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漫说ldquo中元节rdquo
TUhjnbcbe - 2021/2/28 0:03:00

中元節

天涯信,灯花蟢子

频向紫姑占

只今朝五岳,敢诩幽探

惆怅中元令节

家山事、梵呗庄严

祈福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漫说“中元节”

民间将农历每年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别名七月半、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又俗名瓜果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半”的起源远远早于中元节,上古时代人们对部族祖灵十分崇拜,凡逢部族大事必予祭拜,祈求庇佑;步入农耕时代后,古人把大自然的风调雨顺,常寄托于自然神灵和祖灵的庇佑,故根据农作物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而设四时之祭祀。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春官》就有“秋尝冬烝”的记载,将秋冬两季的祭祀分别称为“尝”与“烝(也作蒸)”,在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中表述更详:“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这里的秋尝即是天子诸侯在宗庙行祭祖仪式。在民间,则在初秋之际的“七月半”庆贺农作物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若干农作物渐次成熟,民间按例要将渐次收获的新米、新粮等祭供祀祖让其尝新,告知祖先今秋的收成。通过这种“事死如生”(《荀子·礼论》)的祭祀形式来表达古人崇祖灵、敬祖宗的赤诚崇敬之心——即孝道之心。因此,“七月半”本是缅怀先人的传统祭祀文化,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教育后人不忘根本。“中元节”出之道教,大约起源于东汉的北魏时期,当时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即由“地官中元赦罪”说而来。此中的“天官、地官、水官”被道教称之“三官大帝”,是天帝派驻人间之神,他们分别在“三元日”——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代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因地官辖地府(即地狱),检校的就是各路*众。依道教之说:中元之日即是地狱开门之日,放众*出冥界受考校。有主之*回家,无主之*游荡人间,到处找吃食,因而称“*节”。所以,人间要进行祭祀活动,点荷灯照亮亡*回家之路。道观则举行盛大法会开设祈福吉祥道场,超度亡*。盛唐时崇尚道教,“中元节”倍受推崇,随之兴盛。与亡*相关的“七月半”祭祖,就逐渐与“中元节”融合了。随时间推移,人们渐渐忘却了“七月半”,只知中元*节了。时至今日,节虽过“中元节”,但过节之主要内涵还是以祭祖为要,并非只是单纯的化帛之“*节”,而是通过化帛之形,行追缅先人、悼念祖辈之实,并已成为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七月半”敬祖尽孝的核心文化延续至今。通过祭祀这种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尊祖敬老、事亲尽孝的传统美德,达到了增进家庭和睦、家族和谐之目的。

年岁次庚子七月望,中元节!

文明祭奠

1.殡葬、祭扫活动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不在公共区域进行吹打念经、焚烧纸牛、纸马、冥币等不文明治丧、不文明祭扫行为。

2.主动通过网上祭扫、家庭追思会、敬献鲜花、撰写祭文、集体共祭等现代文明方式缅怀亲人,树立新时代文明殡葬新风尚。

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由应急转为常态,但仍有地方发生聚集性疫情,防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坚决抑制疫情发展,守护疫情防控向好成果,请大家严格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简办丧事,文明祭扫,守住全民抗疫成果,确保家人身体健康。

习俗活动

1.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2.放焰口。“放焰口”在*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施食。

3.河灯度孤。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

节日意义

1.从有关七月十四/十五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七月十四/十五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

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的角度,期勉互爱。

2.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十四/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

七月十四/十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作

(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

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

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

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

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雨中呈子晋》


  

(南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作者简介

陈建平,靖远县东湾镇人。《靖远教育》(双月刊)主编、中学高级教师、靖远县谱牒研究会会长。曾著《甘肃*史人物:欧化远》《地方民俗丛书(2):谱序碑文祭文》,主编《农家书库:谱牒碑文祭文赏析》《地方民俗丛书(1):靖远县谱牒序集》,参编《再奏风雅-年中国文化年报》《和畅-年中国社会年报》《靖远史话》等书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漫说ldquo中元节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