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俗称*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民间普遍进行祭祀**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野*,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为什么称“*月”、“*节”?
文
朱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今天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的中元节。上元节是天官赐福,中元节是地官赎罪。地官掌管地狱。
七月为什么俗称“*月”?因为一年中,这个月阴气最重。阴气为什么最重?因为按古人物极必反的阴阳关系说,农历正月阳体成,阳最强盛。到农历四月对应乾卦时,已经盛到极点,农历五月阴就开始蚀阳,阴阳关系开始出现变化,到七月阴体成,所以阴成为最强盛。
古人认识论都建立在周易上,其认识论之优越是,农历七月的阴体成,其实阴阳对比是均衡的。七月对应的否卦,上面三个阳爻是乾,下面对应三个阴爻是坤,乾上坤下并不颠倒,只不过天气不下,地气不上,阴阳阻隔而闷热。问题是,坤体一成,自八月起就开始主动逐阳,这个主动运势的过程,也就是削弱自己助长阳的开始。也就是说,在坤体开始扩张的过程中,阳生长了。所以,从农历八月到十月,八月阳生,就非全阴了,阴阳关系又开始变化。到农历十月立冬,坤将乾完全驱逐,其势也达到极致,于是农历十一月起,阳又开始侵蚀阴,到正月成体。从农历二月起,阳因盛大,又开始逐阴而助阴,如此循环。
在这个认识论中,正月阳最盛,所以千万灯齐放,求天官赐福。七月阴最盛,因此是地官赎罪日,地狱门大开。正月对应的时辰是早三点至五点,日将出,阳最盛,对应生肖虎。七月对应的时辰是晚三点至五点,日将落,阴最盛,对应生肖猴。也就是说,虎是阳最盛,猴是阴最盛。这认识也是对应周易,日出时,阴其实已经生长;日落时,阳其实已经生长;至午已阳衰,至午夜已阴衰;多优越的认识论!
七月对应猴,是因为“阴胜则黠,猴性黠。”这个黠(xiá)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字义是“坚黑”,是对坤体的形容。而在西汉扬雄的《方言》中,赵魏用法,黠是聪慧,也称“*”。最早万物精灵都称“*”,阴最盛,万物精灵皆现,因此才称“*月”。七月十五日赎罪日,地狱开放,是道教说法的“*节”了。
还有一种说法,母猴似人、持人而非人,手足如人,其声嗝嗝如咳,头似*,因此才以其对农历“*月”。你属最阴的猴吗?
延伸阅读
《微读节气》内容简介: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不能没有除夕的年饭、新年的爆竹、清明的扫墓、中秋的赏月,没有了它们,就没有了我们的日子……《微读节气》介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从中吟花弄月,又随季发展出一整套诗意化的生活方式,诞生出大量的诗词歌赋,使本来平常的一个个日子都变得有滋有味,无论朝代更替、即使兵荒马乱也不被影响,一代代人复归为泥土,又一代代诞生,它们就支持着一个伟大的民族,有滋有昧地生生不息。
朱伟,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著有《考吃》、《有关品质》、《作家笔记及其他》等。
一九九八年朱伟先生
担任席殊书屋专家导读系统专家亲笔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