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的神系中,太一救苦天尊是一尊神格甚高的先天之神。他位列三清尊神之下,而为“六御”之一。
从唐宋以来,对太一救苦天尊的崇拜盛行于世,出现了一大批有关的道经,以及以奉太一救苦天尊为主尊的众多*箓斋仪、施食炼度科仪,如破血湖灯仪、青玄济炼铁罐施食科仪、铁罐斛食科仪、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等。
太一救苦天尊,又称“太乙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青玄上帝太乙元皇救苦天尊”、“东极青宫*箓教主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等。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说:“太一救苦天尊,乃始青一气分形,九圣九真九仙之师,掌普度生气之元,曰东极青宫长乐世界,青玄上帝太乙元皇救苦天尊是也。”《道法会元》卷三曰:“东华青华大帝,亦名东极青玄上帝寻声救苦天尊。居东极青华宫,又名东极妙严天宫。”他本是玉清元始天尊之分真化气,历劫愿力无穷,为开三界之拔济接引,而应显十方之化号。他常为东方救主,而开东方长乐世界,立东极之门庭。
东方三圣
太一救苦天尊属下的眷属神有:十方救苦天尊、救苦真人、大惠真人、普慈真人、十殿冥王、鄷都大帝等等。太一救苦天尊、大惠真人、救苦真人,合称东方三圣。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二记载三圣者云:“东极天中,金楼玉殿之中,见太乙救苦天尊衣九色云霞羽服,乘九头狮子玉莲宝座,左执甘露碧玉净瓶,右执空青枝,从大惠、救苦两真人,青玄童子,八十一灵官,顶中出白毫相,光如刀剑,在赤日圆光中,一一分明。”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是“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对于积功行善、功行圆满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接引升仙。为了救度地狱中受苦受难的众生,佛道两教专门配置了两位尊神主管教化,使之脱离苦海。佛门中有地藏王菩萨,而在道教里,则是太一救苦天尊。
太一救苦天尊
今存世最早的太乙救苦天尊石刻造像,为四川安岳玄妙观第62号“救苦天尊乘九龙”龛,凿造于唐开元十八年()。太乙救苦天尊头有背光,脚踏莲花,台下又有九龙,俨然为一菩萨造像,左右两侧为金刚力士。若无题记,人们很难辩认。
太乙救苦天尊信仰的源起
据《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载,在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天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此圣在天呼为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这里称他为大圣威德,在天上、人间、地狱,三处应化救生,在天界为东方长乐世界的太一福神,在人间是救苦度厄的大慈仁者,在地狱是荐拔亡*的日耀帝君。他的神格与地位,类似于佛教中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
太一救苦天尊的信仰,究竟始于何时,难以有确定的时间,但大抵可以确定在六朝中晚期,甚或三国时已经存在。六朝道经《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八叙述:人死后由初七至七七至百日,天神下临检校善恶,家属若能为之造经造像,设斋行道,礼诵忏悔,烧香燃灯,放生赎命,则可以开度亡人,克得生天。《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中讲述了鄷都罗山的九幽之狱、二十四狱、三十六狱、一百八狱及阿鼻地狱、岱岳十八地狱、八万四千幽狱的悲苦情况,宣称众多罪*冤*被拘其间,“煎煮身心,骨肉溃烂,苦楚难禁,动经亿劫,不睹光明。尔时救若天尊坐九色莲座,宣说真符玉册,颁行诸狱幽境,威光遍满十方,光明普照诸狱,赦宥罪*,普使一切产厄、血湖罪*,脱离苦趣。得睹阳光。”“已生未生,悉遂生成之乐;前化后化,俱蒙化育之深仁。”由此可见,太一救苦天尊超度众生,拯救亡*的功德甚大。
作为东方极乐世界的主宰——救苦天尊,承担着护佑众生的职责。《太一救苦护身妙经》说: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他于每月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众生。凡人在危急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凡人遭疾疫,重病缠身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疾病即愈,获得安宁。凡人求官寻职而奸佞妄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嫉妒不生,步步高迁。凡人乘船渡江海,被波浪惊吓,受到鱼龙威胁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到达彼岸,不受伤害。凡人碰到雷声霹雳,风雨交加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能神清气爽,*魄不动。