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欢乐谷万圣节场)
而国内的传统*节似乎没有这样的氛围,都是静穆而庄重的基调,若有谁敢大肆喧哗或手舞足蹈,一定被视为大不敬。巨大的反差引起市面上的各类指责和反对崇洋媚外的呼声。
那究竟是洋节的魅力吸引了年轻人,
还是传统文化的日渐衰弱?
其中的文化差异有哪些呢?
今天自招君带大家看一下,中西*节的不同之处。
万圣节的由来传说万圣节前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萨温节”(Samhain),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秋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被称为“死者之日”或者“*节”。这天各种恶*出没,死去人们的灵*也会离开身体,在世间游走,晚上也就格外危险。因此每年10月31日他们燃起篝火,举办盛宴以求好运,同时会把食物放在家门口吸引有主的灵*,戴上面具吓走邪恶的**。
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因为古人对于农事的丰收寄托于神灵的庇佑,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献祭祖先亡灵的仪式,祈祝来年的好收成。后来唐代时期道教盛行,道教中为天官、地官、水官设有“三元日”,其中地官于七月十五日“中元日”赦罪,众*都要离开冥界,接受检验,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故在唐代,正式将“中元”定为节名。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思辨中西文化差异由此可见,亚洲文化圈的中元节的庄严肃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注重的“善终”与“孝道”;西方的万圣节则是以搞笑狂欢为主旋律,包含的“吓*”环节倒跟我们春节放鞭炮有异曲同工之处,仔细想想,过春节时哪有不喜庆的?
自招君看来,单纯过个洋节就指责国人崇洋媚外实属断章取义,人类文化融合的行为也不该被道德所绑架。建议大家可以亲自去大街小巷体验一番,你会看到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融合得是那么自然。更何况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他们也过得热闹非凡。
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了吗?
(春节时某个国外街头)
鲁迅先生曾说过“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无论是盲目崇拜、全盘照收,还是固执己见、全面否定,都有失偏颇。
我们看西方节日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我国作为无宗教国家,宪法又规定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还有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外国人在学剪纸)
上海高中自主招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