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台情结
在大约十年前,4G网络和智能手机还没有将人们的娱乐生活大包大揽的那段时间。
收音机和调频广播曾经短暂地成为过我学生时期的重要娱乐方式。
那时候大多数的手机还都带有收音机模块。
在爸妈的车上,上学的路上听FM88.7,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回忆。
那时候离开了电脑,几乎没有任何一种私密的娱乐体验能够像电台一样,我们传达如此鲜活且多元化的信息流。
可能这也是我始终对电台有些许情结的原因。
那时候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播客是什么。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甚至都不知道iphone附带的Podcasts是做什么用的。
“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全网的累积播放量已经超过w了?”我连捧带试探地问小伟。
小伟答道:“数据这个我还真没统计过,因为我也不明白这样的数据究竟能代表什么。”
“现在随便一条抖音都几百万的播放量,都没什么感觉了,感觉挺虚的,所以没了解过。”
02
*节结缘
我最初听到怡楽电台
是在去年中元节的时候开车回家的路上。
我打开手机里新下载的某有声app
在清一色的*节特辑里
打开了“九谈身边灵异事”这个十分克制的标题
故事的开头,客座嘉宾讲到,自己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里巡逻时,看见了一份95年的北京晚报。
在他正想翻阅的时候,报纸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平翻了一页。
“当时头发就炸了,也不好奇了。”
“什么95年的晚报,82年的拉菲,爱tm谁谁吧!”
“那都给您翻开了,横是有东西想让您瞅瞅啊?”
“再瞅我就得上报纸了。”
结果,本来想在漆黑寂静的高速公路上
享受灵异故事带给我的紧张和刺激的时候
我TMD被逗乐了…
几个主播用北京人标准的逗贫腔调
愣是把*故事给讲成了相声
颇有以前小区公园里大爷大妈
扇着蒲扇华山论剑的调调
听着倍儿舒服,当时我自己都打心眼里觉得,他们就是干这行的,就该干这个。
“当初是什么原因让你萌生了玩电台的想法?”
小伟顿了顿:“第一从技术角度讲,对我们没什么难度,买几个麦克风的事,门槛相对比较低。”
“第二,做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很适合,是我们这些人都能胜任的,也是很喜欢的事情。”
“对于其日后功利性的结果也确实有所期待,但不是主要因素。”
03
地气儿和温度
从播放量来看,除了灵异外
听众最喜欢听的就是
他们讲述各种
啼笑皆非的人生经历
最初让我陷入这种
笑→想睡觉→还想听→笑的捧腹闭环之中的
是一期叫做《我与邻居二三事》的节目。
三位主播吐槽了自己和奇葩邻居之间
发生的愉快或不愉快的记忆。
比如阿达讲述自己高中时期
父亲被邻居噪音折磨得火冒三丈
要上门理论。
出门前准备了两把菜刀
被惊慌的母亲夺下。
结果父子出门后…
“我爸不知道从哪拿出一锤子,我都惊了,说‘给你,藏起来’。”
“你爸也是一老手哈哈哈”
“我就说那爸你用什么啊,我爸说‘哦,我这还一把锁呢。’”
说完这段其他两个主播已经笑得接不上气。
说实话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被他们的笑声逗笑的。
可能这就是人们说的感染力吧。
“我最怕的就是以后你们没得聊了,你们有这样的顾虑吗?”我问道。
“太有了,而且每天都深深的沉浸在这样的顾虑里。所有播客都有,其实大家也都扛着呢,”
小伟继续说:“所以什么节目都能量化,这个不行。”
“像《悬疑案件》我们可以八期节目往那一排,安排每期内容都是什么。”
“唯独《自作主张》(聊天节目)没法这么干,一般都是硬挤,策划的时候一块坐这想。”
除了让我笑,他们还能让我感受到温度。
小伟在节目里讲到对老邻居的感情时说:
“当时我们家拆迁的时候,由于是回迁,等于是将邻居们各自打散,去其他地方先中转一下,等这房盖好了,再一块都回来。”
“就在领新房钥匙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了,当时大家已经一年没有见面了。”
“当那个时候,我看着现场乌泱泱的人,每张面孔都是你熟悉的面孔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家乡。”
“可能这群人很不高级,我也没有想去过这样的生活,但是我此生可能也无法逃离这样的氛围。”
似乎没什么比这样有烟火气的声音,更能让我感觉置身于生活本身之中了。
04
蜕变的一年
怡乐电台在年经历了质变的一年。
经历了多次搬家之后,在偌大的北京,怡乐电台的演播室安定了下来。
随后荔枝app上线了粉丝会员功能,怡楽电台也第一次尝试在播客这个领域得到些物质上的收益。
购买会员的听众,可以提前7天收听最新节目
换言之,如果不买,7天之后依然可以照常收听。
但是得益于出色的用户粘性,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听众购买了会员。
而且有的一买就是一年、两年。
我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付费用户之一。
“你有想过有一天能把播客作为自己的职业来养活自己吗?”我问道。
小伟答道:“真是没想过,因为在那个时期,就没有说以播客的身份挣钱的人,应该说严格意义上讲现在也没有。”
“那种音频主播靠刷礼物可能可以,但是如今的播客可能还是没有这样一个土壤。”
事实上,在积累了一定的受众基础后,有资本向他们靠拢过。
但是过于功利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感觉到格格不入,也没有意义。
“所以现在有更多的投资人愿意参与播客行业是不是一件好事?”
小伟表示肯定:“这个肯定是好事,只不过是这个行业还没有一套游戏规则。”
“那人出现得挺莫名其妙的,上来就要给我钱,关键我根本不知道怎么用,也想不到把它花在哪来提升电台的发展,不然只能是哥几个分了花了呗。”
“然后你投资一定是想从我这得到什么,是宣传力度?我自认为怡乐电台还没有这样的能力。”
最后他总结:“自给自足就挺好。”
05
非典型自由职业青年
小伟算是怡楽电台的发起人,因此也被其他主播调侃为电台的“领导”。
因为自己本身学的就是音乐制作,平时除了接一些专业相关的业务。
基本把学到的东西都倾注在了电台上。
“爸妈对你做播客的看法怎么样,会不会觉得不稳定,不务正业?”我有些好奇。
小伟笑了笑:“这事特简单,因为我家人根本不知道怡乐电台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干啥呢。因为有些有点‘露骨’的节目也没法让他们听。”
“那他们不好奇吗?”我继续追问。
“我家人对我这方面管的并不多,其他主播可能有跟父母多少提过,但他们也只是挑一些个别节目,比如悬疑案件给他们听。”
这时候电话那头,传来了按响打火机的声音。
我问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为什么一直抽红塔山?”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很少有人会接触到
红塔山这种经典的“中国驰名商标”。
“单纯就是习惯了,口感上习惯了,别的抽着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么多年了,就没改。”
06
END
在听往期节目的时候,跟随着时间线,我能隐约感受到他们,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对自己想法的坚持,走到今天的喜悦。
就是这是一群,可能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成功的人,创造了一个被人不断聆听的波段,留下了多多少少曾改变过这个世界细小轨迹的声音。
“放眼所有的播客或者自媒体行业,我们都只是苍茫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太渺小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