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富贵的朋友圈已经很少见《抵制洋节,从我做起》《保护孩子,抵制洋节人人有责》这类沙雕热传文章了。
很好,拉黑战果初见成效。
可装瞎不是真瞎,新闻总是要看的。
“抵制洋节”的戏码,从来不会迟到,更不会缺席。
不出所料,又到了骂“洋节”的时候。
前几天在四川绵阳的一所培训机构,万圣节的小彩花刚挂上,小朋友精心准备的披风魔法帽还没来得及捯饬,上上下下就被一位孩子家长骂了一通:“现在这种正能量的东西,它就是在你们身上败掉的”。
年轻人可别过洋节了,看给大叔气的,惹出个头疼脑热你们可是要负责的。
扪心自问,反躬自省啊,你们是不是坑蒙拐骗杀人放火,掀人家房顶砸人家饭锅了?否则大叔不会这么骂你们。
不仅骂你们败坏正能量,还骂你们带坏小孩子。
这些都是很严重的控诉,能够解读出多项含义,比如过万圣节不够高尚不能引导年轻人奋进,它就是瞎闹腾,没内涵没底蕴不足以陶冶情操……你们玩得越开心,就证明“洋人”的“文化侵略”越成功。
在“文化侵略”面前投降,约等于你们投敌了。
话说回来,苹果系列已经出到12,华为手机都可以折叠屏的时代,除非一个人从大清穿越而来,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他还用“洋人”这种称号。
就是很神奇,那种拒绝新事物,思维认知陷入停滞状态的神奇。
你们过洋节显然惹得“清穿”大叔不开心,但人家对你们不离不弃,觉着你们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这些苦口婆心你们一定也听过。
洋人的节日你们为什么去凑热闹?
都是商家起哄骗年轻人花钱,你们可别上当啊。
过洋人的节日,你们就是背叛老祖宗的传统节日,是对祖国文化的不自信。
沾上“洋人”这俩字的,都不会有什么正经形象。
你们年轻人不要做被洋人文化洗脑的一代。
…………
他们太操劳了,好在洋节不是月更,否则头痛迟早变头秃。
该怎么形容这份苦口婆心呢?
大概就是“精神爹味”吧。
你唱着歌跳着舞,从路边草丛窜出一个人给你当“爹”,冲天乱指骂你忘了祖宗,看得富贵只想说:“您哪位?”
可年轻人真的被荼*了吗?
在富贵看来,大家只是跟喜欢的人一起逛街购物牵小手,画上自己喜欢的装扮,跟朋友一起唱唱跳跳。工作既然那么累,难得找个机会开心一下。
小朋友们会被告知,这一天大家可以正大光明跟爸妈要糖果,朋友之间可以彼此分享。这一天上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着装,你可以是小公主、小王子、小哪吒或者熊大熊二。
至于家长,终于有了一个名正言顺折腾孩子的借口,自己当年错过的童心,全用在了孩子身上。
不违法、不挑战道德的范围内,大家开心就好。
那天新闻妹去了欢乐谷,嗨到飞起。
小菌子把女儿打扮成了艾莎,全员明星……
大家不用去想该感念谁,或者硬生生给它附加上一个了不得的意义,这一天,大家就是为了纯粹的快乐。
一个不能放假的外来节日,大家也愿意扎堆庆祝,自然也是出于纯粹的喜欢。
如果非得用伟光正的价值去评判它的意义,可能就是让普通人变得开心,哪怕只有一秒钟。
今天富贵看到知名博主“晏凌羊”的一段话,非常同意。
为什么年轻人,尤其孩子们喜欢过万圣节?
因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的孩子们,只是作为大人的花边存在的。”
小孩子没有自己的节日,难道不是吗?
可别提儿童节了,小朋友还不是被涂个花脸蛋给台下的老师领导父母表演节目,儿童节变成了汇报节。
儿童节里被边缘的儿童,就像更多传统节日里被边缘的年轻人,要在长辈面前小心扮演一个乖巧孩子。
我们并不缺少强调宏大概念的节日,家庭、亲人、先人长辈……传统节日里关于家庭团圆、祈愿美满的习俗,并没有被年轻人抛弃。只是在这份“其乐融融”的大团圆之外,年轻人也想有自己的狂欢。
有些传统节日着实无法快乐起来,你给朋友发一句“端午节快乐”试试?
本来很开心的一件事情,硬生生成了二选一的文化对立,真没必要。
好在,年轻人也在成长,他们会成为父母,会主动告诉孩子,有个叫万圣节的日子,你可以得到很多糖,还有一个叫圣诞老人的神仙,会趁你睡觉的时候从烟囱钻进来送礼物。
更多真心笑过的年轻人,再看到不认识的“爹”们,不再默不作声。
至于洋节是消费陷阱吗?
有奢侈品鼓吹贵就是精致时尚,自然也有聪明的小脑瓜们拼单做名媛。
有商业品牌鼓吹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我们就送一颗苹果。
年轻人又不傻。
所谓节日,无非为了互道祝福图个开心,万圣节是洋节,对其他国家来说春节何尝不是洋节,众多*要不也习惯了在“中国年”用汉语道一声“恭喜发财”。
开心的主题没有地域之分,但非得加上其他的含义,那就说不清了。
话说回来,吆喝着抵制洋节的人,似乎也并非像他们口口声声那样义正言辞,如果把最普遍的“洋节”周末双休取消,他们会是啥反应呢?
新闻来源
《家长怒斥培训机构办万圣节活动:正能量就是你们败掉的》广东台触电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