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下元节
TUhjnbcbe - 2020/12/23 17:14:00
北京白癜风那儿好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63.html

快点
  怀念,是一种情感。
  每逢“清明”,我们兄弟姐妹几家都要聚到一起,去给父母扫墓。然而,这些年来,我们或早或晚,都是错开清明节这天的扫墓高峰,有时甚至一晚就晚过了七八天。站在父母很普通的墓碑前,我们全家十几口人,丝毫没有因迟来祭扫而感到心中不安,更不会因父母的墓地很一般、无法与别人家的豪华相比而内疚。之所以这样,都缘于墓碑下安眠着的我们的父母——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他们是我们那生前总会体谅别人、体谅儿女的善良、朴实的双亲。
  父亲是二十二年前带着欣慰、带着满足离开我们的——因为他的五个儿女都是共产*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那年,我们刚给他庆祝过八十大寿,三代同堂其乐融融;还因为他最疼爱的小孙子李根已经完全“是他的人了”,谁和老人顶嘴,老李家的“根”会立马站出来,怒斥道:“谁敢说我爷爷不好?!”
  父亲只念过三年私塾,却对文化十分尊崇。年我考上理想的大学后,父亲高看我一眼。寒冬,我深夜写作时,他把平时舍不得用的小煤炉搬进我的小屋。一次,为了省煤,火苗还蓝着他就把炉子搬进来了,我一会就头晕目眩,出现煤气中*的征兆。父亲后悔不迭,以后再也没有心疼过家里的蜂窝煤。
  我曾认真想过,父亲是怎样教育、教训我们的?好像从来没有。记得他唯一算是“教诲”的一句话是:“多记着点别人的好。”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终于有了一次涨一级工资的机会,单位一位同事劝他,不要涨这一级,现在国家每月给你家的困难补助比这一级工资要多,你涨了工资,补助就可能申请不下来了。父亲很是感激,于是把指标“让”给了这位“好心人”。其实,涨工资是长久的,而“困难补助”是暂时的。多少年后,我们和他“理论”起这事儿,父亲却执拗地认为人家是好心,并教训我们道:“多记着点别人的好!”
  我以父亲的原型写过一篇短篇小说,主人公“我”的女友叫“咪咪”,却是个怕猫的姑娘。她第一次来“我”家,就被父亲养的猫“大*”吓了一跳。儿子埋怨他,父亲竟悄悄地把与他相依为命的“大*”送人了。后来,姑娘发现了老人的孤寂,生生壮着胆子为父亲抱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这故事的结尾有加工的痕迹,然而小说里描写的,就是我真实的父亲啊。
  又一个夜晚,我失眠了,听得见自己咚咚的心跳。于是,我含着泪写下了这首《父亲》——图片1.|光影阑珊王子?
  父亲是浓重乡音的絮絮叨叨,
  母亲去世后,儿就总能听到。
  于是他成了那间等你的老屋,
  归来时水总开着,炉火正好。
  父亲是你苦闷波段的听众,
  你说完困了,他却再难睡着……
  儿女们不曾想老人已来日无多,
  病倒的父亲仍是全家的依靠!
  终于有一天,父亲的絮叨少了,
  那道目光也忽然变得很老。
  他多想看一眼最惦念的老三,
  可出差的三儿就是没有赶到……
  而今,他已走得很远很远,
  牵挂,长留给了老屋里的遗照……
  怀念父亲的诗在报上发表了,有读者和朋友说被打动了,同时问:你怎么没写母亲?
  我一时无语,眼角已难抑泪痕。
  母亲患肺癌去世的时候,才四十六岁。我,她的三儿还不到十四岁。更让她揪心的是,下面还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弟弟。可以想象,母亲是带着怎样的牵挂撒手而去的。此后的日子里,父亲一个人靠他每月五十多元的工资支撑着一个六口之家。那时我最怕别人问:你的爸妈在哪工作啊?一个刚上中学的小男孩,还不会说“妈不在了”或者“她走了”,可“她死了”又怎么说得出口!
  对母亲的记忆,大都遥远、模糊了。有一件事却清晰地记得:上小学时,在母亲的操持下,全家人省吃俭用,才能按时给我交上五元钱的学费,哥哥、弟弟的学费经常拖欠。记得比我大三岁的哥哥和比我小两岁的弟弟曾委屈地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培禹是班长,他不按时交学费,怎么带领全班同学啊?
  有妈的日子太短了,我怎么能完成中学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文《我的母亲》?我交了白卷。今天想来,我的班主任老师真的了不起,他知道我的母亲患了癌症,不仅多次来我家里看望病中的母亲,还对我说,这一段你可以不来上课了,多陪陪她,落下的课,以后再补上。
  最后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日子是年的春天和夏天。我真的不去上课了,医院的癌症病房,在家里母亲的床头,我度过了最后有妈的日子。进入七月,母亲已感来日无多,她坚持拿起针线,为我缝补了破了领口、袖口的一件上衣。她说,别的衣服我缝不动了……我走了后,你要像孝敬我一样孝敬你爸。弟弟还小,你要知道让着他、照顾他。几个孩子里,就你聪明,你不能骄傲,要不断地上进,要为老家儿争气啊……
  当时我说请您放心了吗?好像没有。因为不用说,母亲放心他的儿子。
  年,父亲故去。我们为二老双亲选墓地时,有朋友帮忙,本可以选豪华些的,但我们都觉得那不是父亲、母亲的本意,还是让他们二老合葬在普普通通的大众墓群中吧。这样,父母不会寂寞,他们也一定不会埋怨儿女。
  又一个“清明”来临了。照例,我们姐、兄、弟几家又在安排为父母扫墓的时间了。离开他们越久,怎么越发地想念他们呢?图片1|金子涵?图片|光枪枪?