凡人亲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六亲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凡身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兵火作狂,风雨失调,万民涂炭,怨天尤人,此起彼伏,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就会风调雨顺,叛臣败露,国泰民安。凡人被邪精、恶*、匪徒伤害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妖魁自止,*贼灭亡。凡人在山林中被虫蛇禽兽追逐并受伤,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禽虫自退,不敢近前。凡女子怀胎受孕而难产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真气护佑,无伤头痛,并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团圆。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性修身,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功行圆满,白日升天。凡人之七祖、九先,弟子、同学,夫妻、孩子,身死而未得托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脱离阴间,得以生天。凡人被对头苦缠不休,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化解恩怨,握手言和。凡人冤屈,深陷牢狱,但当存思,念诵圣号,便得解脱,出离囹圄。念诵天尊圣号——太乙救苦天尊,功德殊胜,有不可思议的感应。
太乙救苦天尊地狱救赎从道经的记述中看,太一救苦天尊虽有天上、人间、地狱救苦三种神格,但自唐宋以来,几乎所有的道经都强调太乙救苦天尊地狱救赎的神格。所以,过去道士打醮、做道场、办丧事,都请太一救苦天尊降临,施食众*,超度亡*。这时,太一救苦大天尊由九头狮子推车,十侍弟子相随,金銮袈裟,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持九环锡杖,挚玉明宝扇,有金睛独眼*跟随,亲自下到*城酆都地狱。酆都大帝、十殿阎王即刻虔诚恭迎。天尊用五明扇煽三下,九环锡杖顿三顿,扇开酆都门,让金睛独眼*照耀光明,接引十类**出离地狱,同赴道场。天尊为地狱*众及各方孤*野*讲经说法,用杨柳枝蘸金钵盂中的甘露水,施食*众,超度十类孤*脱离地狱苦海,或升临天界,或转生人世。
关于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太一救苦护身妙经》中说:“众仙观见童子化一天尊,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天尊化一帝君。蹑莲花。手执如意。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帝君化一真人。足蹑莲花。手放神光。上通九天。下通九地。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真人化一女子。身着火锦衬衣。披发跣足。蹑于莲花。手执金剑。圆光照耀。狮子口吐火焰。绕于身形,乘空而去。”
太乙救苦天尊清代彩绘
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说:“东极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骑九头狮子,化号十方救苦天尊,以度**。九头狮子吼声,能使地狱门开。”这里就把太乙救苦天尊的光耀殊胜的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出来:或于九色莲花之上,或骑着宝座九头狮子;手中拿着柳枝和净瓶或金剑,端庄、威严,祥光闪闪,其手中所持的柳枝净水,是医治世人疾病的仙药符水。现今人们看到的资料中,太乙救苦天尊大都是这样的形象。
作为冥府地狱的主宰——救苦天尊,他深入九幽地狱,度化亿万**。《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中讲述了鄷都罗山的九幽之狱、二十四狱、三十六狱、一百八狱及阿鼻地狱、岱岳十八地狱、八万四千幽狱的悲苦情况,宣称众多罪*冤*被拘其间,“煎煮身心,骨肉溃烂,苦楚难禁,动经亿劫,不睹光明。尔时救若天尊坐九色莲座,宣说真符玉册,颁行诸狱幽境,威光遍满十方,光明普照诸狱,赦宥罪*,普使一切产厄、血湖罪*,脱离苦趣。得睹阳光。”“已生未生,悉遂生成之乐;前化后化,俱蒙化育之深仁。”由此可见,太一救苦天尊超度众生,拯救亡*的功德甚大。
太一救苦天尊清代彩绘
图中太一救苦天尊端坐九头青狮身上,手捧法剑,头顶云端为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一救苦天尊左右两侧为救苦真人、大惠真人,青狮两傍为冥府十王;其下有奈何桥,牛头马面守持桥头,桥上有接引仙童,引导善信慈老过桥;桥下血污河中,夜叉持叉,插入恶人胸口,打入河中,二条*蛇吐信欲咬;岸边有司煞大圣、判官等监管,场景恐怖,令人生畏。
太一十王清代彩绘
