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典故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或“冷食节”,时在每年冬至后至日,所以古人有称寒食为“一百五”的,如姚合《寒食书事诗》就有“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的诗句。是中华文明古国已相继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又称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寒食”与“清明”傻傻分不清?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
扫墓之俗
旧时青岛农家较重寒食节,认为寒食节必须上坟祭祖,此俗至今沿袭。旧俗寒食午餐要吃冷食,传说是日若举火,则降冰雹。故农家上坟、扫墓、填土悼念亡灵之后,全家共进冷食,讲究的则举行冷餐饮宴。
即墨“祭海仪式”
过去还有专在寒食当天为新坟立碑之风,即墨一带习惯在寒食前两天祭扫祖坟,而寒食当天则哭祭未过周年的新坟。渔民在寒食清明前后的春汛起锚前,还要举行隆重的祭海仪式,其目的在于祈祷渔民出海平安。
胶州“城隍出巡”
在胶州历史上有“东端午、西寒食”之说,即胶州东部重过端午,西部重过寒食。其中,胶州的西南乡尤重此节,该乡旧时在这一天流行农民歇工、学校停课过节之风。据史料载,在清末胶州城每年于寒食这天要举行盛大的“城隍出巡”活动。胶州土俗认为,城隍是冥府的县官,他除主管人间祸福外,还兼管阴间讼事。所以每年城隍出巡时日,乡农们为之虔诚招应,胶州城里通衢路口供满路祭,旗牌伞扇和八抬大轿也常常备其出巡。随着牛头马面,观者人潮如流。整个胶州城香火纸烟缭绕,可谓一景。
饮食之风
旧时胶东家家用面粉和枣泥制成形似燕子的点心,用柳枝串着插在门楣上,叫“子推燕”,意义与头戴柳条一样,借以表达对介子推的追思。
春饼,以饼卷菜,即将清炒的韭菜、蒜苗、绿豆芽等夹饼中,成为单饼春合。
现如今胶州仍有沿袭清明吃炒面调和菠菜豆腐做的“青龙白虎汤”。
过去,即墨人天不亮就做好早饭,有的前一天煮好鸡蛋,用以冷食。崂山除吃鸡蛋外,还要吃大葱,据说会使人聪明。
咳咳,所以……清明节青岛人要吃“煎饼卷大葱和鸡蛋”就能变聪明哦,您若嫌麻烦就直接来套煎饼果子吧!get到了就动手点个赞呗~~
(青报网原创整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