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Fuxi
今天
.09.05丨亡人节丨富溪丨多云
故乡·印象
早早的擦老鼠粄
准备着宰鸭杀鱼
迎接亡人的节日
或许他孤独无后
或许他有恩于家
亦或阴阳无交集
可我愿把他纪念
永怀着感恩的心
祭奠生命之庄严
——富溪·印象
富溪人的“感恩节”
▼
富溪亡人节的真意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施孤、*节,富溪多称为七月半、亡人节。在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科学思想交融的现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将七月十五称为“*节”,认为这一天是中国人“祭祖”的节日。但是在大部分客家地区,或者说在富溪村,七月十五却有着另一层意思,反映出客家人不忘血亲、知恩图报、乐善好施的善良淳朴思想。
富溪七月半
富溪人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会早早的擦好鼠粄、宰鸭杀鱼,用庄重的仪式的为族内外先人过亡人节。当天上午主要祭奠“族内无后先人”和“屋地先人”,立有祠堂的宗族派系,由族系德高望重者在宗祠内主持祭祀典礼;未立宗祠的家庭,便在家门口摆个箩筐、簸箕,以此为案摆放祭品纪念祖上先灵,俗称“拦门”(可能与盂兰盆音译有关)。到了下午,又将举行一场仪式,此时祭奠的主要是其他无后的先人,并没有特定的对象,或称“施孤”更为准确。当天具体祭祀对象和仪式,各乡里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是为亡人过节的日子。
七月半老鼠粄
曾今很多人都不理解,七月十五的祭的先人是谁?小编咨询村内长者后了解到:在旧社会,公共医疗技术和条件较差,农村地区孩童夭折和成人无后现象较为突出。客家人淳朴的认为没有后代的支系,在平时始终无法享受后人祭祀的香火,为了纪念这些族内的骨肉血亲,特地在亡人节当天上午统一进行祭祀,希望这些族内无后先人在阴间安好。
富溪簸箕
客家人在造新屋的时候,难免在屋地范围挖出无主孤坟,遇此情况屋主首先要将骸骨移葬,然后在每年七月十五的上午,用牲鱼在屋地范围内(多在屋门口)与族内先人一齐祭奠,以此感恩他们让出屋地荫佑阳间的人。在其他村庄,外乡人集体迁入新的乡里,迁入者亦会组织集体祭祀村内的“族外先人”,乃至发展成全村集体祭祀活动,因为规模的不同,此时簸箕便会换成“加励”(加大版的簸箕)。
富溪“加励”
从该节日的俗称“施孤”、“亡人节”也可窥见,富溪人七月十五祭奠的并不一定是自己的祖先,而是包括族内无后先人及族外有恩于宗族乡里的先人,亦或是其他先人。该传统节日所体现出的,并非是富溪人迷信*神的封建落后思想,而是客家人不忘骨肉血亲、知恩图报、乐善好施的淳朴思想。
潮汕“施孤节”
正因为富溪人对亡者和生命的感恩,相对于“*节”的说法,小编更愿意将七月半称为客家人的“感恩节”。
图片丨引自网络
文字丨美和整理
●
●
●
END
部分图片援引自网络,如版权限制请联系删除;文字整理自富溪村民俗,如持不同看法,欢迎在留言板留言分享。
您的点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