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农历七月被称为*月?农历七月被称为*月有啥意义?
据说从农历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厉*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神。
农历七月被称为*月是因为中元节,它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七月初一*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门关关闭。
在唐朝,中元节皇帝也会下敕,三日内诸州百姓禁止宰杀渔猎,信奉道教的百姓在这一天也会吃素,希望用这些功德能够回向给自己的先祖,希望他们能够得到超拔。
在佛家盂兰盆节,在这一天的时候,信徒们都会将百味美食虔诚恭敬地来供奉十方诸佛、大德、僧众,希望以此功德能够超度所有的三恶道的苦难众生。
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开始,历代的帝王、臣民都会在这一天供佛济度苦厄众生。民间中元节也会有很多的仪式,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比如说各种素菜、各种纸做的衣服还有财宝等,用来烧祭给先祖。各地还有布田、放水灯等各种活动,都是用来祭祀自己的先祖。
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节,也应该张灯,为*庆祝节日。上元与中元: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不过,人*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俗称*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是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此时一些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农作物祭供,向祖先报告秋天的收成。因此每到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和其他孤*野*。放河灯,尤数*河里放灯壮观。
2、烧街衣
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4、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6、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7、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8、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9、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10、入庙祈福
准备素斋果品去寺庙,施佛及僧,诵读地藏王经卷和咒语,报答父母恩情,为去世的先人祈福。
11、放天灯
*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兄弟
挖掘热乎乎新闻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既有深度又充满趣味,博学多才的主持人“冷小静”带你徜徉另类冷知识海洋。
扫描下方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以祭奠*神为主的节日。在海南也称作“七月半”、“*节”。
在陵水过中元节,
听说很热闹?陵水中元节习俗①做马脚蹄
每年“*节”前夕,陵水人就开始准备了制作金元宝,陵水话叫做“马脚蹄”。制作“马脚蹄”很简单,家里有小孩的一般都是由他们制作完成。“马脚蹄”分为两种: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
②包袱
在中元节前几天,陵水人制作好的“马脚蹄”以及其他准备好的阴间祭品,统一装入一个包袱的袋子里,并且在包袱上粘贴一张纸条,以便烧祭品到阴间有祖先认领。
③做节“祭祖先”
每逢传统节日祭祀祖先,是陵水人尤为重视的。在中元节那天,陵水人备好的鸡、猪肉、米饭团、斋菜、槟榔、香烟、茶水等供品来祭祀祖先。
在祭祀上,要先“掷杯壳”。“杯壳”是一种木头做成的,被切成两半,丢掷到地上的时候,分为三种情况,正+反是胜杯,两个正面是阳杯,两个反面是保杯。④做“施孤”
烧完祖先的祭品结束后,到了傍晚至晚上时刻,陵水人就开始准备在家门路口“做施孤”,并且在旁边放置米饭团和一碟肉。
“施孤”的意思就是无偿施舍,烧祭品给那些孤*野*。此时,陵水的大街小巷,香火旺盛、火光灿烂,处处充满着一片祥和的节日气氛!⑤放孔明灯、柚皮做灯笼
在中元节晚上,除了一轮圆月与星辰外,你会看到天上挂着闪闪的星星,那就是“孔明灯”。放“孔明灯”是陵水中元节的习俗,代表着祈福与平安,同时也是缅怀已去的先人。如果孔明灯掉落在别人家里,则认为是不祥之兆。那么这家人会重新制作好孔明灯放飞,这叫做“送灯”!
你还记得用柚皮制作“灯笼”吗?这是小孩最喜欢的过节方式了!在中元节晚上,有些顽皮的小孩子会把蜡烛插进柚皮灯笼里,并且提着火光的灯笼跑遍大街小巷,以致庆祝中元佳节。
陵水中元节禁忌进入农历七月,人间俗称为“*月”。在陵水人看来,这个月有着许多的民俗禁忌,而且“七”的数字也是很不吉利。农历七月,陵水人不喜欢举办红喜事,比如“订婚”、“结婚”、“入宅”、“升梁”等。你记忆中的中元节,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