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鬼为啥不爱吃鸭盘点这些神秘的中元节习俗
TUhjnbcbe - 2020/12/9 15:50:00
白癜风精细诊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92158.html

提示:点击上方"六只历史喵"↑阅读历史小科普

上期知道七夕不是情人节之后

大家心里是不是多了一丝安慰吖~

前几天是农历七月十五

即是中国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

快随着六喵一起了解中元节叭~

神秘起源——三教合一

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起并称为中华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农历七月十五即是中元节,民间在这一天祭祀已故亲人,缅怀他们曾经陪伴我们的时光,祈祷逝者安宁长眠。

在民间,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节,此节集儒、释、道三流为一体,可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道教:来自道教三官的无上保佑

“中元”最初起源于北魏,沿袭道教“三元”的说法,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以七月十五为中元,以十月十五为下元。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即庆元宵;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即食寒食,纪念先人。

而七月十五是入秋后的第一个月圆夜,此时暑热刚褪,金风正霏微潜入,夜凉如水,正是适合祭祀先人的好时节。

道教又有“三官”的说法——即天官、地官、水官,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神责。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故中元节也是地官生日,用来赦免亡*的罪,因此人们选择这一天来祭祀逝世的先人,毕竟这可是有神仙法力加持的一天!

2佛教:佛陀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

中元节与佛教紧密相关的节日是“盂兰盆节”,而这个节日也在七月十五这一天。

“盂兰盆”原意为“救倒悬”,据《盂兰盆经》记载了这样一个佛教故事:

目连救母

佛陀弟子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富有但性格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

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

其母死后随业力刹那间就入了饿*道,尊者目连成道后以神通力观见母亲受种种苦。于是以神通力运饭给其母吃不料刚进嘴便化为火炭。

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

佛陀叫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

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目连依照佛嘱在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目连救母”的佛教典故便是由此而来。

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到现在,而且是口口相传,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后来“盂兰盆节”逐渐融入了中元节。

3儒家:尊师重道的儒家传统文化

中元节与儒家传统紧密相关的是——尝秋。

尝秋就是在农作物新熟之后,大臣们都会让已逝先王品尝秋天的硕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在秋七月祭祀先祖的礼仪。

以肆献裸(音灌)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周礼.大宗伯》

中国儒家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主,遵奉先人符合传统孝道,海纳百川也是儒家核心,因此在唐朝时期将道教奉为国教,但同时对佛教也极为包容,并不会一概打压。

就算这样传统又包容的中华文化,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出现了道教中元、佛教盂兰、儒家尝秋三节和谐并行的局面。

民间习俗——美好祝福

在中国古代,与儒、释、道三教都有渊源的中元节在民间有丰富的节日习俗,甚至千年后的今天还能看见。

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阵亡殁,设孤*之道场。”——《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穄米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又卖转明菜花、花油饼、馂豏、沙豏之类。”

祭祖

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在列祖列宗的坟堆上摆好饭菜、碗筷、茶水、水果,然后上三柱香。

放河灯

河灯也称“荷花灯”,因为这种灯的底座是用纸、木做成莲花瓣形的。

“祭祖”大家都明白是为了祭祀先人;而“放河灯”,按照佛教的解释,就是普渡水中的落水*和其他孤*野*,特别符合佛教普渡众生的理念。

你以为各地的中元节都是一样的吗?

NONONO!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中元节习俗也各有不同滴!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一切孤*野*,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华南广东广西地区

人们多在七月十四这一天祭祀。

无论贫富,人们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将写有先祖名讳的“钱包”及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在路口烧掉。

闽南福建等地区

闽南人在七月十五会在水中放流火灯,迎接到来的亡*,帮助亡*照明,称为水灯。多是以纸糊,里面有蜡油点火,放置一个彩色三角形纸旗,称为“普渡旗”。

旗上用毛笔写“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字,并写上自己的姓名。

水灯如果飘得越远,那就意味着该施主会越得到庇佑。

我们来欣赏一首“中元节”的诗歌:

《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民以食为天——*也是!

1吃鸭

全国大部分地区,在中元节的这天会选择吃鸭子,因为“鸭”就是“压”,取它的谐音,而吃鸭子就是为了压住中元节这天被释放出来的**。

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而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2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

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

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3花馍

在陕北地区,农历七月十五都有做花馍的习俗。制作花馍还是有讲究的:

送给小孩子的是面羊,有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寓意小辈要孝顺。送给老人的是面人,寓意健康长寿。送给同辈则是面鱼,寓意年年有余。

4饺饼

在浙江台州,中元节吃“饺饼”,是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相传,“咬饼”是济公所留,他在国清寺当僧人时,见到食物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吃,这勤俭节约的习惯便流传了下来。

不仅在中国有丰富的中元习俗。在国外许多地区,也有不同形式的中元节日习俗。 

泰国:举办水灯节,放天灯为逝去的亡灵祈福。

日本:互送中元礼物,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

马来西亚: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歌台文化。

从传播的广度可以看出,中元节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各个方面之中,自古以来都保留着对*神的敬畏和传统的孝道。

番外篇那些不得不注意的中元节禁忌

中国移动

01:35

68%

1
查看完整版本: 鬼为啥不爱吃鸭盘点这些神秘的中元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