢神,本人诚心诚敬,无需抵临法坛,效验如同亲至。

同沐圣光、同沾法喜、同享功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祈福消灾,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