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十五为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在有些地方也俗称“十月半”。古人会在这一天慰藉亡灵、祭祀祖先,祈求庇佑于后代。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统称为“三元节”,大家对上元节基本都很熟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元宵节;大部分人也都知道七月十五的中元节(*节);只有少部分人才知道原来农历的十月十五还有一个节——下元节,这个逐渐被遗忘的祭祀亡灵的日子。
下元节的来历其实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相传每逢下元,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这一天,在道场里举行法事,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因此,下元节也叫“消灾日”。。
“死”这个字和它背后的灵*观,是道教原生的一种观念。道教认为,在身体之外,人还有两种构成物,一种是*,一种是魄;魄会跟随人的躯体回归大地,*,则是空虚中生息不灭的精神,是离开之后,以另一种形式生活着——与这种形式相比,人生本身是有限的、可朽的,而死去之后的灵*却是超然的,不朽的。青铜俎
一年有起点与终点,一生有生与死,世界有生与灭。在生中思考死,是要以更投入的态度对待生活本身。死是一个又一个的节点,而远非终点。逝去的都将留在我们的记忆与情感中,同时给未来以祝福。以上文字来源:ID:好字在文:浅草有增删改动
下元节,是人类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每到这天的月圆之时,修斋设醮以求福免灾,焚纸祭拜以祭缅祖先.......
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
在我国,祭祖民俗承传数千年,我们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与责任使然,在这一天纪念先祖,慎终追远,发扬孝道。
正如《华严经》云: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敬天祭祖,尊祖重孝,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而成为教化的根源、起点与核心。祭祀祖宗的意义是教导人人不忘本。返本报始,这是人道的大根大本,是教人诚敬忠信,爱人如己,事死如生。人心敦厚才能继孝思、笃人伦、醇风俗、国泰民安。
慎终追远是表达后人孝意的方式,体现出孝道的人文关怀的意义与精神,其实质在于对生命之源所归所需的追求。
佛教强调报恩,尤其重视孝道,《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慈父悲母长养恩,一切男女皆安乐;慈父恩高如山丘,慈母恩深如海洋。又说:若有男子及女人,为报母恩行孝养,割肉刺血常供给,如是数尽于一劫,种种勤修于孝道,犹未能报暂时恩。
与世间上仅报答此世父母的孝道比起来,佛教因为能洞察三世因缘,所以主张孝顺应该从自己的亲人做起,渐而扩充至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的众生,以使累劫父母亲眷都能得到究竟的解脱,可以看出佛教所提倡的孝道最为究竟。
佛教中讲,亲人亡故之后,我们也还是能够通过佛教的超度方法,帮助亲人的亡灵获得利益,甚至往生善道,这对于亡故的亲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世的家人能够做到的。佛教中更注重孝亲报恩,以佛法来利益亡者。
正信的佛弟子,在下元节这一天要发坚固的慈悲心和菩提心,即便对于曾有过节的冤亲债主,也当随着时间的磨洗和悲心的长养,而成为佛子所悲悯的对象。
可在下元节这一天,更应广做善事,为十方父母和冤情债主放生救度、持斋戒杀、诵经念佛、供养三宝、安排超度等,如理如法,应时应机,并以此殊胜之功德回向我们的七世父母及六亲眷属,愿他们离苦得乐、得生净土。
放生就是救度生生世世父母!正如《梵网经》中所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荐读:下元节不忘来处,才是中国人的归处下元节
不忘从哪里来,深情拥抱未来!下元节
初冬十月半降福国民安下元节: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中元节
时逢七月半,三节个有侧重点上元节唯美情诗哪首打动你的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