  怀念我挚爱的父母双亲!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图片:物道——侵删下元节丨追忆往昔,拥抱美好下元节,一个逐渐被遗忘的节日。今天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下元节。中国人讲究“天、地、人”三元一体,分别对应上元、中元、下元三节,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唐尧赐福;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虞舜赦罪,十月十五,下元节,则是水官大禹解厄。上元节和中元节知之者甚多,而下元节,却在渐渐被遗忘。下元节的由来与道家有关《中华风俗志》中说: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下元”之名,源于道教。道教奉祀天、地、水三神,称为三官,这三官的诞辰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于是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十月十五这天是“水官”的生日,传说这一天“水官”大禹会降临人间,巡查人间善恶。这一天,他倾听人间疾苦,把那些伤心的、难过的、困苦的、悲哀的事,依次分类,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会设坛供斋蘸神,以鲜花素果,虔诚祈愿,借助其神力为世人求福免灾。不仅如此,古人还会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身清心,以示诚敬。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北京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现在特别常见的豆沙包,在明代,只有孟冬十月能尝到。还有的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那些热气蒸腾的食物,在寒冷的冬季格外让人温暖。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不仅如此,下元节还融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人们始终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下元节最后一个月亮节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中国人自古就有敬祖的信仰,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也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人们会焚“金银包”祭拜先人,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叩拜后焚化,遥寄给逝去的亲人。先人们若收到了“金银包”,说明这世上还有人挂念着他,而被记住的亡灵也不会消逝。我们供奉着先人的牌位和遗像,脑海中回忆着有关他的一切,好像在这样的日子,只要彼此想念,就像永远不曾分离。下元节,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的告别,这天月圆如昼,人却阴阳两隔,幸好记忆还在,死亡便不是终点。有人说,人的一生会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咽气时,这是生理意义上的;第二次是举行葬礼时,身份从社会上抹除;第三次是被世上最后一个纪念你的人遗忘,此时,才是真正的死亡,因为再没有人知道你,曾来过这个世界。人是如此,传统节日也是这样。下元节,是怀念,是感恩,是祈福,是希望,只有不忘过去,才能直面未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好好告别,这样的节日,不该被遗忘。七绝·下元节路人拂晓到郊南,行色匆匆祭下元。送上纸衣能取暖,阴间先祖也知寒。诗寄下元节馅是秋风皮是诗,情濡香糯意犹痴。杆头旗飐红尘梦,应是三官眷顾时。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杨万里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陆游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欢迎您预约报名参加

张梦帆汉服社快乐父母智慧大讲堂系列课程

欢迎您报考河南版校长证、园长证,有意请联系张梦帆汉服社服务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遗忘的传统节日下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