太一救苦天尊信仰,于中元节得到极大的发挥。其时天尊化身“幽冥教主冥司面燃*王硏孑大帝”,主持普渡饿*,护佑冥、阳两界。平时面燃*王居住沃焦山下,为阴间诸*之统帅。在地官大帝赦罪之月,负责七月十五中元节,监督亡*,享领人间香火事宜。据说,举凡阳间举办济幽斋醮道场,久困于阴司受对的饿*穷*因能难得施食赈济,便蜂拥抢食,秩序大乱,故天尊便化身为一相貌极其凶恶的*王,镇摄群*,维持秩序。故凡度亡法事,除了设立焰口台、亡*案之外,必另设一案,供奉*王之像。作为地狱的救世主,太一救苦天尊以大慈大悲的心怀,拯救着冥界的众多罪*,因此受到民众的普遍信仰,成为道教及民间信仰中千年享誉、香火供奉的尊神。
面燃*王清代彩绘
图中面燃*王结跏趺坐酆都铁围山上,裸身,肩有绿披,身挂红带,头上即为本尊太一救苦天尊;左右两侧均为饿*,伏于山岳;下面左侧有道士僧人,正在施法布食,一群饿*游走案前,领尝法食,享用甘露。
度亡、循声救苦的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的主要职责是度亡、循声救苦,度亡和循声救苦都体现在科仪当中,他的精神和语句科仪里面都能见得到。道教的《玄门日诵晚坛功课仙经》就是一个典型。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仙经》主要有《原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等。经文一般都很短,多是四言韵文,便于诵唱。除了经文以外,还有一些诰和咒。课诵《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时,在念完诸品经、诰后,高功便提提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深”,表白接云:“欲免轮回苦,大众转天尊”,于是便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大众列队出坛转天尊。
经中《下水船》云,“救苦天尊妙难求。身披霞衣累劫修。五色祥云生足下。九头狮子道前游。盂中甘露时常洒。手内杨柳不记秋。千处请师千处降。爱河常作度人舟。诵经功德不思议。孤*滞魄早超升。香供养,十方救苦天尊”。文中展现了太乙救苦天尊乘着九头之狮子,凭空而下,挥洒甘露,遍济幽冥,化无边之莲花,作接引之舟航,以拯救受苦众生。《救苦诰》中说:“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天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罖罖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青玄上帝。”[《玄门日诵晚坛功课仙经》第8页。]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是,天尊头戴冕旒,身着朝服,“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于七宝芳骞林中之九色莲花宝座,周围有九头青狮子口吐焰,簇拥宝座。天尊天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侍卫身旁。
讳令法器手印
讳,人活着的时候为名,死后有讳,叫“生名死讳”。每一位神仙都有一个讳或隐讳,这个隐讳的作用就是:呼唤这个名字的时候,这位神仙就来了,而且还必须是叫这个讳令他才会来。太乙救苦天尊的讳令有两个,分别是:(wei)和(xun)法器有:“铁罐式”、“太微幡”。铁罐上有咒语“唵吽吽”,是密语,可以吁斥*神的咒语。有升仙桥、升仙亭和开光门三个部分,在救苦斋仪里面是超生三涂五苦必须要用的法物。
手印有着特定思想内涵,并有固定的名称。不同手印只在规定的场合使用,因为它只同特定的神灵通信息。道术可通灵,手印就是道士们实现心理投射的一种可操作的方术,是一种超自然力量的神圣载体。太乙救苦天尊的手印有:“普度法桥印”、“救苦印”、“莲花印”等。其中莲花印是接引亡*上天时用的。脑子里思想他的讳令,嘴中念其咒语,手上结成手印,脚上踏着罡斗,四步一起来,可以通神、通天。
十伤符
符箓亦称“符字”、“墨箓”、“丹书”,道教用以驱使*神、镇魔压邪、祭祷和治病等。太乙救苦天尊的符箓有十伤符和太乙宝箓符等数百种。十伤符是解杀伤、自缢、溺死、胎伤、冢讼、邪妖、药死、冤债、复连、狱死这十种伤亡的符命。这个法事是冥阳两利的,给阴间超度,给阳间传箓,天人共沾,冥阳两利。
太乙宝箓符
太乙宝箓符主要是超度亡*时用的,《全真正韵》中有专门的《宝箓符》文:“太上勅赦生天宝箓。度人不死之神。度南极长生之君。度度世司马大神。度好生韩君丈人。度南昌司命司录君。度延寿益算度厄君。度回骸起死君。度无量度人之君。度魑唵吽咤唎玄神君。日月星太乙循声救苦天尊……*箓院生天案拔度亡者。早得超升。一如诰命风火驿传。”
概而言之,作为地狱的救世主,太乙救若天尊以大慈大悲的心怀拯救着冥界的众多罪*,因此受到民众的普遍信仰,成为道教及民间信仰中千年享誉、香火供奉的尊神。
作者:李远国李黎鹤腾讯道学
点击查看精选道学文章
辛丑牛年,道家风水吉祥春联福字,开始请购!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①世上最厉害的算命!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经典)②有这7个特征,说明你已达到很高的智慧境界③年的婚姻搭配规律绝非空穴来风,信不信由你!④医院标志玄机!⑤教你用道家的方法调动运气!
⑥常咽唾液活到九十九?揭古人长寿十大秘诀!
⑦家里出现了这些征兆,一定要去阻止!
⑧道家名著《淮南子》精华30句,一定惊动你的慧心!
⑨奇门遁甲原来这么厉害,不愧帝王之学!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修行交流
点右下方"写评论"发表评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